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春秋战国(五十六)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吴国狂揍楚国时,周边的国家都是幸灾乐祸的观望着。

看到楚国倒地上哀号时,大家内心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看着经常欺负自己的楚国,被吴国按在地上狂揍,中原小国肯定都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但是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担忧。

他们为什么会担忧呢?

因为吴国绝不是正义的化身,更不是和平的使者,他是一个新兴的虎狼之国,楚国那样牛X,吴国都想一口把楚国吃掉;等吴国兼并了楚国,面对中原小国,恐怕更会张开血盆大口的。

至于晋国、齐国趁势南下,也参与了瓜分楚国,中国小国,恐怕就都有亡国的危机了。

普遍的中原小国,都作为晋、齐、楚的缓冲区存在。

晋国、齐国越过这些中原小国,把脚深入了楚国腹地;这些中原小国,恐怕就要从地图上被抹掉了。

所以,基于中原小国的利益角度,他们虽然痛恨楚国经常欺负自己,但是看到楚国随时可能崩盘,也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危机感。

还真不是吹牛X,我小时候看这段历史,就有一个非常大的疑问,那就是在吴国大败楚国的时候,晋、齐两大强国,为什么会毫无作为呢?

要知道,这两大强国,哪个也不是吃素的啊!

晋国、齐国显然一直在犹豫,那就是要不要趁势瓜分楚国?

晋国、齐国的上中下三策是这样排列的。

上策:抓住这种机会,一举把楚国打崩盘了。

这种选择的优点,就是可以趁机扩张自己的版图。

这种选择的缺点就是,晋国、齐国越过众多中原小国,瓜分楚国的地盘,这些中原小国就会有亡国的危机。这样一折腾,难免会把中原小国都逼到楚国一边;这样一折腾,最后难免会弄巧成拙了。

下策:就是出面帮助楚国,制止吴国这种侵略主义行径。

这种选择的优点,就是可以让天下再度恢复从前的均势,从而维持他们作为四大强国的地位。

这种选择的缺点,就是天下的均势无法打破,他们永远也难找到再创辉煌的机会。

中策呢,就是在那里坐山观虎斗。

既然在上、下二策难以做出选择,自然而然就会做出这种选择。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秦国是什么态度呢?

秦国可以选择的上策:也是抓住这种机会,一举进入楚国,也趁机分一杯羹。

这种选择的优点是,可以趁势得到一些土地;甚至还可以找到杀出地缘封印的机会。

这种选择的缺点是,如果把楚国打崩盘的结果,就是让晋国、齐国再创辉煌,而秦国没有捞到足够多的好处,那秦国可就有点弄巧成拙了。

下策,那就是帮助楚国,总而言之,秦国要维护世界和平,严厉打击吴国的侵略主义行径。

这种选择的好处,就是可以继续维持秦国作为四大强国的地位。

这种选择的缺点,就是他会让秦国继续封印在西部地区,看不到走出来的希望。

中策,也是继续观望。

大家都这样观望,楚国就难以与吴国相争。

因为大家都这样虎视眈眈的观望着,就会让楚国无法集中力量对付吴国。因为集中力量对付吴国,其它几大强国突然选择瓜分楚国,楚国瞬间就会让打崩盘的。

于是,楚国就派人找秦国求援。

在这种背景下,就发生了感人的一幕。那就是申包胥哭秦庭。

话说,秦国不愿意出兵,申包胥就在秦国不吃不喝,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感动了秦国老大。

最后,秦国老大就给申包胥唱了一首感人的、歌颂友谊的歌曲。

不要说,你没有漂亮的衣服穿,我会把最好的衣服,拿出来与你分享。说吧,谁欺负你了?我现在就帮你去揍他。

总而言之,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还有我这个最好的朋友。说吧,谁欺负你了,咱们一块去揍他。

已经昏迷不醒的申包胥,突然听到这感人的歌声,顿时欣慰的笑了。因为他知道楚国有救了。

其实呢,秦国在过去的时间里,也一直上中下三策中徘徊。

当时的天下走向,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就是经过一番博弈,再回到此前的均势状态。

