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秦韵62:小舞台大世界守望华夏传大道

国风秦韵62:小舞台大世界守望华夏传大道

从2019年7月31日开始,参观西安博物院的中外游客,就欣赏到了永不落幕的 “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小舞台,大世界。唐传长安古乐代表性传承人李铠博士亲自司鼓领奏的这场音乐会,就是一所面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大学校。

李铠博士告诉大家,人们常说中国是“礼乐之邦”。文以载道术亦载道,音乐只是文化外在的艺术表现形式,“礼制”和“礼法”才是中国古代音乐的文化内涵。几千年的宗法观念和等级礼法制度,就是用音乐教化百姓。因此,就形成了以音乐为载体的“礼乐文化”。

他说,中国拥有世界上唯一连续承传的古老文明,也拥有上下五千年连续承传的音乐文化。只是从“尧舜禹之变”的“夏禹传子家天下”开始,才有了“礼乐文化”。先民们按照乐器制作的材质不同,把乐器分成了金石土木丝竹匏革“八音”。天下大同,和而不同,不同而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就是中国音乐文化的“八音和鸣”。据此来看,西方音乐文化显然是“八音不全”。

李铠博士直言,崇洋迷外的知识精英,总是鹦鹉学舌说“中国音乐五音不全”,这其实是根本不懂音调与音阶的区别。中国音乐历来有“十二平均律”和宫商角徵羽“五调”,也有合四一工尺凡“七音阶”,这怎能说是“五音不全”?

他解释说,中国古代音乐一直用文字谱进行传承。这种文字谱,后来又被称为“俗字谱”、“半字谱”、“减字谱”和“工尺谱”。中国古谱古曲的失传,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封建等级礼法制度形成的“礼乐文化”,使得音乐艺术不断走向贵族化和精英化,从而越来越远离百姓大众,这应该是导致古谱古曲失传的根本原因。自从“鸦片贸易战争”以来,“西学东渐”的知识精英又开始用西方五线谱和简谱进行音乐普及教育,这就进一步加剧了文字谱古谱古曲传承断代的危机。

李铠博士认为,我们当然不能拒绝西方五线谱和简谱的文化交流。借用英语字母的汉语拼音,也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文化普及和交流的便利。不过,我们绝不能因此就丢弃中国的汉字和文字谱。形声会意的中国象形文字,要比单调的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包含更多维度的文化信息。我们用唐乐律、唐乐调、唐乐谱、唐乐曲、唐乐器和唐乐式演奏唐传长安古乐,就是在守望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也是在呼唤社会大众文化自觉的民族自信。

李铠还经常警示大家,如果当初秦始皇“统一文字”,直接把中国文字变成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今天的中国人还能看懂春秋时期以前的历史文献吗?

网闻博报发现,李铠博士不仅是一位坚守文化阵地的非遗音乐家,而且是一位具有大爱情怀的社会活动家。他的音乐心理康疗研究实验项目,已经在陕西女子监狱的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取得了一项教科书级的“司法创新”成果。与此同时,他率领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的文化扶贫小分队,不仅坚持去周至县竹峪镇的山村小学进行“音乐支教”,还在该镇鸭沟岭村一组的贺姓贫困户家建立了果业扶贫点。今年秋季的西安市场上,人们看到的这家“欣悦猕猴桃”产品,就是由李铠博士担任品牌顾问。

2019年9月20日下午,当天的 “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刚刚结束,李铠博士还没来得及脱掉一身唐服,就又被请到了另一个文化讲台上。当时,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八年级的“研学游”团队,正在西安博物院搞“雁塔提名拜师礼”活动。承办这场活动的西安金桥“长歌行研学游”项目负责人,便专门邀请唐传长安古乐代表性传承人李铠博士发表致辞。

李铠博士登台后,首先对远道而来的甘肃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祝愿大家在西安有一个愉快的“研学游”旅程。

身着唐服的李铠博士,看到参加“雁塔提名拜师礼”活动的中学生,都是身穿汉服。他便告诉同学们,自己穿的是唐服。汉服和唐服,都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研学游”的意义,就在于艺术寻源和历史寻根的文化体验。“关中自古帝王州”,这里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地方。大家来到的西安博物院,就有“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唐寺唐塔唐传长安古乐。作为唐传长安古乐代表性传承人,自己身穿唐服给大家讲盛唐文化,就体现着对祖先和历史的敬畏。

李铠博士告诉大家,自从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以后,到了唐朝就有了“文举”和“武举”的礼乐仪式。其中,“文举”的“雁塔提名”,地点是在大慈恩寺的大雁塔。“武举”的“雁塔提名”,便是在这个大荐福寺的小雁塔。大家今天参加历史寻根的“研学游”,首先就要弄清楚“雁塔提名”的来历。希望大家明年高考成功后,再去大雁塔搞一个“雁塔提名”的纪念仪式。

李铠表示,众所周知,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整个渭河流域也都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华山脚下的华州华人世代相传着“华胥古国”的故事,甘肃的天水也被称为“伏羲故里”。从华胥氏到伏羲氏和神农氏,直到黄帝和老子,中国上下五千年始终绵延着“道法自然”的大道文化传承。孔子当年“问道于老子”,便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传道受业解惑,由来就存在着正邪真伪之辩。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样需要从闻道问道和追求正道开始。

李铠告诫大家,“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就是中国文化兼容并蓄的见证。然而,我们绝不能一提面向世界,就是“言必称希腊”或“言必称美国”。也不能一提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就是“言必称孔孟”,更不能说在“万世师表”孔子诞生之前中国就没有文化。这种封闭僵化的惯性思维,都是文化霸道的沙文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李铠同时介绍说,自己是《弟子规》作者清朝秀才李毓秀的第十代嫡孙。但他从不认为对传统文化应该全盘接受,而是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因此,他希望青年学生开展“研学游”,不仅要继承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也要继承现代中国的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跟上新时代的前进步伐,才能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

在西安博物院,唐传长安古乐代表性传承人李铠博士,一直在守望着“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唐寺唐塔唐传长安古乐。能够有幸亲耳聆听李铠博士“传道受业”,应该是此次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研学游”团队的最大收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