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暴雨拉开今年绕飞序幕

对于空管系统而言,每年不同的时间段都有着不同的挑战。年初的春运、随后的两会、持续长达半年的雷雨季,以及国庆保障、冬季冰雪保障等,一个个挑战接踵而至。今年同样如此。3月16日,两会结束;3月19日,中南地区大雨倾盆。空管的雷雨保障季,正式拉开序幕。

中南空管:汛期提前 沉着“突围”

“早上大雾,下午打雷,复杂天气无缝连接,实属罕见。”中南空管局气象预报员张美平看着最新收到的气象资料感叹。自3月19日起,低能见度雨雾、暴雨、雷暴大风甚至冰雹等极端天气徘徊于华南地区上空,前汛期提前半个月“开闸”放水,不少地区日降水量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强度大、覆盖广、连绵不断的强对流天气对广州、深圳、珠海、湛江、桂林等地区的航班运行产生较大影响。

预警不断升级 主动前瞻服务

随着复杂天气的持续,民航局空管局发布的大面积航班延误预警不断升级,从黄色预警到橙色预警直至红色预警。天气情况最严重时,广州地区北面和东面的京广航路、沪广航路和各走廊口全部被雷雨覆盖。广州白云机场启动2016年首个大面积航班延误最高级别红色预警,大量航班延误、取消。其中,3月20日18时~21时,广州白云机场的起飞航班量仅有的20%;3月21日,广州白云机场近200架次航班取消。

不仅如此,雷暴天气对珠三角地区形成合围之势。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珠海金湾机场都出现停机位饱和的情况,导致飞机“进不去,出不来”。

“往年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一般都发生在4月后,今年这种从早到晚强度丝毫没有减弱的情况很少见!”广州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主任吴茂帮说。从气象雷达上上可以看到,雷雨云团延绵不断;从管制雷达上可以看到,各个航班曲折绕飞,十几架飞机在跑道头等待……为此,中南空管局全面启动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响应机制(MDRS),协同航空公司、机场,为航班提供周全服务。

为确保安全,中南空管局管制部门积极向空军协调绕飞空域和直飞航路,提前增加调配空间,根据扇区飞行架次和绕航的复杂程度及时增加分流扇区。管制中心的23个常规扇区和4个辅助扇区全开,启动人员备份机制,调配业务骨干固守难点扇区,重点监控繁忙扇区。“天气虽然恶劣,但我们训练有素,有信心确保安全。”在席位前坚守了一整夜的管制员自信地说。

适航天气稍纵即逝,为尽可能地抓住机会放行航班,中南空管局相关领导不离现场,不下岗位,不放过放行航班的任何机会。中南空管局局长陈松林、管制中心主任聂建雄凌晨时分坚守在雷达屏幕前研讨天气趋势和流量管理方案,为运行保障做好统筹决策。流量管理室则提前做好放行预案,综合考虑天气发展趋势、空域使用状况,积极协调各相邻管制部门,争取在天气好转的间隙缩小走廊口放行间隔,并适时启动单机场放行程序,尽可能让更多航班飞出去。流量管理室邀请南航、海航和深航签派人员到管制现场统筹协调,协调长时间延误航班。

管制气象合作无间

在雷雨天气时,管制员们要发出准确、科学的指令,必须依赖准确的气象预报。管制、气象紧密配合是中南空管局的优良传统,在此次保障过程中更是合作无间,高效率地利用雷雨间歇期放行航班。

在本次雷雨天气来临前,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未雨绸缪,与管制部门紧密联动,提前一天通过MDRS机制,将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通报给广州管制中心,并在管制值班现场的区域气象服务岗位派出业务骨干,全面监控天气状况,主动向管制部门通报区域、航路和机场天气的变化趋势,随时为管制员提供便捷、全面的气象服务。气象、管制合作无间,

3月19日~21日强对流天气期间,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共发布雷雨警报及终端区预警16份、转折性趋势报80份,区域预警6份,电话通报航空用户过千次。气象一线通过报文、短信、服务网站、电话咨询等多个渠道,为航空用户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天气决策依据。

以“实”应万变 迎战更强雷雨

中南空管局认为,应对恶劣天气,“功在晴天而非雨天”。中南空管局通过日常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在各个领域突出“实”字,确保安全基础牢固,以做好雷雨天气的保障工作。

今年前汛期虽然来得早,但技保人员设备巡检来得更早。2月29日,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开展了电源系统、防雷设施的全面检查,为外台站更换了一批避雷器,确保了雷雨天气下的设备安全,并通过大范围的防雷应急演练,提高了应急处理能力。

针对雷雨天气间歇短、雨量强、覆盖广、持续久的新特点,管制中心组织全体管制员开展模拟机复训。“通过模拟现场雷雨绕飞,我们要求管制员突破常规的指挥方式,主动与相邻单位协调,重点关注对管制指令的监听和对空中动态的监控。”管制中心分管培训的副主任徐晓敏介绍,在复训过程中,还加强返航、备降等特殊情况下的处置培训。各处室安排经验丰富的领班主任和管制教员“一对一”跟踪指导,确保培训成果落到实处。

