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秦韵30:古时礼乐奏庙堂今朝飞入百姓家

国风秦韵30:古时礼乐奏庙堂今朝飞入百姓家

常言道,到了广东不能比钱多,到了上海不能比国际化,到了北京不能比官大,到了陕西不能假装有文化。

这句坊间民谚,高度概括了中国各地别具特色的资源优势。只有按图索骥,才不至于闹笑话。当然,陕西文化本来就是又老又土。最新考古研究表明,距今212万年前的蓝田“上陈遗址”,便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人类活动遗迹。再从“华胥古国”的华州华山到华胥氏陵,直到周秦汉唐的“关中自古帝王州”,陕西人能拿出手的就是这些老古董。茶余饭后,谈笑之间,便从旧石器时代穿越到了信息时代的西安高新区。

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对此,即便是文化底蕴特别深厚的陕西人,也都不一定能背诵出教科书上的文化概念定义。然而,这却并不影响陕西人的文化传承,更不影响陕西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世世代代守望着祖宗留下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陕西人自然不会丢弃最古老的埙乐文化。因为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高雅的埙乐也曾经是“第一国乐”。只是自盛唐以后,埙乐才逐渐衰微了。

转眼间,就又是一个千年。1987年,西安临潼姜寨遗址出土了半坡时期的陶哨,这就唤醒了人们对古老埙乐的历史记忆。于是,一股埙乐文化复兴的热潮,就开始不断升温。西安碑林博物馆门前的书院门古文化街,便印刻着陕西民间自发推动埙乐文化复兴的足迹。

“中国埙乐文化传承从来就没有中断,自盛唐以来也只是衰落了一千多年。”制埙大师王胜祥如是说。

2019年7月9日,为了记录和求证埙乐文化复兴的重大事件,网闻博报专程采访了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埙、陶笛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胜祥。

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是隶属于陕西省文联的一个群众社团组织。制埙大师王胜祥,正是陕西民间自发推动埙乐复兴的典型代表。

他介绍说,埙的早期雏形是人们狩猎用的石头,被称为“石流星”。在石器时代,当先民们用“石流星”投击猎物时,天然“石流星”空腔气流摩擦会产生哨音,这就启发了人们制作乐器的灵感。从天然石质埙,到骨制埙和陶制埙,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在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埙原本就是万民共享的大众乐器。到了奴隶制小康社会以后,埙乐就变成了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雅乐。周朝“天子分封建藩”君君臣臣等级礼法的“礼乐文明”,影响了中国三千年的历史发展。而埙一旦成为只有贵族精英才能享用的小众乐器,就必然会走向衰落,也时刻会面临失传的危险。

王胜祥说,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现在收藏有清代宫廷专用的六个音孔红漆云龙埙。清末直隶人吴浔源曾经偶然得到过埙,并且复制出殷代五音孔梨形陶埙传世。他还编撰了一部《棠湖埙谱》,这是目前发现最早也是唯一正式刊行的埙专用乐谱。在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音乐学院曹正教授就开始制作仿古陶埙。后来,天津音乐学院的陈重教授在古制梨形六孔埙的基础上,又设计出新型的九孔陶埙。20世纪八十年代初,原陕西歌舞团团长高明在演奏埙乐和创作埙曲的同时,也开始制埙,并发明了左起手的“西安指法”。

王胜祥解释说,事实上,在考古出土骨笛陶哨陶埙以前,小众专业圈子一直就在研究制作埙和演奏埙。到了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推动下,埙乐文化才逐渐开始走向大众。陶埙来自泥土,就必须能够接地气,而不能只作为象牙塔里的摆设。埙乐只有接地气,才能再次传递出古朴的天籁之音。只有民族的大众的埙乐文化,才最具有生命力。只有回归万民共享的埙乐本色,才能使埙乐文化重现生机。只有依靠大众进行埙乐演奏传承,中国最古老吹奏乐器才不会有断代和失传的危机。只有制作出更多物美价廉的陶埙,才能让埙乐走向大众化和平民化。

他说,自己在2000年退休以后,为了让“小众贵族埙”变成“大众平民埙”,就一直在潜心钻研和努力。但是,“大众平民埙”绝不意味着品质差,而是具有超越以往“小众贵族埙”的专业性高水准。

王胜祥对埙乐文化需求端与供给侧的分析论述,就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唐朝刘禹锡的诗作《乌衣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然而,要想让古埙雅乐“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又具有超越以往“小众贵族埙”的专业性高水准,这由来便是难于上青天的大难题。不过,具有“飞天”精神的王胜祥,就是敢于迎难而上。

