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理//《矿山人喝酒》

人间正道是沧桑。

几个朋友小聚,喝酒,聊着、谝着、喝着。

聊、侃、吹牛、谝闲传。也是胡求聊,瞎胡扯,骆驼尿尿,流哪算哪,纯粹是玩呢。

我说想以矿山人喝酒为题材写篇文章?他们说那就是写矿山的酒文化?标题就叫“矿山酒文化!”我说我的水平,没有恁大“格局”,也写不到那个高度。只能说说普通人喝酒,还怕说不好呢。

喝酒的由头多样化

矿山人喝酒,一般可分这么几个档次,较高大上的。为啥前面有个“较”字?就是比较高大上的。不“较”的也有,很少。那都是煤矿的管理者(算领导),他们不同于老百姓。常喝些“工作酒”。迎接上级检查验收,工作成绩优异的祝贺庆典,接受下级宴请(有时带有“巴结”的性质)兄弟单位的哥们欢聚等,都会“红吃海喝”一通,酒也未必高档。反腐“八条”实施以来,这类吃喝收敛了,少多了。

比高大上更高大上的也有,那就是企业(矿山)高管,他们喝酒只有特殊性,没有普遍性。只能另当别论,这里也不赘述。

在此只想说说矿山的老百姓喝酒。

老百姓在大酒店进行的,都是正规酒宴。那不正式的喝酒多的去了。

子女婚嫁或者子女金榜题名,或孙子满月或(战友)同学聚会,或者老人西去,谢送行、吊唁的,帮忙的。这都是有规模的、正式的酒宴。

这是一个类型;第二类就是同事之间过一段时间来个小酌小饮,小打小闹。都好那么两口,约上几个关系近的,找个饭馆坐下来谝谝吹吹,过个嘴瘾。有个小事,说和说和,甚至通过喝酒能“化干戈为玉帛”;再一类就是两个三个酒友碰到一起了,找个摊摊,打个牙祭。低桌子,小板凳,在一起“连吃带喝”,来上一瓶,每人喝上几两,解个嘴馋,又随便又简单。

你看,酒店、饭馆、摊摊,层次不就出来了?

矿山人喝酒,无论什么地方,什么层次,都喜欢喝高度数的酒。用煤烧坯酿造的酒,统称烧酒。过去喝酒,就分烧酒和甜酒,看牌子、喝牌子,都是后来的事。现在又分洋酒和国酒,茅台、五粮液,就连国窖、“1573”,高端的酒,我们国家(酒)的名片,也是用煤烧的酒坯。却是矿山绝大多数老百姓喝不起、舍不得、喝不上的美酒。

反腐通报看,经常喝的,除非个别矿山蛀虫,贪官污吏,这都是网络上披露的。这样说也许有些偏激?可以肯定,喝高档酒的(多数)绝不是自掏腰包。这样说,多数人都会同意的?矿山人热情豪爽,喝酒也喝同矿山人匹配的酒,要烈、要甘、要醇、酒精浓度越高越好。它带着煤矿人的耿直、纯朴,带着煤(火)的温度。

矿山人喝酒,没有那么多讲究。好时代,生活也算囊火(rang huo方言,舒坦、惬意的意思),隔三差五就有几个人聚一起小酌两杯,类似这样的摊,孬好的酒都能喝。

喝酒的理由或实际

矿山人喝酒,理由也充分。矿工在井下阴冷潮湿,劳累疲惫,下班了来那么两口刺激刺激。一来驱驱寒气,二来解解困乏,并无丝毫不妥,也在情理之中。切记不可“酒干倘卖无”。可一些酒蒙子,自己贪杯,逢酒必喝,见喝就多,就洋相百出。酒就成了一种利器,它能把贪杯的那老几撂(liao)翻。

矿山人喝酒,也会聊天,会沟通,会社交,会识人,懂舍得,知进退,要喝得豁达漂亮。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酒,它流溢贵族的金樽,也盛满矿工的黑碗。

有几个文人骚客,得志的矿山官员,都是酒的知己。酒,鲜活了多少逸事趣闻,催生了些许矿山文学。往尘世上看,世间百态,通常身边的人和事,有多少成也是酒,败也是酒。

却偏偏有人说,“就'三秦'而言,你别看那烂怂铜川,喝酒档次还高得不行?”