气象中心全面加强预报工作,预报室预报领班和区域服务班坚守视频会商,协同兄弟单位加强对天气变化趋势的预判。

据预报,由于冷空气南下与华南暖湿气流热情“拥抱”,3月底,广东将迎来跨度更大的对流天气,同时带来飑线、大到暴雨等更加恶劣天气。中南空管已经做好准备,打赢雷雨保卫持久战。

深圳空管:红色预警 确保安全

3月20日~21日,深圳地区出现大范围雷雨天气,累计降水量达到暴雨级别,其中3月21日出现多次短时强雷雨。截至3月22日0时,深圳机场共取消航班超过380架次,启动了今年首个航班大面积延误红色预警,连续预警时间长达27个小时。在本次雷雨保障中,深圳空管忙中有序,从容应对,与机场、航空公司通力合作,尽最大努力做好运行保障工作,确保旅客出行安全。

未雨绸缪 提升业务水平

今年深圳的初雷出现在1月5日,比往年足足提前了两个月。为此,深圳空管站早早就进入“换季”状态。

深圳空管站气象台早在1月就组织观测室和预报室联合业务学习,对雷雨预报,移动路径移动速度预测,以及主导能见度等进行了及时的培训演练。3月中旬,气象台又派资深教员,给南航等航空用户开展了雷雨季节专题培训。在总结以往雷雨季节保障特点的基础上,管制运行部积极制定了有针对性方案,内容包含了班组资源管理、值班人员配备、运行现场协调等。此外,塔台管制室还对复杂天气造成的大面积延误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模拟机演练,结合协同决策系统优化排序,提高放行效率。

立足本职 制定应对措施

在此次雷雨天气发生后,为了确保现场顺利运行,分管安全的深圳空管站副站长周翔在雷雨天气发生后就来到塔台督阵,管制部有关负责人全部坐镇一线,严阵以待。塔台主任对值班人员进行了合理调配,在现场加强了各个席位之间的联动配合,减少放行席位的压力。

随着雷雨天气的持续,气象台3月21日发布了两次机场警报,提醒航空用户提前准备,合理安排航班运力,同时时刻关注天气动态,结合雷达、探空数据和数值模式等分析,累计发布趋势天气预报近20份,提醒机组做好应对,为管制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技术保障部也加强了对雷达、导航等室外设备的监控,以及对机房、设备室等重点场所的巡视。

联动各方 主动服务用户

3月21日,受前一天雷雨天气的影响,需要补班200多架次,深圳机场的滑行道上最多同时停了20多架飞机,一度不接收进港航班。为了使航班尽快放行,深圳空管站想方设法协调资源,站领导全天坚守在民航深圳地区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处置办公现场,积极协调,争取出港航班无限制放行。

塔台管制室也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放行效率。塔台管制员及时向机组通报能见度、地面风、前机起飞后的绕飞预案、进港飞机的复飞预案,控制地面航空器滑出时机和空中流量,为改变运行方向做好准备,并做好出港飞机的流量控制,以便在天气稍有好转的情况下,积极把滞留航班放行出去。

此外,深圳空管站与空管兄弟单位密切配合,随时关注机坪机位使用情况、天气变化情况和出港流量变化,与广州流量管理室和珠海进近管制中心协商,保持深圳本场进港航班均衡和最大效率,并与航空用户主动协调,向机场运行指挥中心通报雷雨及流量情况,向机组随时广播天气趋势,指挥航班抓住雷雨间歇转好缝隙加速放行。

珠海空管:通宵坚守 恢复正常

在持续几天的大雾天气结束后,3月19日~320日,粤北、珠江三角洲北部出现了大雨到暴雨,部分市县出现了大暴雨。而3月20日夜间,珠海机场风雨交加,对于值守在珠海塔台管制室的管制员们来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夜晚。

受低压槽天气系统影响,珠海机场上空被大面积雷雨覆盖,并不时伴有雷声和闪电,进出港航班均无法正常起降。早在3月20日11时45分,珠海机场就宣布启动大面积航班延误黄色预警;20时许,预警升级为红色;受雷雨天气影响,珠海机场的航班放行速度缓慢,停机位几近饱和。

针对这一恶劣天气系统,珠海塔台管制室积极响应,及时启动雷雨天气应急保障程序和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保障程序。管制员们积极关注天气系统变化趋势,并协调兄弟管制单位和有关保障单位,及时传递最新气象信息和本场飞行动态,及时指挥航班返航备降,减少航班在空中的飞行等待时间,缓解了航班保障的压力。据统计,3月20日当天,珠海机场共取消航班18架次,备降4架次。为了尽早恢复正常运行,珠海塔台通宵坚守,全力保障,力保珠海机场飞行安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