朱燕中 |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经云:“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岐伯曰:治其王气,是以反也。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不治,五味属也。”

经文说如果用寒热不同的方法治疗寒热诸证时,表现出的症状并没有因为治疗而改变,这说明其治疗方法只是治疗病症的标而没有治疗其本,所谓求本就是要“求其属”,属者,《说文解字》:“连也。”也就是连接此症的根本,造成病人或寒证或热证的原因是五脏之精的失调所致,而调节五脏之精的失调的方法是什么呢?五脏属阴,要选择调节属阴的方法调节五脏之精,气为阳,味为阴,调节五脏之精气的方法应该使用五味。所以经云:“五味属也。”

今天读《黄帝内经》时发现很多句子看不懂,前后意思不连贯,因此抱怨经文有误,或者自相矛盾等,实际上很多时候是后人断句出现了问题,《黄帝内经》的原文是没有断句的,后人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经文断句,我已经发现了很多地方的断句是不对的,这是误导读者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例如这段经文,书上的断句是:“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岐伯曰:治其王气,是以反也。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不治五味属也。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经文意思是说:病人吃了寒性的药却出现了热证,服用热性的药却出现了寒象,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说,因为只是治疗表面旺盛的气,所以是治反了。黄帝说:那如果不治疗表面旺盛的气,又该如何治疗呢?岐伯说:很好的问题呀,不治疗表面的旺盛之气,而应该用五味来调节(这里的断句应该是“不治,五味属也。”)。五味入胃,各归属于其五脏。

张介宾的注释认为造成寒热的根本原因是真阴、真阳的虚损,治疗应该补肾阴、肾阳,但如何补其真阴真阳,张师这里没有指明,如果这样认为其前后文已经不连贯了,而且“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只是一个治疗原则,既然是治疗原则就带有普遍性,不一定要真阴、真阳的亏损才出现这样的症候。而且这个地方的断句也出现了问题,“不治五味属也”,这样的断句后,这句话本身就已经讲不通了,好像是说“不能用五味来治疗”,而且前后意思就不通了。

但是张师还是照此注释,后面的解释就有些牵强了,张师接着说:“此言不因治王而病不愈者,以五味之属,治有不当也。凡五味必先入胃,而后各归所喜攻之脏,喜攻者,谓五味五脏各有所属也。如九针论曰: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犯之者,即所谓不治五味属也。”从这段文字中张师认为是五味攻击了五脏,实际上这个“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不是五味攻击五脏,而是五味调节五脏之精,我想张师在这个地方解释的有些不妥,这也是为什么张介宾认为这里是真阴真阳的虚损的原因之一。当然张师是《黄帝内经》注释的大师,是我最崇拜的老师之一,由于《黄帝内经》的博大精深,没有谁的注释是绝对正确的,如果有比较合理的认识,大家都应该把它加入进来,为完善中医理论添砖加瓦。

对本段经文的注释,我认为相对来说王冰的版本还是比较合理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削阴翳”,意思是说:当阳气过于旺盛时,单纯用寒气已经很难清这样的壮热了,原因是由于热从五脏而来,因此要用“壮水”,这个“壮水”可以理解为肾的阴水盛,肾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水盛则精藏,水虚则精不藏。精藏则不热,精散则化热。因此“壮水”可以控制在由于精化气太过而出现的“阳光”,倒不一定是肾水抑制心火,这个阳光可以是任何脏腑的壮火。当阴气过于旺盛,已经完全遮住了光热,该如何去掉阴寒之气呢?要补充火的源头,什么才是火的源头呢?“精化气”,火的源头就是精,所谓“益火之源”就是要开精化气,温阳利水,燥土祛湿,要用五味中之属阳的辛甘发散寒湿之邪,“以削阴翳”。

总之,“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这段经文是在表述一种情况,就是根据以“气”(药物的四气)治“气”(人体气分)的治疗原则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疗后寒热症状没有改变,说明此病症的病位不在气分,而在阴精,这里是指五脏。由于五脏的藏精与化气的平衡失调,造成气分的阴阳失调,藏精太过为阴有余而阳不足则寒,化气太过为阳有余而阴不足则热。这时治疗方法应该选用治本的方案,是用五味来调节精的收藏与化气,以“味”(五味)治“气”(精化为气),用辛甘发散的方法促进五脏精化气,补充阳气以祛寒;用酸苦收敛坚实的方法加强五脏藏精,滋阴以清热。

本文摘自《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燕中

编辑:釋慧祥

(0)

相关推荐

  • 卷下五

    ​审治第七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木动摇.)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寒性缩急.)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肺主气.)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不运行.)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微则痒,火甚则痛.)诸厥固泄, ...

  • “药补不如食补”,但是你知道饮食养生中的这些禁忌吗?

    昨天18:01 中国人最熟知的一句养生用语大概就是"药补不如食补"了,中医养生的精髓也正在于此--食养,而不是去寻求什么长生不老的药物.所谓"养生",就是一种细 ...

  • 长寿健康的秘诀,都藏在《黄帝内经》里!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可疾病却并没有减少,人依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病痛,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早已给出了答案,因为人们"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quo ...

  • 不良饮食习惯会伤身体,需要注意这两个原则(附语音)

    原创彭鑫医师 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彭鑫博士讲解:不良饮食习惯会伤身体,需要注意这两个原则 音频: 00:00 / 09:40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二百八 ...

  • 朱燕中 | 为什么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qu ...

  • 朱燕中 | 凡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

    <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岐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 ...

  • 朱燕中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在人体五脏疾病方面的应用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图3-16-1 南北回归线 冬至之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图3-16-1),住在北半球的人们正处于一年当中日照时间最短的一天.中国和美国大部分地区一样都地处北温带,这一天阳气最少,阴 ...

  • 朱燕中 |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 ...

  • 朱燕中 | 五腧穴流向为什么与十二经脉不同?

    昨天 今天为大家分享来自朱燕中教授近期直播<走进"黄帝内经·灵枢": 浅谈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腧穴">中的精华内容,希望对中医经典感兴趣的你能有所收获 ...

  • 朱燕中:如何高效学习中医不走弯路?

    朱燕中:如何高效学习中医不走弯路?

  • 朱燕中 | 《黄帝内经》对痹症怎么看?

    一.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痹证的病因是风寒湿三气合而致病,这三种邪气的性质各不同,风为阳邪,主开散,风邪袭人在外开卫气,在内瘀滞营阴,主要表现为汗出.发热等症状.这是风邪从外侵袭人体的特点.在内肝 ...

  • 朱燕中:腧穴背后的秘密有多少?

    上医健康 今天 有一个穴位的名字很特殊,是足阳明胃经的第25个穴,叫天枢穴.顾名思义天上的枢纽,一定是中心位置,是哪一个枢纽呢?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颗星也叫做天枢,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 ...

  • 朱燕中 | 内经中九针的功能与制作方法

    [灵枢原文] 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镵针,长一寸六分:二曰员针,长一寸六分:三曰鍉针,长三寸半: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六曰员利针,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八曰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