何以出此言?多不好听。上个世纪末就有人这么说,还是一个大企业的采购,可谓常年“走南闯北”的人。我且问你,什么叫“烂怂”铜川?告诉你,别还用老眼光看铜川,它可是全国十二个宜居城市之一,并且排在首位。

一个有着十数个万人职工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全省东南西北到处都有它的子企业,所管辖的县团级企业一百多个,管理层,光厅局级干部就一百多人。

全集团职工来自五湖四海,大企业,大机关,人才聚居的地方,竟然盛传着:“铜川的人都能喝酒!”我说,因为他们来自矿山,矿区。

喝酒的牌子硬增增

那些年,普遍的,大众化的,通常喝酒的档次,“六年西凤”。大都认为这个品牌,实惠,价钱也能接受。这个观点在矿区盛传,一传十,再传百,它就成了矿山人的首选。也算支持地方产业,哈哈。不是高档酒,老百姓认为它中等偏上。“东家”也有面子。同一价位的,“五粮春”才是其次。比这个高档的也有,极少极少。

其它酒就不上大场面了,小摊、小范围,不登大雅之堂。那时,煤矿普遍都是四级工,新工人一转正就是,月工资连同“下井津贴”六七十块,相当于是时县长的月工资了。

说矿工挣得多,也舍得喝。还说吃了喝了“实落了”。矿山人给这种现象冠名叫“能挣会花!”

矿山人喝酒,很平常,也很频繁。有事喝,朋友碰上也喝,出门去以酒饯行,归来时用酒接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古人也有遇烦心事就喝酒的习惯,其实,唐李白早有告诫:“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酒品见人品

嗜酒的、贪杯的,看见听见酒摊就“走不动”的都有。矿山管这一类人叫“没德行”!

曾经就有这么一个工会干部,不管中午晚上,回家的路上听见家属区有划拳行令(喝酒)的吆喝声,就会寻声而去,从门缝往里张望,先看里头喝酒的都有谁?再决定是直接进去还是在门口等着出来人“请”自己进去?矿区旧房设计就是公共厕所,一会儿就有出门解手呀什么的就算“碰上”,就会请他进去。

你想,都是一个单位,他又是一“资深”工会干部,谁会不认识他,“碰上了”,谁又会不给他个面子?即使内心不悦,表面都要客气一番。进了门你让他喝他就喝。你是客气呢,他可毫不客气。他又是见喝就多,不醉不休。好在他还知道自己是中层干部的身份,对自己“形象”还是有所顾及,喝多了就回家,倒也省事。

矿区的人依然是高兴了喝,烦闷也喝,该庆祝的事儿喝,遇到烦心的事也喝,“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婚丧嫁娶喝,红白喜事喝,儿女金榜题名,老的乔迁新居都要喝上一通。张家添一孙子,李家买了新车。左邻右舍也要同喜共贺,而且要“有规模”,大场面,才有面子。

正式的、较大型的酒宴,通常都是家里过大事呢,选择一个“黄道吉日”,考虑到受邀赴宴人的数量问题,尽量借助某个节假日,礼拜天。

提前预定的酒店,当天中午,不到11点,主人就到了酒店,酒店不一定大,但是一定要有特色。首先是门面,装饰装潢要大气、时尚,看着“洋火”。再是吃的要有特长,不是鱼烧得好,就是鸡炖得有味。要么就是大厨师很有名气。