王胜祥出身于西安市郊一户菜农家庭,根本就不需要谁来教他怎样接地气。他从小就喜欢音乐,并且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吹竹笛。因为他姓王,在咸阳纺织器材厂工作期间,厂里举办的文艺宣传和巡回演出活动,都是由他吹奏笛子担任乐队领奏,所以就被戏称为“笛子王”。在西安粮食系统的粮库和粮油运输公司工作期间,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滑翔伞飞行”活动,是西安最早“飞天”的人,而且能够自己动手组装滑翔伞,就又被戏称为“飞天王”。退休以后,他自己动手研制葫芦丝和埙,便又有了“葫芦王”和“制埙王”的雅号。

王胜祥也经常打趣说:“在会吹笛子的人里,我是滑翔伞飞行水平最高的。在滑翔伞飞行爱好者里,我是吹埙水平最高的。在会吹埙的人里,我是制埙水平最高的。”

言归正传,在民族乐器中,笛子是非常大众化平民化的乐器。如果埙能够像笛子一样在民间得到普及,那就不会有失传的危险了。在此方面,需要克服的不仅仅是成本与价格难题,更面临着音域扩展难题。要让埙乐演奏就像演奏笛子一样自由舒适,这就是王胜祥必须闯过的制埙技术难关。

2001年,王胜祥退休后,首先关注的还是比较容易进行大众化普及的葫芦丝。在书院门古文化街,当他带着自己制作的葫芦丝去街头拼摊销售时,就又被摊位上的陶埙吸引住了。从此,就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制埙之路。正是在这里,他先后结识了街头摆摊的冯柄中和黄建军等埙友。

王胜祥回忆说,当时西安市场上销售的埙,大多是旅游工艺品埙。这种工艺品埙,看上去古朴优雅,也能吹出音韵。商家为了招徕顾客,就冒充乐器埙进行叫卖,而且还会附赠一张音阶指法表。陕西当地的行家想要用乐器埙,就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找门路请著名民乐演奏家王厚臣“定制”,一是找陕西最早做调音埙品牌的“阴氏埙”。

  他说,2003年,自己就开始对埙进行调音实验,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阴氏埙”二代传人阴育锋闻讯后,便邀请他为阴氏调埙。那时,他们使用的方法是“硬调”,也就是“干调”,即通过锉刀等工具直接在烧好的陶坯上调音。“硬调”极为费工费时,而且尘土飞扬,对调音师身体伤害很大。

王胜祥介绍说,当时乐器埙被认为是一种高“贵”的民族乐器。为了维持格调,并且区别于随处可见的工艺埙,整个制埙圈子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高价路线”。那时,一只工艺埙仅售三五元,而一只入门级的乐器埙至少标价二三百元,高档埙则达600元以上。这种“高价路线”的结果,往往是有价无市。这时,他开始认真反思,乐器埙卖这么高的价钱,何年何月才能实现大众化普及呢?恰在此时,书院门街头摆摊的冯柄中等埙友,也产生了走“平价路线”推广“大众平民埙”的念头。为此,冯柄中多次登门请他参与创建“冯氏陶埙”品牌。

王胜祥说,2005年,自己最后终于被冯柄中的诚意所感动,就一头扎进了“冯氏陶埙”的制作间。经过多次研制试验,最终确定把“子弹头型”作为“冯氏陶埙”的基础形态。这种“子弹头埙”外形优美,重心稳定,容易被演奏者把持。而且内部腔体结构均衡,易于形成完美的发声气团。这种“子弹头埙”,是目前最利于大众化推广的“平民埙”。在此过程中,他还将空气动力学原理应用于制埙,逐步开发出“软调”(又称“湿调”)工艺。也就是入窑烧制前先行对泥坯进行调校,出炉后只要稍作加工就可以了。这种方法省时省力且环保,但对调音师的技术要求却很高。“冯氏陶埙”进入市场前要经过三次调音,同时售价也要尽可能平民化。

王胜祥介绍说,他们坚持走“平价路线”,使得物美价廉的“冯氏陶埙”迅速占领市场。接下来,便是要继续攻克音域难关。那时,市场上的乐器埙普遍音域较窄。虽然四川音乐学院王其书教授在1995年,就已经做出了音域达到两个八度的双腔葫芦埙。而初创的“冯氏陶埙”音域普遍要比双八度差3个整音。这让许多演奏家觉得吹埙不如吹箫吹笛子过瘾,严重影响了“大众平民埙”的推广普及。

他解释说,埙是通过空气团震动发声的乐器,要拓宽音域非常困难。这种困难最直观地就体现在价格上,高端埙的高音每提升一个音阶,价格至少就要翻一番。面对这种种困难,他自己心里暗想:“我都能上天,难道还不能入地?”此前,参加滑翔伞活动的“飞天”经历,不仅让他体验到了空中自由翱翔的快乐,还让他收获了很多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力学知识。懂埙的人不懂飞行,会飞的人不懂制埙,自己恰好是二者的结合体。因此,想做什么样的埙,只要理论上能成立,技术上就一定能做出来。

