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就是动嘴?90%的人陷入:4大沟通陷阱

文    /    张涔汐

01

七八年前,我参加一个拓展沙盘的活动,参赛人数大概20人。

教练拿出一个纸盒箱子,箱子里放着一堆的纸条,每个人像抓阄一样随便抓取一个纸条,参赛要求为不准相互看纸条的内容,不能说话,全程紧闭嘴唇,然后完成各自任务。

每个人接收到字条的信息不同,比如有人看到的信息是“底座”,有人看到的信息是“大梁”、有人看到的信息是“柱子”等等。

看到自己收到的信息,又不能相互用语言交流,相互独立,大家顿时一脸茫然,到底要完成什么任务呢?啥底座、大梁这是干啥的啊?

但是这20人中有一个人拿到的纸条是:我们需要建造一个塔。

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团队要完成这个任务,其他的人获得的都是琐碎的信息,根本不知道要完成什么任务。


02

后来,获取到需要建造一个塔这个信息的人,迅速用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

他的手势好像在说听我的,我知道要干什么,然后手指在空中比划着,一个塔的形状,这个时候手拿着塔尖这个信息的人,隐约猜到要建塔。

而有些人手中的纸条中没有“塔”字眼的人,还是一脸茫然不知道到底要完成什么,接着所谓的“领导”比划着手势,最后花了2个多小时的时间,大家才猜到:哦,我们要建造一个塔,

最后完成了任务。

通过这个沙盘活动,我第一感受:

沟通能力真是太重要了,明明建造一个塔嘴说清楚就行了,最后费了这么大的劲儿,比划半天,猜了半天才猜到团队任务要搞啥。

但是,当我进入职场后,才发现很多职场人跟当时我参加沙盘活动一样,因为欠缺沟通能力,执行任务经常出错,甚至南辕北辙浪费时间成本,我们都误以为:

谁都有一张嘴,难道不会表达吗?

那是因为你对沟通能力存在盲区,沟通漏洞型法则中:

你心里想的是100%,嘴上说的是80%;别人听到的是60%,别人听懂的是40%,别人行动的是20%。

你心里想的和别人执行锲合度越高,代表你的沟通能力越强,而出现的出入越大,代表你的沟通能力越弱。

我曾经听到不少人抱怨:

我说清楚了,是他没有听懂,为啥怪我;这个事儿,明明是他没有处理好,为啥怪我没有告诉他等等。

今天涔汐给大家上沟通能力的干货啦!


03

核实信息的准确性,而不是我“以为”

案例:电视剧《都挺好》中,姚晨饰演的苏明玉是一家分公司总经理,她的手下有一位得力干将助理小新。

这部剧,有很多职场学问。

很多人把目光聚焦在苏家的几口人上,而忽略了不起眼的配角,今天我来剖析身为总经理助理的小新,大家仔细看电视剧会发现,小新有着非常强的沟通能力。

有一次,苏明玉叽里呱啦给小新安排了一大堆的任务,小新听完苏明玉安排没有屁颠屁颠立马去处理,而是说:1、2、3、4、5明总,你看是不是这些。

苏明玉点头后,小新拿起文件夹就出去了。

而我们在职场中,很多人犯了一个职场沟通大忌:不向沟通者反馈自己获取的信息。

比如:表达者想表达的是100%,而接收者可能收到10%的信息,就跑去吭哧吭哧干活了,结果是南辕北辙。

甚至偶尔当我们脑子混沌的时候,嘴里说的连80%的准确度都达不到,比如心里明明想着周五的交稿,但是嘴里却说着周四交稿,我以为我说的是周五,但是表达的却是周四。

如果接收者解码信息不核实,我就一直以为我嘴里说的就是周五,这就是沟通中表达者偶尔会出现的错误。


04

马东在《奇葩说》中说了这么一句话: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很多人心里想的是100%,但是表达能力有限,准确信息只输出了70%甚至60%的信息。

这就让信息的输出打了折扣,如果接收者解码的能力再打折扣,最后还剩下多少准确信呢?

沟通中一大忌讳:我以为

我以为你让我明天来处理这个事儿;

我以为你当时不需要人员;

我以为你跟客户沟通了呢;

把你获取的信息向对方核实,这是沟通中的一个关键程序,如果你核实的信息,对方说:完全正确。

OK,完全按照这个指令执行,出现问题是对方的责任,而你没有获取100%的信息,却根据你理解的20%的信息去处理,这个时候会出现相互扯皮争论的局面。

我初入职场时,上司给我上了第一课:

不要把“我以为”当成口头禅,懂了就懂了,没懂再沟通,别不懂装懂,信息核对清楚再去执行。

否则你会习惯性犯了沟通大忌,浪费时间成本。


05

不顾及信息接收者的理解能力去表达,称无效沟通

有一次,我看到贾玲参加的一个综艺节目《方言版传声筒大比拼》。

游戏规则是由第一个人把一句话用粤语传递给后面四个人,后四个人提前是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的,只能听着传递者的表达。