这种酒宴亲戚朋友几代人都同在酒场,一般都较正规,主人还对在百忙中来参加祝贺的、道喜的朋友表示感谢,客套一番。

朋友、同事间喝酒,“做东的”一进门,就在大堂忙活开了。拿手机拨打一通,重复着同一句话:“怎么还没到啊,就等你一个人了”对方就会说:“到了,到了,已经到饭店门口”,或者是“5分钟到”,其实刚出门甚至还没出门。每一酒场,总有那么一半个“爱扎势”的货姗姗来迟,并非邋遢。明明闲得难受,却故意来迟,美其名曰:刚忙完,有时还会说刚开完会。

矿山人喝酒,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主位置上通常都是哥级或位显权重的人,就是本桌子的“老大”,席间说了算的人。通常来的早的总是往门口挤着坐,来得晚的众人把他往里让,还会说:那位子就是给你留的。他也推推辞辞,不好意思。

菜上酒满,主人会说上一两句,无非是“也没什么事,就是想大家了”,在一起聚聚之类,要是主人什么也不说,客人会督催他说上两句,然后酒宴正式开始。酒的“主持人”把杯子集中起来,一字排开,然后像做化学实验一样分别倒入同等剂量的酒,偶尔有人会大叫:“好了好了,我的就少来点。”

“为啥?”

“酒杯面前人人平等。”

“我真不能喝,”

“为啥?”只有编造理由,“开车来的。”

“来喝酒还开车?”一顿训斥,····一番唇枪舌战,难分胜负。

酒场上的耳朵欢喜

这时,酒主人开始一一介绍客人。这时候的介绍人大都变成组织部长,因为他把每个人都现场“拔高”了。

比如机关科室一干事,称其为某科长;派出所的王警官就是王局(所长);出纳便是财务科长;学校的张老师就是张校长;医院的护士就是院长或主任;自由职业者陈某人立马摇身成为陈总;诸如此类,遇到不熟悉的人,就来个“请做个自我介绍”···巴巴的。

无论桌子高低,一个桌子上,组长、班长,副科、正科,区长、队长比比皆是,全是领导,皆大欢喜,大家也不客气。

偶尔有人会谦虚一下,会含含糊糊地说:“我不是, 就是个老百姓···”声音小到差不多连自己都听不清楚。马上就有人说:“快了,快了”谦虚的人听了信心大增,很是开心。

不熟悉的,还相互点点头,表示知道了,认识了,非常自然。很明显,大家对这样的介绍都很满意。

介绍完客人后,主人会提议先共饮三杯,念念有词:第一杯什么什么····再一杯为了什么···,第三杯···这“酒过三巡”,算是公平合理,“一视同仁”。通常一个酒桌十个人左右,先上几瓶白酒,老朋友,新朋友,一碰一杯,几个回合下来,有几个不胜酒力的脸就红了,有的很吃不消。对那一半个不喝酒的也是:来,咱俩碰一个,你以茶代酒,随意随意。

然后,坐主位的开始率先敬酒,顺时针转圈,以此类推每人起身敬一圈,轮到下一个敬大家的,也会说“借花献佛什么的”客套一番。下一个:我敬大家呢,又端起酒杯,什么“望星空”,“探照灯”“鸟叫声”,然后一饮而尽···。

转圈完毕众人已是小兴奋,原有的烦恼都已忘记,个个喜上眉梢。酒的作用,说话的分贝无意间提高了一倍,指点江山,纵论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啥啥啥是个求,谁谁谁是我兄弟,有事你说话,真是喝酒前我是XX矿的,喝着喝着就成了“XX矿是我的”······吹大的不吹小的。

再下来就开始进入“散打”阶段,也就是自由活动,谁与谁好,谁与谁初次见面,就可以单敬了,“认识你很高兴,碰一个···干”!

