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今夜不谈考场作文

23.今夜不谈考场作文
今夜不谈作文,是因为我觉得,作文需要靠临时发挥。
我常常不知道作文该如何复习。八个单元,八篇作文,加上平日里的周记、随笔,大大小小大约每学期二十来篇不等。遇见值得写的事情,随时都有可能会习作“从天而降”。
我始终认为,习作能力并不能全依仗教材中的八篇单元作文。那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八篇作文从“应试”的角度上说,它的能量也只是“杯水车薪”。就在前几日,我与学生共同梳理单元作文,写得多了,学生反而形成了“定势思维”,第一次模拟考,考写一个人或一种物品,有的学生完全没有看后面的习作要求,把自己写过的一篇作文写了进去,反而弄巧成拙。
写作,是为抒发情感而生的。没有情感,作文便没有灵魂。
等有价值的素材降临时,不管什么时候,都可以先记录一番再说。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写作有两次:
一次是班级好不容易获得了“示范班”,不单单是我,就连小朋友们也大呼不可思议。那次,回到教室,我立刻让他们写一写当下的心情。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相当精彩,相当真实。有表达不敢相信的,也有表达自己的情绪如过山车一样的,还有的直截了当地说,让他们写作文,很不高兴,我看到这样的言辞,笑得眼泪都要掉出来。无疑,这样的写作是很有价值的,是从心出发,问心而写,没有心理负担,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有了生命力。
还有一次是梅雨时节。杭州的雨下得没完没了,几乎一个月没见着太阳。我让学生写写对雨的感受,用“我________下雨天”为题写一篇文章。喜欢、讨厌、憎恶、无所谓……很多情感跃然纸上,写得特别新鲜。
我把这些写作,视为“有意义”的写作。
那是不是意味着考场作文就是无意义的写作?那倒不是。
考场作文,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量。它需要学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完成素材的整合、文章结构的把握、语言的构思等,对学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平日里若下笔枯竭的学生,到了考场,也很难会落笔成文。因此,早在很多年前,语文教育专家吴忠豪老师就曾说,每学年仅凭课内的16次单元作文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有的老师就会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积累习作素材,如每日百字文、漂流作文、周记等,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勤练笔,对习作是很有帮助的。勤练笔,大脑就会鼓动自己去观察,去体味,去想象。就如我努力坚持日更公众号,我的眼睛就容易聚焦到某朵花、某棵草、某件事中。有一次去西湖银泰绿茶餐厅吃饭,原本只是吃饭这一件小事,后来,听见边上一位母亲和一位孩子的对话,愣生生地听了半天。我是带着目的去听的——我在听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这件事能不能写成一篇作文?目光所到之处,皆有话题。这就是经常观察的好处。
心中有素材,下笔巧构思,还怕什么作文?
写就是了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