第一个人拿到一张纸写着“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国旗”,接着播放出粤语读取这句话的声音,第一个人用粤语把这句话说给第二个人听。

第二个人听完第一个人表达云山雾罩,然后根据自己接收的信息比划着表达给第三个人贾玲。

贾玲一听快哭了,这到底在说啥啊?后来贾玲硬着头皮向第四人传递信息,成了“咯咯哒咯咯哒咯咯咯哒”。

最后一个人接到信息后,主持人问猜猜这句方言啥意思,他意味深长地回答:我猜测意思是“肚子大”。

沈腾在下面笑的人仰马翻,一句“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国旗”的信息,最后他们猜出来的是:肚子大。

这两个信息得相差十万八千里啊。


06

其实这就反映了沟通中的误区,表达者只顾着自己表达,没有考虑到听者的理解能力。

游戏中的这些参与者都不懂粤语,他们是无法解码粤语所表达的信息,也就无法获取准确的信息。

大家别笑,很多人犯了这个沟通的大忌:

不站在听者理解能力的角度,自己表达完了就完了,能不能听懂是你的事儿。

拜托这不是英语高考练听力,说完了就拉倒,听没听懂是你的事儿,你的目的是让对方get到你的信息完成任务,对方准确获得你给的信息才是沟通的关键。

比如,你的同事现在正在KTV,而你这个时候有个重要的事情需要跟他沟通,你得考虑到他接电话因为太嘈杂而不能完全get到你的信息,你得通完电话后,再给他发条微信,用文字把任务说明清楚。

比如,你是一个博士生,而坐在你对面的是一个没有上过几天学的农民,而你要跟他介绍一个产品,就不能用高科技化的专业术语介绍,他的认知能力理解不了你表达的专业术语。

这个时候,用这就是网友们说的话:能不能说点儿人话。

一个沟通高手一定不是想当然表达,而是站在对方理解的程度上去沟通。

比如对方所在的场合、对方的文化程度、对方的理解能力,对方目前的处境等等,这是沟通的智慧。

对牛弹琴不是牛的错, 而是你表达方式的错,你应该给牛喂草,而不是弹琴。


07

及时反馈,双方信息持续保持一致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昵称:熊熊。

她学习的是插画设计美图设计类的专业。我曾经跟在她合作中,感受到了跟一个沟通高手合作真是太痛快了。

比如我让她设计一个海报或者是图片,她会提前给你一个预估时间大概多久完成,在这期间随时跟你反馈进度,有特殊情况她一定及时通知你,你永远不会担心这个任务无法完成,因为会第一时间把任务的进度反馈给你。

而我也曾经合作过另外一个设计师,同样是设计图片,每次都是我追着问进展程度,而且还不能及时得到回复,这让我沟通起来特别累。

我们在执行一个任务的时候,会忽略信息及时反馈这个环节,信息及时反馈在什么场合最能体现,在做活动的时候。

案例,在主持学有个教科书版的案例董卿的“金色3分钟”。

2007年欢乐中国行元旦特别节目中,当接近零点时,现场时间突然出现了两分半钟的空档,导演马上安排董卿救场发挥。

当董卿开始大方自如地自由发挥时,耳麦里突然出来导播的误判:“不是两分半钟,只有一分半钟了。”董卿连忙调整语序,准备结束语,而此时,耳麦里再度传来更正:“不是一分半,还是两分半!”

这就是信息及时反馈的重要性,尤其在大型活动中,随时可能会有突发情况,甚至因为一个不起眼的小事儿,信息没有及时反馈影响大局。


08

不要带着负面情绪去沟通,关键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

案例:助理没有把一件紧急重要的事儿处理好,老板A脾气不好大发雷霆,骂道:

你脑子咋长的,被驴踢了吗?真特么一群窝囊废。先训斥了一大堆,把所有的人骂了一遍,再追责。

老板B严肃地问助理:

现在事情发展到什么地步了?先跟我说这件事儿没办好,问题出现在哪里?为什么出现了这个问题?补救方案是什么?

事情解决了,最后问责,该罚的罚,该训的训。

老板B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去沟通,而 A老板不叫沟通,叫发泄式的表达,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结果。


09

如何避免负面情绪的表达呢?

方法:用职业化语言替代情绪化的语言沟通

1、指责的态度:你这个方法不对,你怎么想的,用脚指头也能想明白啊!

换成: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思考,你看看这样处理会不会更好些?

2、发泄的态度:我现在不想听你说话,你真是太烦人了,这个时候别烦我!

换成:我现在状态不太好,稍后咱们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吗?

3、傲慢的态度:你没有我专业,听我的!

