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春秋 •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由来与发展
清代宫廷画家冷枚的《春闺倦读图》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由来与发展
——庄裕光
音乐是有声的。简单的七个音符一经作曲家的巧妙组合,就变成了诗情画意的乐章,再经演奏家们的精湛表演,那悠扬婉转、雄壮激烈的声音,就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抒情的使人心旷神逸精神舒坦;激烈的给人以奋斗的热情力量倍增。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音乐不仅能给人以精神享受,还对某些疾病患者有辅助治疗的功能。
世界上除了有声的音乐外,还有无声的音乐吗?有的,那就是人们对城市建筑艺术的爱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关于“凝固的音乐”一词,还有一段动人的神话故事:
在那遥远的时代,在名叫色雷斯的地方有个年轻歌手叫奥尔菲斯。他的歌声瞭亮优美,赢得了阿波罗神的钟爱,于是阿波罗把自己的七弦琴送给了他。文艺女神缪司接着又教他弹唱,由于他刻苦努力,琴声和歌声都有了很高的成就。当他纵情弹唱时,不但男女老幼为之倾倒,所有的动物植物也为之着迷;山峦翩翩起舞,而溪水却羞得来停止流动.……。 有一天,他带着一些木材和石头来到一片空地上,当他拨动琴弦唱出美妙的歌声时,那些木材和石头象着了魔似的随着音乐的旋律跳动起来,刹时间这片空地变成为一个充满各种美妙建筑的广场。当人们正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之中时,奥尔菲斯演奏的乐曲结束了,被组成的各种建筑物也随之停止舞蹈,按照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化成为比例匀称、造型优美的建筑实体。从此以后,当人们来此广场散步时,就像生活在永恒的音乐之中,“凝固音乐”因之传于后世。
把建筑和“凝固的音乐”连在一起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始祖,当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家谢林(F·w·J·Von Shel ling1792—1898)。但是,在他之前,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曾说过:在罗马的圣彼德大教堂前面广场的柱廊里散步,会觉得好像在享受音乐的节律、因此,他对谢林“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说法,十分赞赏。
在古代,由于人们生活的内容较简单,对建筑的功能要求不十分严格。普通人的房屋以能遮风蔽雨为满足;而达官贵人巨商豪富的邸宅,却往往以追求气派眩耀自己为宗旨,这种风气在17、18世纪的欧洲尤为突出:为了追求建筑的艺术效果,室内外都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壁柱、雕刻或花饰,而采光、通风等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主要东西,却被建筑师所忽略。因此,回过头去欣赏欧州古典建筑,作为古代劳动者艺术的结晶应该颂扬,但从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角度去评价,那是不可取的。
建筑物是工程和艺术的综合体。建屋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而不是为了观赏。而供人们使用的主要是内部空间,外面的墙壁、屋顶等外观实体,只不过是围成人们需用空间(卧室、办公室、教室和实验室等)的一种手段。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有一段名言“凿户牖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设计和评价一幢建筑的好坏,首先应研究它是否合用,然后再评定它的外型是否美观,决不能把使用与利用的关系本末倒置。一幢不合使用要求的房屋,即使外观华丽气魄宏伟也不能评为佳作,因为它不仅违背了建造房屋的目的,而且会给人民造成浪费。因此,国家为城市建设制订的方针是:“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除了少数纪念性建筑或城市里主要干道和广场上的重点公共建筑外,一般的建筑只要内部满足使用要求,外观朴实、明朗,体型比例匀称,色彩淡雅大方也就可以了,用不着每一幢房子都用高级材料搞外装修。近代建筑理论比较重视环境,要求建筑师不要把眼光局限在一个单项工程上。设计城市建筑时,应把一条街、一个区、甚至整个城市看着整体,使所设计的建筑物,成为一部美妙乐章的音符,而不要都发一个音,使人感到单调,缺乏音乐的美感,由此看来,“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句名言,用来评价城市总体建设比单个建筑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