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宫国庆:《故乡的秋天》

【总第033801期】


故乡的秋天


作者:宫国庆
中秋节前后,我的家乡黑龙江小兴安岭脚下的那个村庄已经是落叶缤纷了。那些凋零的叶子先是枯萎成金黄,然后在风里翻飞后跌跌撞撞地飘落远方。
村子里房前屋后的杨树们光秃秃的树干和树枝在秋风里摇曳着,发出“呜呜”的响声,仿佛是在抱怨着秋风的劲疾。
篱笆墙里的各种蔬菜瓜果已经被采摘完毕,干枯的秸秆和藤蔓也被当成柴禾开始用于生火和做饭。那块曾经茂盛过一个夏季的土地也被平整出来,准备作为场院用来堆放正在收割着的大豆。
好多年前的这个时候我还是个学生,赶上周末或节假日学校放假,时常要帮着父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大豆的收割就是一项躲避不过去的劳动。尽管我心里极不情愿,但却不忍心看着羸弱的父亲一个人在田间挥汗如雨。农村的生活就是这样,不管你愿意还是不不愿意,秋收期间全家人都必须齐心协力起早贪黑地共同劳作。
我没怎么干过农活,一方面是因为一直在外面上学,对地里的活计感到无从下手;另方面也是因为父亲有所娇惯和放任,在习惯性的思维里那些农活似乎原本就该是他一个人的事情。所以,我干与不干能干多少基本上都是无所谓的,干活的时候有我不多没我也不少。现在每每想起这些,倍感父爱的深沉。
割地的那些日子,一家人天刚放亮就要起来,磨好镰刀,准备好叉子、绳子、饮水和中午需要的干粮,午饭就在田间地头解决。早饭后,父亲赶着马车,我坐在车上,在马蹄声和车轱辘转动的声音里父子间一路无语,沉闷地向田野前行。
田野里,父亲手拿镰刀弯腰割着大豆。他先是用左手揽住一些结满豆荚的秸秆,然后用右手上的镰刀在秸秆的根部有节奏地开始歃动,割倒的大豆们纷纷倾倒在他的腿上,无一散落在地。大概能有一小抱左右的时候,父亲用镰刀拢起割倒的那些大豆秸秆回转身顺着地垄放成一个小堆。就这样,地垄上很快就堆起了间隔几米不等的小堆们,傍晚的时候再用叉子挑着装到车上拉回家。
我跟在父亲的身后,也学着父亲的样子用镰刀割着大豆,绊绊磕磕地怎么也割不快,刚刚割了几十米就有些腰酸腿疼了,手上还打出了血泡,不住地直起腰来喘息。父亲不时地扭过头来看看我,却什么也没有说。
长长的地垄,一眼望不到头。我不时地借着喘息的机会看着前方,越看心里就越是惆怅,因为地垄实在是太长,割到地头对我来说实在是一项很不小的工程……
好不容易挨到了中午,父亲走过来,拿出了早上带来的水和干粮,说了声“别干了,休息一会儿,吃饭”。我等这句话已经等了一个上午,立刻就有了一种解放感,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心情也随之有些好转了许多。
吃过饭后,父亲斜靠在豆子堆上,从兜里取出烟口袋,仔细地卷了一根旱烟,点燃后很享受般地抽了起来,丝丝缕缕的烟雾飘过我的面颊,闻起来似乎有一点辛辣。
我家大豆地的不远处是一条小河沟,水很浅,也就只能是没过膝盖。这个时候的河水已经开始有些结冰了,那些准备冬眠的蛤蟆此时都从草甸子集中到了水里,很多。
撇开在那儿专心致志地抽烟和小憩的父亲,我拿着事先早就准备好了提前放在马车上的抄网和水桶,独自跑到小河边去捞蛤蟆。
河水清凌凌的,“哗啦、哗啦”地流淌着,河沿处的水已结成冰茬。我把抄网伸到冰茬的下面,贴着小河的底部淤泥往前走上几步,然后把抄网端出水面,每一网子都能捞到或多或少的几只蛤蟆。这些蛤蟆的肚皮都是红颜色的,被村里的人们叫做“哈什蚂子”。
大约也就是一个小时左右的功夫就能捞到半水桶“哈什蚂子”,运气好的话还能捞到一些手指粗细的泥鳅。收工的时候,带回家里,做成酱炖蛤蟆,香喷喷的,很是下饭。
晚霞里,父亲牵着马,马拉着车,车上装着满满的一车大豆,我跟在车的后面,拖着疲惫的脚步慢慢悠悠地往家走。
小院里,家禽的鸣叫声中炊烟袅袅。父亲把马车停在场院里,站在车上,解开那条勒着大豆的绳子,然后一叉子一叉子地挑着脚下的大豆垛在地上,场院里的豆堆就这样一天一天地壮大着。
卸车、饮马,然后把马拴在圈里,添上草料。这些都做完之后,父亲才走进屋里。他坐在炕沿上,取出烟口袋再次细心地卷起了旱烟,点燃后微笑着有滋有味地抽着。屋子迅速地就被烟雾缭绕了起来,那种辛辣的味道比田野里要浓厚的多。
晚饭后,父亲很快便躺在炕上进入了梦乡,而我却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窗外,很好的月光。风冷飕飕的,一轮皓皓明月在风里毫不吝啬地向大地播撒着清辉,按说这个时候应该要想一些什么,可我却什么都不愿意想,眼前出现的总是那条结了冰茬的小河沟和水里面的蛤蟆。
好多年后,当我再也不用为秋天收割大豆而心怀恐惧惴惴不安了的时候,在许多个宁静的秋夜心里却总是想起那些年故乡的秋天和秋风里劳作的父亲。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宫国庆:出生在东北,客居于河北。毕业于农业院校的非农专业,曾在黑龙江垦区、青海、河北工作。关于写作,闲暇之余,偶尔为之,聊以自慰。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明桦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0)

