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宫国庆:《故乡的秋天》
【总第033801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故乡的秋天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作者:宫国庆
中秋节前后,我的家乡黑龙江小兴安岭脚下的那个村庄已经是落叶缤纷了。那些凋零的叶子先是枯萎成金黄,然后在风里翻飞后跌跌撞撞地飘落远方。
村子里房前屋后的杨树们光秃秃的树干和树枝在秋风里摇曳着,发出“呜呜”的响声,仿佛是在抱怨着秋风的劲疾。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篱笆墙里的各种蔬菜瓜果已经被采摘完毕,干枯的秸秆和藤蔓也被当成柴禾开始用于生火和做饭。那块曾经茂盛过一个夏季的土地也被平整出来,准备作为场院用来堆放正在收割着的大豆。
好多年前的这个时候我还是个学生,赶上周末或节假日学校放假,时常要帮着父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大豆的收割就是一项躲避不过去的劳动。尽管我心里极不情愿,但却不忍心看着羸弱的父亲一个人在田间挥汗如雨。农村的生活就是这样,不管你愿意还是不不愿意,秋收期间全家人都必须齐心协力起早贪黑地共同劳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我没怎么干过农活,一方面是因为一直在外面上学,对地里的活计感到无从下手;另方面也是因为父亲有所娇惯和放任,在习惯性的思维里那些农活似乎原本就该是他一个人的事情。所以,我干与不干能干多少基本上都是无所谓的,干活的时候有我不多没我也不少。现在每每想起这些,倍感父爱的深沉。
割地的那些日子,一家人天刚放亮就要起来,磨好镰刀,准备好叉子、绳子、饮水和中午需要的干粮,午饭就在田间地头解决。早饭后,父亲赶着马车,我坐在车上,在马蹄声和车轱辘转动的声音里父子间一路无语,沉闷地向田野前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田野里,父亲手拿镰刀弯腰割着大豆。他先是用左手揽住一些结满豆荚的秸秆,然后用右手上的镰刀在秸秆的根部有节奏地开始歃动,割倒的大豆们纷纷倾倒在他的腿上,无一散落在地。大概能有一小抱左右的时候,父亲用镰刀拢起割倒的那些大豆秸秆回转身顺着地垄放成一个小堆。就这样,地垄上很快就堆起了间隔几米不等的小堆们,傍晚的时候再用叉子挑着装到车上拉回家。
我跟在父亲的身后,也学着父亲的样子用镰刀割着大豆,绊绊磕磕地怎么也割不快,刚刚割了几十米就有些腰酸腿疼了,手上还打出了血泡,不住地直起腰来喘息。父亲不时地扭过头来看看我,却什么也没有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长长的地垄,一眼望不到头。我不时地借着喘息的机会看着前方,越看心里就越是惆怅,因为地垄实在是太长,割到地头对我来说实在是一项很不小的工程……
好不容易挨到了中午,父亲走过来,拿出了早上带来的水和干粮,说了声“别干了,休息一会儿,吃饭”。我等这句话已经等了一个上午,立刻就有了一种解放感,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心情也随之有些好转了许多。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吃过饭后,父亲斜靠在豆子堆上,从兜里取出烟口袋,仔细地卷了一根旱烟,点燃后很享受般地抽了起来,丝丝缕缕的烟雾飘过我的面颊,闻起来似乎有一点辛辣。
我家大豆地的不远处是一条小河沟,水很浅,也就只能是没过膝盖。这个时候的河水已经开始有些结冰了,那些准备冬眠的蛤蟆此时都从草甸子集中到了水里,很多。
撇开在那儿专心致志地抽烟和小憩的父亲,我拿着事先早就准备好了提前放在马车上的抄网和水桶,独自跑到小河边去捞蛤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河水清凌凌的,“哗啦、哗啦”地流淌着,河沿处的水已结成冰茬。我把抄网伸到冰茬的下面,贴着小河的底部淤泥往前走上几步,然后把抄网端出水面,每一网子都能捞到或多或少的几只蛤蟆。这些蛤蟆的肚皮都是红颜色的,被村里的人们叫做“哈什蚂子”。
大约也就是一个小时左右的功夫就能捞到半水桶“哈什蚂子”,运气好的话还能捞到一些手指粗细的泥鳅。收工的时候,带回家里,做成酱炖蛤蟆,香喷喷的,很是下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晚霞里,父亲牵着马,马拉着车,车上装着满满的一车大豆,我跟在车的后面,拖着疲惫的脚步慢慢悠悠地往家走。
小院里,家禽的鸣叫声中炊烟袅袅。父亲把马车停在场院里,站在车上,解开那条勒着大豆的绳子,然后一叉子一叉子地挑着脚下的大豆垛在地上,场院里的豆堆就这样一天一天地壮大着。
卸车、饮马,然后把马拴在圈里,添上草料。这些都做完之后,父亲才走进屋里。他坐在炕沿上,取出烟口袋再次细心地卷起了旱烟,点燃后微笑着有滋有味地抽着。屋子迅速地就被烟雾缭绕了起来,那种辛辣的味道比田野里要浓厚的多。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晚饭后,父亲很快便躺在炕上进入了梦乡,而我却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窗外,很好的月光。风冷飕飕的,一轮皓皓明月在风里毫不吝啬地向大地播撒着清辉,按说这个时候应该要想一些什么,可我却什么都不愿意想,眼前出现的总是那条结了冰茬的小河沟和水里面的蛤蟆。
好多年后,当我再也不用为秋天收割大豆而心怀恐惧惴惴不安了的时候,在许多个宁静的秋夜心里却总是想起那些年故乡的秋天和秋风里劳作的父亲。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作者简介】宫国庆:出生在东北,客居于河北。毕业于农业院校的非农专业,曾在黑龙江垦区、青海、河北工作。关于写作,闲暇之余,偶尔为之,聊以自慰。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本期编辑:明桦微 信 号:shaiwangnv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