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难长黄杨木——“活古董”升值潜力大
黄杨盆景《天人工物》 韩学年藏品
黄杨盆景被誉为盆景“四大家”之一。黄杨春季嫩叶初发,满树嫩绿,十分悦目。古人咏黄杨诗:
飓尺黄杨树,婆要枝千重。
叶深圃翡翠,据古踞虬龙。
这描绘了黄杨风姿,黄杨是家庭培养盆景的优良材料。
龟堂杂兴
[宋] 陆游
方石斛栽香百合,小盆山养水黄杨。
老翁不是童儿态,无奈庵中白日长!
黄杨木生长缓慢,四五十年的直径仅有15厘米左右,所以有'千年难长黄杨木'、'千年黄杨难做拍' (乐器中的一种拍子)的说法。相传最早是由一位雕塑神像、佛像的民间艺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才发现了黄杨木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黄似象牙,年久色渐深,古朴美观,硬度适中,是一种雕刻小型圆雕的最佳材料。
作品名:唐风汉韵 树种:黄杨
作品名:南岸远眺 树种:黄杨 作者:夏惠琼
黄杨盆景树姿优美,叶小如豆瓣,质厚而有光泽,四季常青,可终年观赏。杨派黄杨盆景,枝叶经剪扎加工,成'云片状',平薄如削,再点缀山石,雅美如画。
作品名:春满江南 树种:黄杨 作者:庄松江
作品名:翡翠 树种:黄杨 作者:刘腾云
黄杨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李渔称其有君子之风,喻为'木中君子'。在他的《闲情偶寄》更是记有'黄杨每岁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命也。'其实这种说法在其他一些书中也有提及,比如苏轼就有诗云:'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博物要论》中更是提到曾有人做过测试,称闰年黄杨并非缩减,只是不长。在《酉阳杂俎》对黄杨木的采伐还有如下的记载:'世重黄杨木以其无火也。用水试之,沉则无火。凡取此木,必寻隐晦夜无一星,伐之则不裂。'这些说法多少给黄杨木披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更为黄杨木作品成为人们心爱的把玩之物增添了很多情趣。
作品名:祥云飞瀑 树种:黄杨 作者:姜军利 朱黔贵
作品名:大展宏图 树种:雀舌黄杨 作者:刘腾云
黄杨木的香气很轻,很淡,雅致而不俗艳,是那种完全可以用清香来形容的味道,并且可以驱蚊,另外,黄杨木还有杀菌和消炎止血的功效,在黄杨木生长地的山民,就有采黄杨叶用做止血药和放置黄杨树枝来驱蚊蝇的习惯。
作品名:溪畔 树种:黄杨 作者:高祥 简系华
近几年来,黄杨盆景价格不断攀升,同样规格的盆景中,黄杨是其他类型盆景的数倍甚至更多。人们称黄杨盆景为真正的“活古董”。在全国各地的大小展会中,黄杨盆景价值也位居前列。
瓜子黄杨盆景 雷焱藏品
古人有“千年难长黄杨木”之叹,短短几个字道出了黄杨极其缓慢的生长速度。
众所周知,盆景的价值在于“景”的塑造,一棵植物,经过人们数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培养雕琢,在盆中变成景,此为“年功”。而黄杨本身生长速度极其缓慢,造景的过程更加苛刻。一盆好的黄杨盆景,不花十几年的心血是不会有成就的。因此市面上见到的精品不多。身价自然不会低。
黄杨盆景的造型难度较大。黄杨木质细密坚硬,没有一定的造型技艺,很容易折断枝条,而枝条的再生需要很长的时间,要成为黄杨盆景造型师的门槛很高,造型领域上的空白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较高水准黄杨盆景的量。
由于黄杨身价的逐年递增,很多采桩人也从中看到了商机,大量的采挖售卖,加之养护上的短板,很多素材在培育之前就死去了,可以说好的素材现在很难见到了。
生长较快的树种,需要不断调整修剪调整,否则就走形变样。而黄杨盆景虽造型难、年功要求高,一旦成景,就不容易变形,真正可谓是“立体的画”“活着的古董”。正所谓乱世黄金,盛世古董,而黄杨盆景这一活着的古董,更受收藏人士青睐。
稀少植物升值潜力大
说起收藏,人们通常想到的是书画、古玩、珠宝、玉器等传统藏品,殊不知,植物也可以“收藏”。三年前,购买一盆形好、健康、赏心悦目的黄杨盆景只需要500元。如今,购买同样的盆景需要3000元左右,三年价格翻了几倍。
近几年来,一些好的植物品种因为数量稀少、社会需求增大,导致价格不断上涨。一些经营商户和爱好植物的市民发现其升值潜力,玩起了植物收藏,这类人群不在少数。
并非所有的植物都有收藏和升值价值,只有形好、健康、寿命长、有观赏价值的珍稀野生植物,才值得收藏。以湖北来说,适合本地气候土壤栽种的珍稀植物包括:黄杨、红豆杉、中华蚊母、柞树(虎刺)、对节白蜡、金弹子、银杏、紫薇、山杜鹃、榆树、三角枫、檵木、赤楠、鸡爪槭、野山茶、松类、柏类等等。
植物并非越老越好
好的植物盆景、桩景并不是短短几年就能长好的,而需要较长的生长周期及制作周期。有的植物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生长周期才能达到收藏级别,一棵好的植物再配个百年老盆,就成了一盆活古董。
黄杨盆景 冯兆文藏品
在古典家具中,黄杨木有着很多特殊的用途,多用来做工艺品摆饰及印章,其木质坚韧、纹理细腻、色彩光泽,为其他木质所不及,是用于雕刻的好木料。此外,黄杨花香气淡雅而不俗艳,香味能驱蚊,还具有杀菌和消炎止血的功效。
“好的黄杨木,价值可以达到数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老的植物更有收藏价值,但因为植物也有寿命周期,收藏植物并非年代越久越好。
精彩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