相关推荐

  • 又忆儿时麦收忙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漫步在乡间的田野里,麦子在经历了冬的蓄势.春的生长后,金黄色的麦浪随着阵阵微风起伏,空气里飘动着麦穗淡淡的清香.瞬间,我的思绪被拉向了孩童时代那个令人难 ...

  • 人间|丢了镰刀的父亲

    父亲出去了,腰上别着一把镰刀 他上山坡了,去寻草药或者艾草 他消失在抹着胭脂的山岚里 连同锃亮闪光的镰刀 母亲坐在小木板凳上 等了一个上午,他都没有回家 她一直等到了黑灯瞎火 父亲仍没有回家 父亲把自 ...

  • 《诗星光》诗策划:选题诗

    <诗星光>创刊 被星光点亮过的草原,呼唤自由的烽火 已高过头顶.  <诗星光>创刊号已经启航!我们的办刊理念为:胸怀博大.仰望崇高.关爱众生.彼此照亮.不断探索.新发展,新征程 ...

  • 蛤蟆湾麦事

    离开家乡的土地多年了,但对早些年自己曾劳作过的一些地块的名字还是不能忘怀.时过境迁,村人一代又一代的繁衍,那厚重的黄土地上覆盖了一层又一层的尘埃,也落满了祖祖辈辈辛勤的汗滴和茧花. 记得有一年,村里把 ...

  • 【万家灯火】宫国庆:《中都草原行》

    [总第011103期] 中 都 草 原 行 ▽ 文/宫国庆 ▽ 盛夏时节,闷热的日子,为寻找清凉,我走进了中都草原. 坦荡如砥的草原纯美而壮阔,烂漫的野花肆意地奔放,横无际涯,沸沸扬扬.泽边,百鸟引吭 ...

  • 【万家灯火】宫国庆:《暮春故乡行》

    [总第019002期] 暮春故乡行 文/宫国庆 清明节前夕,猛然间想起过世多年的父母.夜不能寐,一种强烈的扫墓愿望冲击着我的心灵. 说来也巧,我刚好到哈尔滨和大庆出差,顺便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既完成 ...

  • 【万家灯火】宫国庆:《走过双糖》

    [总第052802期] 走过双糖 作者:宫国庆 生命中走过的路程被称之为经历,或铭记或忘记因人而异.我对初始走上工作岗位的那段岁月一直难以释怀,期间的点滴常常在不经意间浮现于脑际,栩栩如生. 一九九一 ...

  • 【万家灯火】宫国庆:《梦开始的地方》

    [总第051003期] 梦开始的地方 作者:宫国庆 时光滔滔流淌,三十六年弹指而过.在岁月的更迭中回忆常常点亮记忆,于是那些曾经和我连成过一脉的人和事便依旧灿若晨星,那些悠远的日子也仿佛就是昨天. 在 ...

  • 【万家灯火】宫国庆:《记忆中的白云中学》

    [总第045802期] 记忆中的白云中学 作者:宫国庆 霜染青丝,岁月堆痕.匆匆间转瞬已是人到中年,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跃然脑际.于是,思绪的潮水便开始了放纵奔流,发黄的记忆也随之鲜 ...

  • 【万家灯火】宫国庆:《记忆,有时候生机无比》

    [总第037802期] 记忆,有时候生机无比 作者:宫国庆 岁月走的很急很疾,散落一地斑驳的往事.发黄的记忆在许多不眠之夜里常常鲜活成生动,轻轻地叩击着心扉,让我不自觉地发出微微的叹息. " ...

  • 【万家灯火】宫国庆:《十月,我在华北等你》

    [总第034002期] 十月,我在华北等你 作者:宫国庆   十月,从日历中走来,带着微风带着凉爽抖落了夏的闷热和烦躁,把舒适和惬意送给了华北. 天空褪去了混沌的色彩高远和蔚蓝了起来,丝丝缕缕或一朵几 ...

  • 【万家灯火】宫国庆:《山高水长 师恩难忘》

    [总第031603期] 山高水长 师恩难忘 作者:宫国庆 生命中总有许多事情让人感动,留给人的记忆长远而深刻.正如刘凤山老师给我的诸多温暖,好多年以来一直抚慰着我的心灵.每每想起,我都心潮起伏,久久不 ...

  • 【万家灯火】宫国庆:《家乡的七月》

    [总第026602期] 家乡的七月 作者:宫国庆   华北的七月,一个流火的季节.滚滚热浪,铺天盖地般地席卷着城市和乡村,气温不断地刷新历史记录再创新高.处处汗流浃背,处处"清蒸红烧&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