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年味的回忆
离别农村老家多年,每当过年来临时节,脑海中就浮现出儿时过年情景。农村那种年味和乡土气息,挥之不去,难以忘怀。
每年步入腊月,农村到处弥漫着年味和气息,呈现一派喜庆祥和景象,家家户户忙着迎新年活动。做糍粑和豆丝是过年的必备品。那时做糍粑是个辛苦活,由三或四名壮劳力,拿着专用粗棍,围着装有糯米饭的木桶,反复使劲椿搅。寒冷冬天,都累的汗流夾背,当糯米饭变成粘稠的糍粑时,才停歇下来。椿好的糍粑,尝鲜的自是揍的人和老人小孩,一砣滚热软绵的糍粑,粘上红糖。吃的香甜可口,余味绵长。
做豆丝也不轻松,磨豆丝浆由人工推磨而成。豆丝浆做成豆皮是个技术活,需要会洒浆和烫平,我母亲能干手巧。做出的豆皮成形好,厚溥均匀,面积大,起锅不破损。将熟豆皮揭起翻个面,锅底抹点油,翻炒几下,撒上葱蒜,折迭吃起来,香气扑鼻,味美可口,特别有筋道,有嚼劲。那时豆丝原料很讲究由米,面,黄豆和绿豆人配制而成。现在买的豆皮怎么也吃出那种滋味。
农村腊月是个吉祥月,幸福月。大多数婚嫁及其它喜庆活动都在这个月进行,欢庆的鞭炮声在乡村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进入腊月二十几,年味更加浓厚。小孩们聚在一起板着手指,唱着传统民谣。二十四,敬灶神打扬尘,二十五磨浆打豆腐,二十六称鱼买肉,二十七炒豆吃,二十八杀鸡宰鸭,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团圆宴。
除夕是过年中最隆重的喜庆日子,家家户户贴上了对联年画,门前红灯笼高挂,屋内灯火通明,祭祖祈福放鞭炮。一家人吃完年饭,围座大铁锅烤火,喝茶,嗑瓜子,吃豆果,畅谈旧年,憧憬新年,直到深夜辞旧迎新交替时节到来。此时各家各户,鞭炮声齐呜,焰火冲天绽放,把天空照射得光彩夺目,地动山摇,整过村庄都沸腾了起来。
新年来临,三天拜年仪式启动。“初一早,年拜了”。这天早晨。大人们带上打扮一新的孩子们,先给自家房头长辈拜年讨红包。然后到邻里互拜。每到一家,声声祝福,鞭炮欢迎,烟茶相待。“初二中,拜外公”。年初二是外孙到外公和舅家拜年的日子。“初三堂,拜岳母娘”。这天女婿给岳父岳母拜年。年后三天亲友间自由互拜。
那时虽然文化生活贫缺,但并不寂寞冷淡。在春节前后,民间玩龙灯,要狮子,划彩船,唱大戏,放电影等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欢天热闹非,这种过年气氛一直持续到元宵节,及至整过正月。
儿时过年的那种民俗风情,那种淳朴的乡土气息,那种热闹场景,那种浓浓的年味。现在已荡然无存,老一辈人却记忆犹新,留下了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