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康疗15:解读《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
自我康疗15:解读《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
大约距今五千年前,黄帝曾专门探讨过医道医术问题。这些谈话内容被记述和流传到后世,就形成了人们现在所说的《黄帝内经》。
今天学习养生和医学知识的人们,都把《黄帝内经》称为古籍经典。黄帝当年探讨医道医术知识的时候,也提到了一些古籍经典。其中,就有刻写在玉版上的《揆度》和《奇恒》等经典。
据说,上古时代的先民们交流思想和传递知识信息,是通过结绳记事。至于这种结绳记事方法,是不是包含四时八风五色五行等的标识,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考证。我们只是知道,自从伏羲氏创制易八卦以后,古人们就开始把传递知识信息的图文符号,陆续刻写在玉石、陶器、龟甲、铜器、竹简、锦帛和纸张等载体上。
后来,由于自然风化和天灾人祸的破坏,大量珍贵的古籍经典都失传了。在大约距今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人们还能看到《揆度》和《奇恒》等经典。这些玉版真迹,我们今天就已经难得一见了。因此,我们现在就只能通过研读《黄帝内经》,间接感悟上古时代传递的知识信息。
在《玉版论要》篇章里,对于医道医术的阐述,提到了四时八风五色等“天人合一”的“阴阳五行说”概念,也讲述了“顺”与“逆”的分析判断方法。万变不离其宗,就归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值得注意的是,人体是形神合一的有机体。只有顺应天道法则,才能保持自身生命系统的正常循环。如果违背天道法则,就会出现逆向反转的异常情况,也必然会导致自身丧失生机。究竟是顺应天道法则,还是违背天道法则,这个“顺逆之变”的生死抉择就取决于个人意愿。
所谓“习惯成自然”,如果把违背天道法则的世俗陋习视为常态化,就必然会造成自身生命系统逆向反转的异常病变。同时,也会丧失对社会生态系统发生异常病变危机的警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静心研读《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
《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揆度奇恒,所指不同,用之奈何?
岐伯对曰: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
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着之玉版,命曰合玉机。
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
脉短气绝死,病温虚甚死。
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为逆,下为从;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易,重阳死,重阴死。
阴阳反他,治在权衡相夺,奇恒事也,揆度事也。
搏脉痹躄,寒热之交。脉孤为消气,虚泄为夺血。孤为逆,虚为从。
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行所不胜曰逆胜,逆则死。行所胜曰从,从则活。八风四时之胜,终而复始,逆行一过,不可复数,论要毕矣。
白话文翻译
黄帝问:我听说上古流传的经典《揆度》和《奇恒》,里面讲述的内容各有不同。那么,现在究竟该怎样理解和运用呢?
岐伯回答说:《揆度》是检测和诊断病情发展程度的工具书,《奇恒》则是阐释异常病变疑难杂症的专著。请允许我全面讲述一下其中的医道变数。《五色》、《脉变》、《揆度》和《奇恒》等各部论著篇章,万变不离其宗,就归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人体是形神合一的有机体。人体神机的系统循环运转,绝不能逆向反转。如果出现逆向反转的异常情况,人体就必然丧失生机。这个医道变数的要诀,就是近距离观察判断患者气色和脉象的细微变化。这些要义曾经被著刻在玉版上,可以通过学习《玉机真脏论》来参合应用。
患者面容气色的变化,表现在上下左右不同部位,应该分别把握各自的要点。
通过气色判断属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只需采用汤剂滋补疗法进行调治,十天疗程就可以治愈。
通过气色判断,如果属于重病患者,必须同时采用汤剂和药酒疗法,二十一天疗程就可以治愈。
如果是病情危重的患者,必须采用药酒疗法,需要一百天疗程才能治愈。
如果发现患者已经气色无光面容枯槁失形,就可断定为不治之症,活不过一百天就会死亡。
如果发现患者脉象短促阳气虚脱,就可断定为死症。如果是温热病变已发展到正气极虚的地步,也可断定为死症。
再强调一遍,患者气色表现在上下左右不同部位,应该分别把握各自的要点。那么,具体怎样进行审察判断呢?
病色上移为逆,下移为顺。女子病色在右侧的为逆,在左侧的为顺。男子病色在左侧的为逆,在右侧的为顺。
如果病色部位发生变化,由顺转逆为死症。男子即为重阳,女子则为重阴,这都死症。
如果预先察觉到阴阳逆反的异常情况,就必须尽快综合权衡辩证分析患者的病情,及时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从而恢复阴阳平衡的常态。这就是《奇恒》理论的应用要义,也是《揆度》的应用要点。
如果发现患者脉象强劲搏指有力,而肢体疼痛痿软难以行走,就可断定是外界寒热邪气交合侵害人体的病症。若患者为没有胃气的孤绝脉象,就可断定体内元气已经散失。如果患者脉象表现为虚弱又兼泄利,就可断定为阴血损伤病变。总之,脉象孤绝为逆,脉象虚弱为顺。
学习和应用《奇恒》的技法,从手太阴肺经寸口脉开始探索。
如果发现患者的气血运行,出现了违反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规律的脉象,就称为“逆胜”。一旦出现“逆胜”脉象,便是死症。
如果患者的气血运行符合五行相生相克规律,则脉象为顺。患者脉象为顺,就有恢复生机的希望。
天道常规的八风四时节气变化,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规律,始终保持着常态化的周期循环。如果出现逆反的异常现象,就不能按照常态化思维进行推理和判断了。
至此,《揆度》和《奇恒》的要义,就全部论述完毕了。
解读启示
按照天地人“三才搭配”和“阴阳五行说”,每个人都是形神合一的有机体。人格的培养和发展,不仅表现为物质形态的身体成长,而且还包含着意识形态的精神成长。民族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长,也同样都是形神合一的发展过程。
个人的社会公共道德修养品位,便是“闻道有先后”的精神成长体现。“术为道之用”的“术业有专攻”,则表现为学术层面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谁是对社会有益的好人,谁是对社会有害的坏人,就决定于正邪善恶“道不同”的精神成长和价值观取向。
在大约三百万年的人类社会发展进化史中,人的身体形态和生理系统功能,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是出现了某些身体机能退化的趋势。在“闻道有先后”的精神成长层面,则呈现着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进步。然而,归根至“法术万变而道不变”的“道为术之本”,人们的社会公共道德修养品位究竟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这个问题,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清楚回答的时代命题。
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记忆,也有大道文化和精神基因传承。中国人经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就此来讲,大道文化一脉相传的“黄老之学”,应该是中国人都知道的“老人言”了。正如大道文化的《黄帝内经》所言:“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就是警示人们“防患于未然”,要求人们时刻注意“防微杜渐”。
令人遗憾的是,从上古时代的伏羲氏到神农氏和黄帝,直到距今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大道文化的“老人言”一直在流传。然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人,却总是在经历着“劳心者治人”的“吃一堑长一智”。直至今天,还没有走出这种“兴亡继绝兴衰治乱”的历史周期轮回。
因此,道法自然,返朴归真,静心研修“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黄老之学”,就是我们必须补习的历史文化课,也是我们自己进行“精神康疗”的自我拯救。
我们接下来的同步静心养神疗程,就是继续研修和解读《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