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阅读单推进整本书阅读
本文字数:1467字
阅读时间:5分钟
一、绘制思维导图,使阅读的过程可视化
思维导图是简单、有效的思维工具,它不仅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构建出小说中人物图谱,进而厘清小说中众多人物之间的关系;还能把本来抽象的思维具体呈现出来,将阅读显性化。《草房子》的故事发生在油麻地,人物有男孩桑桑,还有桑桑的同龄人:油麻地第一富庶的儿子杜小康,秃头的陆鹤,被邱家夫妇收养的细马……大人们有桑桑的爸爸、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秦大奶奶,邱家夫妇等。众多的人物和桑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在阅读单中记录下每个人物的名字,随后再与主人公桑桑进行连线绘制成思维导图,从而利于厘清小说中的人物关系,赏析人物特点。
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可以以“桑桑”为中心,其他众人按照相应关系分散排列,由于很多人物并不是在小说的第一章出场,所以这张思维导图是随着学生的逐章阅读而逐步完善的。学生读整本书的过程是眼、手、脑同时活动的过程,也是文本思维不断发展建构的过程。
《草房子》中人物形象鲜明而富有个性,因此为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可利用思维导图清晰明白的优势,组织学生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做“名片”。(以“纸月”为例见下图)
还可以在阅读单中设计人物环形图,以便在阅读中记录小说中的人物、发生在这些人物身上的重要事情,以及学生对这个人物的评价。特别是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学生又会对某一人物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就可以继续在人物环形图中记录他(她)的表现,并尝试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评价。
二、贴合书目设计问题,使阅读成为思考的过程
(一)设计“人气明星排行榜”,将书中人物与生活相联系
《草房子》的作者曹文轩说他喜欢站在童年的视角,去观看这个世界。因此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阅读单给出了思考题:“你最愿意与书中的哪位人物做朋友?请说明理由。”通过这样的问题把文本生活有机链接,在读书的过程中再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从书中想到自己,用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感知小说人物。然后自行完成阅读单中的问题,再全班交流“《草房子》人气明星排行榜”。学生思考的过程也反应出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而阅读单的问题也让学生带着话题、带着思考去进行阅读。
(二)比较阅读精彩片段,读出共性与个性
在阅读单中设计相关的比较阅读提示,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活跃思维,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相似处与差别,从而把握特点。
例如比较《草房子》中的《秃鹤》和《艾地》两个章节,会发现其情节的相似之处。
1. 都有一件与大家相对立的事:
《秃鹤》中写的是
《艾地》中写的是
2. 都有一件报复大家的事:
《秃鹤》中写的是
《艾地》中写的是
3. 都有一件转变大家看法的事:
《秃鹤》中写的是
《艾地》中写的是
4. 都有与大家和好的结局:
《秃鹤》中写的是
《艾地》中写的是
又如:
《草房子》全书一共九章,除第四章《艾地》以外,其余八章的结尾都以省略号结束。这是作者有意而为之的吗?这里面有什么奥秘?
完成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甄别、筛选,从而揭开不同阅读材料的表面现象,找出它们共同特征,这能既领悟《草房子》以其平凡中的真情打动人心,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以及迁移运用。
三、撰写交流“微书评”,分享阅读的体会
《草房子》自始至终都洋溢着一种淳朴的美感,作家肖复兴称它是诗一样的作品。整本书读完后,学生也有很多想法要表达,很多阅读体验要抒发。这时教师可适时指导学生写“微书评”。“微书评”可以是介绍这本书,可以是评论这本书或者评论书中某个章节(某个段落、某位人物),也可以是推荐这本书,可以是质疑批评某个部分(某个人物),还可以是写读后感。在阅读单中完成交流分享“微书评”很重要,可以在小组(班级、家庭)中做口头交流,可以在校报、班级展示栏中做书面交流,可以在学校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圈中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特别鼓励学生组建阅读共同体进行探讨研究,或者辩论。学生在意见的碰撞和磨合中思考,在讨论中提升,并逐渐迸发出新思想、新感悟,促进阅读策略的形成。
(作者单位:天津滨海新区塘沽教育中心)
AUTUMN
。SUMMER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