一桌人推杯换盏,觥筹交错, 几番下来,白酒瓶瓶见底,喝空了。主人便喊饭(店)馆老板,再拿两瓶来,众人阻拦“不拿了,不拿了,拿来也喝不了。”

主人:“喝多少算多少”。

再看看面红耳赤的大家,又说:“不拿了,能喝也不拿了,那就搬箱啤酒,解解酒吧。”

老板便提来一扎啤酒,“全部打开,一人发一瓶”。

酒逢酣处情更浓

接下来,便是一场啤酒战,如此这般,各人的酒就喝得差不多了。于是,“张科”与“李局”之间就开始交换手机号码,互加微信,“校长”、“王总”相约下次聚会的时间,地点。

原本不熟悉的人也开始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场面异常热烈,喋喋不休,相见恨晚,一句话能重复好几遍。思维已乱,口齿不清,不听还不行,拉住你的手反复问“你说是不是?兄弟,我说得对不对?”。

这时,就有人说:“今已尽兴,下次再聚吧。”下次再聚往往只是一说,你可千万不要当真。

主持人把握住时机,请示主宾后当机立断宣布:“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酒不足下回补,今天就到这里!”

于是,大家起身穿衣、 拎包、拿手机······,虽已宣布散摊,仍然难舍难分。出得门外,又是恋恋不舍,依依惜别。握着的手紧紧不放,拥抱起来如胶似漆····,虽已宣布散摊,仍然难舍难分。出得门外,又是恋恋不舍,依依惜别。握着的手紧紧不放,拥抱起来如胶似漆····十八里相送,互道珍重,千叮咛万嘱咐路上小心,到家发个微信什么的。喝得最多的那个对谁都不放心,挨着个问“你没事吧,你没事吧?”门口的话别,大约得进行30多分钟。

好端端的人,硬是让酒给弄得摇摇晃晃,自己碰到电线杆子,都会眼睛半睁半闭地对着电杆说一声对不起。在闹市大街上分道扬镳,渐行渐远,很不清醒地在远处互相招手致意···一个声音在喊:“下周六易地再战”。

相约下周再一起兴奋,一起吹牛,一起疯,一起胡说八道。这就像大家都吃了大蒜,都是同样的“气息”,谁也不嫌弃谁、不笑话谁!

想不起来是谁说的,喝酒的最高境界,就是扶着墙走,扶着墙回家。

物极必反非偶然

上个月“谁谁谁,晚上喝完酒十一点回家了,睡着到自己家门口了,天一亮被人发现时,还发着沉沉的鼾声,钥匙都在锁孔里插着,就是没得回去?人一叫才清醒过来,起身一看,不好意思地离开了现场。

的确,这种现象,有酒场就会发生。“冷酒慢发”,散摊后,过个片刻,酒精作用,吐的,泻的,随地尿尿的,酒疯子开始“发疯”,见过手持一米多长的风钻杆(煤矿上才有),捣办公院的门,里边的人吓得不敢出来;这是喝多了的“较好”的表现。酒德不好的,严重的,人就走了。

七十年代初,一个周末,矿内“有名”的几个酒鬼从中午吃饭开始,喝到晚上十一点多。酒摊上,往往是清醒的人总说喝多了,再不能喝了;喝多的人反而说没喝好,还要喝。这一回是真的都喝多了。散摊就各自回家,他却没有回到家。

第二天早上被人发现他躺在半道上,已经没了性命。尸检结果是酒后猝死。

还有一位,年三十儿喝完酒,第二天发现倒在自家老岳父(自建房)院子的雪地里,浑身已经僵硬,去了另一个世界,真成了酒鬼!——酒疯子疯到家了。

平时都是很要好的朋友,全矿有名的喝酒的“几架马车”,高高兴兴在一起喝酒,结果却酿成悲剧,在场的谁都觉得脸上无光,格外尴尬。

当然这不在同一酒场,也非同一个年月。

酒场散摊,喝多的人回到家,家人招呼,埋怨喝得多了;单身地回到宿舍,不吭声,倒头就睡,荷尔蒙在起作用,哪里睡得着呀?头一蒙哭了起来,哭得汪汤汪水,嘀咕着听不清听不懂的噫话,什么酒后吐真言?酒后失态可是真的。哭着说着···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竟然什么都不记得了。弄不清楚,这是真的还是装的?