换成:我以专业的角度,给你一个参考建议,希望你慎重考虑一下!

4、抱怨式沟通:我现在任务一大堆,根本顾不上,我哪里有功夫做这些呢?

换成:我现在的时间非常紧张,目前重要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这件事儿我打算往后缓一下可否?

每个人都有一张嘴,并不代表每个人都是沟通高手。

因为沟通能力靠的不仅仅是一张嘴,还有你的语言表达能力、智慧、修养、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张涔汐,青年作家,代表作《你的努力,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头发虽长见识不短,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犀利的解密职场的认知大坑,欢迎关注@我是涔汐,公号(id:zhangcenxi99)让你增值的地方~

(0)

相关推荐

  • 升职升得特别快的人,都特别擅长这件事

    许多人都有这么一种困惑:不表达,我们很难被看见:表达错了,很可能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 这时候,我们迫切希望自己会沟通. 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会沟通的人,一开口就赢了". 会 ...

  • 为什么同事总是“听不懂”我的话

    在工作中,相信不少人都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 天呐,我明明都交代清楚了,为什么他还是做错了!!! 或者是这样: 她在说什么,为什么我每个字都听懂了合在一起都不明白?? 人际沟通过程中的信息损耗和理解误差 ...

  • 如何提高职场沟通能力、抗压能力?

    能力会决定你的上限,职场中的能力体现不再是单纯的工作能力,还有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不要觉得能力是先天的无法提升,其实只要肯努力,什么能力都是可以一点一点慢慢改变的. 1.提升职场沟通能力 准备好沟通前 ...

  • 高铁和动车有什么不同?90%的人都弄错了

    五一喽,俺准备坐高铁出去玩一趟! 坐高铁?首先你这说法就错了! 啊!咋错了? 高铁指的是线路,比如京沪高铁.成渝高铁,怎么能说坐线路呢?动车才可以说"坐"~~~ 这高铁和动车到底有 ...

  • 高铁和动车有什么不同?90%的人都弄错了!

    郝佳惑 马上五一喽,俺准备坐高铁出去玩一趟! 坐高铁?首先你这说法就错了! 雷嚯嚯 郝佳惑 啊!咋错了? 高铁指的是线路,比如京沪高铁.成渝高铁,怎么能说坐线路呢?动车才可以说"坐" ...

  • 累哭!厨房动线太糟心,90%的人都错了(打卡上墙)

    好久没有打卡上墙了,好巧不巧的是,正要装修的小表弟兴致勃勃发来厨房设计效果图,一看动线就很糟心,小打卡里两位同学也对此表示纠结拧巴,今天咱们就说说厨房动线. 他发来的图是这样子的. 80多平的二居,留 ...

  • 学会这四点,你的沟通水平将超过90%的人

    沟通可谓是职场人必备的技能,可并非人人都能高效沟通. 如何做到?只要掌握本文关于高效沟通的四个底层规律,你的沟通水平至少超过90%的人!赶紧学起来~~ 作者:Chris long(龙秀文) 来源:Yo ...

  • 跑步时用嘴呼吸,还是用鼻子呼吸?90%人都做错,难怪跑步很费劲_腾讯新闻

    一般来说,人们通过鼻子呼吸,但在如此剧烈的运动中跑步时,身体会无意识地通过嘴呼吸,因为它能获得更多的氧气,从而维持身体的运作.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不了解呼吸的原理,所以他们不知道是用鼻子呼吸还是用嘴 ...

  • 时隔多年,刘亦菲终于再演仙侠剧,能动手绝不动嘴的人设你爱了吗?

    同人不同命应该是这个圈子最常见的现场了,有的人披荆斩棘,摸爬滚打多年后才有了丝丝名气,而有的人,出道即巅峰. 刘亦菲从出身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决定了她的人生就是一部大女主戏. 上帝不仅给了她优渥的家境, ...

  • 青年宣传,不能只动嘴上功夫

    然而,节日前和期间有同仁过于劳累而逝去,何主任一方面心怀悼念地参与相关活动,伤心之余,也决定自己休息一下.所幸今日得闲,一表心声. 青年是先锋队的论断,是伟人说的.把工作重心落到青年头上,伟人也是这么 ...

  • 美国90万人死于新冠?美研究所称全球疫情死亡人数是官方数据两倍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谢斯河 据俄媒RT5月6日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发表声明称,全球新冠疫情的真正死亡人数远高于官方数据,更接近于他们预估的死亡人数.据悉,IHME是最 ...

  • 90%的人猝死都跟肩颈有关?

    中医之声 医学资讯 公众号 90%的人猝死,都跟这个部位堵住有关! 这个地方就是肩颈.为什么肩颈堵了90%的人猝死呢?看完下面的介绍,你就明白了. 肩颈是大脑的总开关 也是毒素最容易堆积的地方 ▼ 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