说得具体点,那就是这场战争之后,天下继续回到晋楚齐秦四大强国并的格局。最多,在东南地区,再给新兴的吴国,也留一把交椅。

第二种可能,就是天下重新洗牌。众多国家被淘汰出局,强国重新划分世界。

说得具体点,就是这场战争之后,楚国崩盘,通过瓜分楚国,晋、齐、秦、吴四国的重量级,都会再上一个新台阶。而在过程中,中原小国也会纷纷被灭亡。

哪种走向好呢?

面对第二种走向,那些中原小国,自然都是忧心忡忡。因为,真心说,他们一直在晋、楚两国的夹缝中,充当受气包,自然很痛苦。问题是,这种格局破裂,他们恐怕想当受气包,也没有机会了,因为等待他们的,恐怕就是亡国的命运。

面对第二种走向,晋、齐、秦,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担忧。因为,楚国崩盘了,他们能在此过程中,捞到多少好处呢?关键是,其它三大强国,会捞到多少好呢?这个是不确定的。

如果他们在此过程中,捞到最多的好处,从此掌握战略主动权,自然是最好了不过了。

问题是,想法很好,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谁知道呢?

乐观的考虑,自然是自己趁势大小吞吃,让自己的势力更上一层楼;让自己在随后的博弈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问题是,悲观的考虑,却是自己的对手,有可能势力越来越大,自己虽然分了点残羹剩饭,但是在随后的博弈中,却会越来越不利。

天下的走向,会如何?一切就看大家,对未来局势的判断。

如果大家觉得,还是退回从前的均势更好。

此时的吴国,不论表现的多神功无敌,也只能占点便宜,赶紧退回去。因为,楚国成为国际社会的公敌,都会分分钟钟面临亡国的危机,吴国更不用说了。

因为各种传奇化的、戏剧化的描写,我们难免会感觉吴国非常牛X。

问题是,吴国在后来如日中天之际,突然被越国捅了一刀,当时就面临了崩盘的危机。现在,如果晋、齐突然倒向楚国,吴国肯定更是一盘菜了。

是不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因为楚国使者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秦国又经过反复权衡利弊,终于感觉,选择恢复从前的均势,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毕竟,坐视楚国被人瓜分,或是参与瓜分楚国,会让秦国处于前途未卜之中。

秦国既然决定恢复从前的均势。

楚国在战略上,就开始拥有了主动权。

秦国派五百辆战车参战,真心说,所代表的军事力量本身,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楚国并不缺这几百辆战车。

就如我在分析安史之乱时曾说,回纥人派三千骑兵参战,这种军事力量本身,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他所代表的战略意义,却是惊人的。

秦国愿意参战帮助楚国,楚国用于防守秦国的军队,就可以大规模回撤了。

关键是,在这种背景下,楚国用于防守晋国的军队,也可以大规模回撤了。因为,秦国愿意站在楚国一边,晋国就不敢大举进攻楚国了;因为晋军大举南下,秦军就有可能趁虚而入,从西部进攻晋国。

晋国不能大举进攻楚国,齐国也不敢趁机瓜分楚国了。因为,晋国无法借这个机会扩张,自然不会希望希望齐国,借这个机会扩张的。

关键是,我前面分析了,中原小国,普遍不希望从前的均势被打破。

在这种背景下,吴国对楚国的优势,就渐渐消失了。楚军终于可以大举反攻了。

总的来说,吴国对楚国的优势非常有限。所以,吴国这次侵楚失败后,就再也不敢打楚国的念头了。

毕竟,吞吃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多少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国际上风向一变,所有的成功,都会一风吹光的。

于是,天下再度恢复回从前的均势。

那就是,晋、楚、齐、秦四大强国并立;晋国、楚国并世称雄;众多中原小国,在他们的夹缝中继续存在。

只是,现在东南地区,成为不安定的地区。

于是吴越争霸拉开了序幕。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吴越争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