与时俱进在铜川

矿山也赶时髦,近些年才有的,招牌上“厕所串串”,原以为是“出”的地方,才知道是“纳”的摊摊。围着“串串香”小火锅,低桌子,小板凳,三个五个一聚,自己拿些荤素串串,放进沸腾的锅里煮一小会,拿出来就往嘴里塞,嗷,好烫啊···

“你是急啥呢?” 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喝着谝着,两捆啤酒没有了,不够,还得拿,老板,再来一捆。

今晚上不醉不回······谝的东沟哩,西洼哩···继续···,“他胰腺有毛病,大夫再三叮嘱,不能喝酒。他不当回事,前几天人走了。”

还有一种喝酒的人,又是另外一种情况:单身矿工,大多数家在农村,常会请假或探亲假回家帮忙。回到村子,就会召集近处的同学、朋友、乡邻来家里小酌几杯。按说聚会、面晤,谝一谝,忆过去,说说当年,是个好事。

不,他不是这样,他就是要显摆他“优越”于别人和他的与众不同,酒摊故意设在自家门道。大门敞开,放大声猜拳行令,把瓶子“六年西凤”的(或其它)商标故意转到朝外的方向。如此做做,意在要外人看见,看清楚!无非是告诉全村人,我“胡汉三”回来了,“胡汉三”喝的六年西凤!

“笑看人世多癫狂,纵酒无度好嚣张。”

此行为,有人说是一种风格,有人则骂道:“亮膘子货”,晾不冷(方言,爱炫耀的意思)!

难怪曾经有个早年调往南方的朋友来矿区做客,待了五天,喝了五天,离开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能从铜川活着回到家就算烧高香了,下次打死我,我也不去铜川喝酒了。

矿山,一伐一伐热血青年、朋友,一帮一帮热情的乡党、同事,挖着煤,喝着酒,由青年干到老年,也是喝到老年,青丝变银发,一生虽然艰苦,也无怨无悔,若醉若仙。

这里就用宋 黄庭坚的《寄黄几复》

结束这段文字。

寄黄几复

宋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作者简介:

赵东理,铜川下石节煤矿原党委书记,作家,出版有《岁月留痕》《我们一起走过》( 岁月留痕续集)。

(0)

相关推荐

  • 李国柱 | 怀念我的父亲

    怀念我的父亲 文/李国柱 父爱承载着大山的伟大,父爱如山. 父爱,包含着大海的深厚. 我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父亲的家境不好,他少年时期没了父亲.那时家里很穷,奶奶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含辛茹苦. ...

  • 东篱‖居委会(铜川女作家东篱长篇小说《香》第十一章)

    在居委会我获得了并不意外的消息,果真像刚才围观的众人议论的那样,瘦高男是一个骗子,一个靠骗女人生活的人.他利用擅长跳舞的特长,已经骗了好几个女人了.当然,骗钱的同时他也骗色,比如胖姑娘哑巴并没什么钱, ...

  • 新田煤矿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

    日前,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入库名单,永贵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黔西县甘棠乡新田煤矿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 据悉,新田煤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

  • 【西部作家文学】总第551期 2020年22期 ‖ 散文(陕西)蒲银富:《童年往事》

    童年往事 陕西 / 蒲银富   我的童年,是在煤矿的大杂院中伴随着火车的鸣笛声中度过的 ,虽然时光已经过去四十余载,儿时的往事,依然难以忘怀.   我的父亲,是一位煤矿工人,在我还是懵懂无知的孩童时, ...

  • 铜煤文化的真诚叙写/姚逸仙

    姚逸仙与<唱支山歌给党听>词作者姚筱舟 铜煤文化的真诚叙写 姚逸仙(陕西省作协<延河>月刊副主编.编审) 六十四年前,1955年的11月1日铜川矿业公司的前身,铜川矿务局正式成 ...