王胜祥回忆说,经过几年钻研,在保证“西安指法”延续性的基础上,他不仅成功研制出双八度的双腔埙,还研制出了音域比双八度还要多一个小三度的“超宽音域埙”。同时,通过将实音泛音重叠的设计,实现了高音区音阶“无障碍演奏”的无缝切换。这就意味着埙的音域已经超越笛子,完全具备了走进主流音乐殿堂的资格。“超宽音域埙”的“冯氏陶埙”,就代表着目前中国制埙领域的最高水准。

善人结善缘,埙友结埙缘。王胜祥与冯柄中携手推广“大众平民埙”,不仅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民间业余埙乐爱好者,而且还引来了专业音乐人。其中,青年音乐教师秦俭和青年指挥家拓化贤的参与,更增添埙乐文化复兴的青春活力。于是,一个民间自发的群众社团组织“陕西埙乐振兴会”,就在书院门古文化街开始酝酿萌生了。

那么,这个“陕西埙乐振兴会”究竟能不能建立起来?后面的发展又会怎么样?请听下回分解。

(0)

相关推荐

  • 中国曾出土过哪些让人震惊的文物?

    西方音乐家一直质疑中国古代有七音阶吗?近代以来国内对此也一直争论不休,可直到河南省舞阳县考古出土了一支笛子,这一发现震惊了西方音乐和考古学界,七音阶的争议才彻底有了答案.那么让西方哑口无言的笛子,又有 ...

  • 所有乐器中,入门最快的是哪一个?

    学过好多乐器,大部分都是放弃的,我来谈谈我的经验! 以前听父亲说年箫月笛一辈子的弦,父亲以前也学过笛子,说笛子容易,可是我问他后来为啥不吹了?父亲没告诉我!我买了一根笛子E调的,吹了十几天,马马虎虎可 ...

  • 国风秦韵75:“礼乐文化”俗字谱秦皇汉武吼秦腔

    国风秦韵75:"礼乐文化"俗字谱秦皇汉武吼秦腔 中国"上五千年"以前的古老文化,都已经变成了遥远的传说.对于"下五千年"的文化变迁,人们也只 ...

  • 国风秦韵69:昨日首发英雄帖今朝开榜奏新曲

    国风秦韵69:昨日首发英雄帖今朝开榜奏新曲 2019年10月12日,网闻博报从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获悉,"首届陕西省葫芦丝(巴乌).埙.陶笛民族器乐新作品征集活动"圆满落幕.共有4 ...

  • 国风秦韵57:“丝绸之路”添新景长安重奏汉唐音

    国风秦韵57:"丝绸之路"添新景长安重奏汉唐音 秦始皇陵兵马俑,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炉火纯青.然而,古代文字典籍和文学艺术,却并不能能够刻画出秦人的内心世界.一方水土养一 ...

  • 国风秦韵43:中国表达华夏音长安重奏汉唐乐

    国风秦韵43:中国表达华夏音长安重奏汉唐乐 看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观荐福寺"长安古乐"表演,这是2019年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今年夏季爆款的<长安十二时辰 ...

  • 国风秦韵34:梦回汉唐闻天籁长安城头奏埙乐

    国风秦韵34:梦回汉唐闻天籁长安城头奏埙乐 只有通过西安永宁门的"仿古入城式",才能够感受"梦回汉唐"的"中华迎宾第一礼".只有通过&quo ...

  • 国风秦韵33:天下大势变奏曲人生亦如变脸戏

    国风秦韵33:天下大势变奏曲人生亦如变脸戏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承载着中国最古老的埙乐文化.中国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传承,在古都西安又演绎出了一场埙乐文化复兴实景剧.这个穿越了&q ...

  • 国风秦韵27:中华复兴奏埙乐谁人不知“第一城”?

    国风秦韵27:中华复兴奏埙乐谁人不知"第一城"? 2001年,在西安大南门里"宝庆塔"下的书院门古文化街,一位小名叫"冯宝庆"的陕北后生,恰 ...

  • 国风秦韵24:守望长安奏埙乐市井聊斋有传奇

    国风秦韵24:守望长安奏埙乐市井聊斋有传奇 外地人到古都西安来旅游,出了碑林博物馆,就会顺便到书院门古文化街购买纪念品.一般人在这里买工艺品埙,都是出于好奇.只有懂行的买家,才知道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 ...

  • 国风秦韵20:守望长安问大道古埙开奏复兴曲

    国风秦韵20:守望长安问大道古埙开奏复兴曲 人的生命有限,物质财富可以毁灭,唯有非物质文化精神才能够永恒.现代人拥有更先进的科技和更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不是就享有比古人更自由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呢?这个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