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儿医案
脉浮数,无少阳证,能开出柴胡汤实为经验也。学习了。点击展开...
老师说得有道理,脉浮病在表,数为热。
“突然发烧”、体温38.3度,邪可能还在太阳。
用于解热的几个柴胡汤,柴胡黄芩的比例都是8:3,
他这个方子柴胡黄芩比例几乎是1:1,也许不算是柴胡汤吧。
如果按照时方的思路,柴胡就是一味辛凉解表的药而已,黄芩是清热燥湿药,可以凉血、消炎。
从经方药证的角度来看,
似乎没有柴胡证(往来寒热),
也没有半夏证(痰、湿、呕)至于咽痛,寒客少阴才宜用半夏。
脉数既主热,也主虚,
所以“脉浮紧”仲师言“麻黄汤主之”,而“脉浮数”仅言“宜麻黄汤”。
已发汗或已下之的,愈后又复发的,或者体素虚常自汗出的,脾胃虚弱(有太阴病)的,“宜桂枝汤”。
51.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4.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240.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27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
柴胡黄芩不同配伍比例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
http://www.wenkuxiazai.com/doc/264208d984868762caaed589.html
作者:周斌 孙付军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2期
摘要:目的 观察柴胡黄芩配伍抗炎作用,阐明配伍与药效学的关系。方法 按照柴胡和黄芩比例1:0,1:2,1:1,2:1,0:1的比例制备1g/ml的受试药。采用混合致炎液制备小鼠耳肿胀模型,分别观察五种受试药液对小鼠耳肿胀模型的影响。结果 不同配伍比例对小鼠耳肿胀度、耳肿胀率的影响作用强度依次为:黄芩组、1:2配伍组、1:1配伍组、2:1配伍组、柴胡组。黄芩组和1:2配伍组作用较为明显,其它三组作用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抗炎作用则主要与配伍中所含黄芩的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