  • 马腾驰//矿工伟大

    矿   工   伟   大(散文) ·马腾驰 2020年9月6日,是个星期天.几个人相约,去铜川矿业公司下石节煤矿参观. 同去的几个人中,我和贺海平先生曾在铜川矿务局(现铜川矿业公司)工作多年,海平又 ...

  • 东坡矿的昨天今天明天

    东坡煤矿位于铜川煤城东陲的印台区高楼河乡,与蒲城.白水.富平三县接壤,隶属铜川矿务局,是陕西省煤业集团管辖的企业. 在铜川矿务局的煤炭发展史上,东坡矿煤矿有着自己的位置.曾经为新中国的建设源源不断地输 ...

  • 张艳茜:追寻路遥在铜川煤矿的足迹

    黄堡书院 注重乡邦文献,立足文化复兴.延续地域文脉,弘扬现代文明. 45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只有在井下生活过的人,才懂得阳光的价值 --追寻路遥在铜川煤矿的足迹 作者:张艳茜 虽然与作家路遥曾经是同 ...

  • 赵东理//《拜见‘大家’》

    国家级大作家,著名文艺评论家阎纲老人当之无愧地"大家".在我上小学时就知道了.县西北关阎家什子一个(才子)兰大毕业,在北京国家作家协会上班(工作). 小孩嘛,生在农村,对县城都很神 ...

  • 赵东理//矿山工伤 职业病

    矿山工伤 职业病 这个话题,还真不好说好.因为很难说说圆满! 前些年一位常给人民日报写社论的资深(女)媒体人说过: "了解中国,既需要看到雄伟的万里长城,也需要深入毛细血管般的'胡同'看看. ...

  • 赵东理//写“矿山”的冲动

    写"矿山"的冲动,瀚海阑干百丈冰. 拜见过阎(纲)老后,冲动趋于"平稳",他给了我不竭的"力量",就是要写,要写我心中的"矿山&q ...

  • 读赵东理先生《岁月留痕》1.2心得

    大文豪莫言先生有"一把紫砂壶,二两明前茶,独坐桂树下,思绪到天涯"的佳句. 诚然,闲暇时分,品一杯清茶,捧一本好书,或坐于树荫下,或坐于阳台,欣赏文字的魅力,揣摩作家的精巧构思,其 ...

  • 赵东理//《矿山旧人新邂逅》

    矿山旧人新邂逅,实况录放. 庚子年腊月第一天十三点半左右,远处归来徒步回家,行至建设路"0910"酒店门口,碰上多年未曾谋面的近铜城故交两口,与一对中年男女闲聊甚欢,好像刚从饭店出 ...

  • 赵东理//《诗 和 远 方矿山》

    ​也一样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矿工伟大,劳动光荣"八个大字,是镶嵌 在下石节煤矿工人入井的大门上方的固定标语.她是矿山的诗和远方,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着金灿灿的光. ...

  • 许子东:无意之中开启新时代——读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

    最接近<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作家 <萧军日记>1941 年8 月8 日记载,李又然去见毛主席,"他(毛泽东)慨叹着缺乏一个既懂文艺又懂政治这样一个领导人& ...

  • 人人比特创始人赵东等人刑事犯罪案件即将开庭,涉嫌两大罪状警示加密从业者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永菲 冉学东 北京报道 据浙江法院网公告,赵鹏.余晓菡.王阳圣.尤挺.史伟.周光凯.李亚标.潘遥.尤进.赵东.肖勇.林凤锦等人涉嫌非法经营 ...

  • 赵树理《求雨》阅读答案

    求 雨 赵树理 金斗坪村龙王庙,建在村北河西高岸上.岸底是山脚崖石.老人们说,要不是有这段崖石,金斗坪早被大河冲得没影了. 解放前,每逢天旱,金斗坪人便集中庙里求雨.全村百来户人家每八人编一班,轮流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