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文姓历史上的“文武七状元、五宰相、六大家”

天下文氏一家亲  ID wsyjq8

宗亲,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天下文氏一家亲”,再点关注,即能加入咱们文家人大家庭,恳亲问祖,联谊交流,与全球文家人在一起,获取最新资讯,让我们一起传播文氏文化、弘扬爱国精神,联结宗族根脉、传递家国情怀!

文武七状元、五宰相、六大家

一、文姓四大文状元

文充,字号、籍贯均不详。辽代道宗大安二年(1086)丙寅科进士第一人。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后改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祐四年丙辰(1256)科进士第一人。

文天祥少年时,即仰慕欧阳修、胡铨、杨邦义等人的忠义。学习刻苦,成绩卓异。宝祐四年,20岁的文天祥于集英殿殿试时,面对朝廷的内忧外患,以“法天不息”为对,洋洋万言,一挥而就,被理宗钦点为第一。未及授职,父亲就去世了,他回乡守孝。

开庆初(1259),守孝期满,授承事郎、宁海军签判。当时元军南进,兵围鄂州,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文天祥上书请斩董宋臣,未被采纳。文天祥未赴任即愤然辞官回乡。

两年后,起为秘书省正字,进校书郎。景定四年(1263),任著作佐郎,兼权刑部郎官,又因为弹劾董宋臣不被受理而准备辞职,改任瑞州。第二年改任江西提刑,两次被政敌所攻,罢职而归。

度宗咸淳五年(1269),文天祥被重新起用为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又因起草制书讥刺贾似道,被贾似道指使人弹劾,再次罢职。咸淳九年十一月,起为湖南提刑。

德祐元年(1275),元军大举东下,临安(杭州)危急。文天祥在知赣州任上,散尽家资组织抗元义军数万人赴临安勤王,请求率二十万义师背城一战,宰相陈宜中不允。次年,在朝中大臣纷纷逃离的情况下,文天祥以右丞相兼枢密使身份,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

其实,太后已写了降书,交出了传国玉玺。二月初九,文天祥被元军胁迫,随贾元庆、吴坚等北上送降书给元世祖忽必烈。二十九日,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脱逃至温州,拥立益王赵昺,以图复兴,转战于赣、闽、岭南等地坚持抗元,且收复了一些州县。

祥兴元年(1278)四月,赵昺即位,八月加文天祥少保,封信国公。十二月,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北)兵败被俘。他坚决拒绝元将张弘范的劝降,作《过零丁洋》诗以明志,中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名句。

文天祥后被送大都(今北京),囚禁近四年,其间,元帝多次劝降未果,天祥誓死不屈,作《正气歌》,以明心志。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文天祥就义于柴市,时年47岁。

临刑前,文天祥作绝笔自赞,系于衣带之间,其文云:“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后人为凭吊瞻仰,于其囚禁地建造文丞相祠,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内。

文天祥有《文山先生全集》传世。前期作品多为应酬之作,后期则为精华,表现其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诗文风格自德祐后一变为激昂慷慨,气势豪放,偶亦沉痛悲凉,被誉为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文天祥还善书,其行草、小篆颇得晋人法度,又博采唐人草书之长。

文允中,字号不详,四川成都人。元代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左榜进士第一人。

文允中天分、资质很高,超出常人。他登第之前,已经无书不通,曾为嘉定路学正。后参加至正十一年科考,三月丙辰,经元顺帝亲自御试,策对称皇帝心意,赐一甲进士及第,成为汉人、南人榜状元,授翰林修撰,出任四川儒学提举官,最后,死于兵乱。

墓在延安甘泉县太和山(清凉山)前,见《光绪延安府志》卷三十八《陵墓》,作元文侍郎允中墓。卷二十三《选举.元进士》作文允忠,甘泉人。

文震孟(1574-1636),初名从鼎,字文起,别号湛持。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壬戌科进士第一人。

文震孟的曾祖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征明,祖父文彭,父亲文元发均以道德文章名闻海内。文震孟少即好学,擅长诗文,为人刚正,品行高洁,精于《春秋》,然而十赴会试,历时二十七年,50岁始中进士,大魁天下。

时值魏忠贤弄权,禁讲学,兴党议,朝政日非。文震孟愤而上《勤政讲学疏》,言:“勤政讲学之实,必君臣相对。如家人父子,则左右近习,无缘可以蒙蔽。”又指斥魏党“空人国,逐名贤,不减唐宋清流伪学之禁。”从而得罪魏忠贤,魏忠贤由此寻机报复。

一次,乘皇帝观剧,魏忠贤摘文震孟奏疏中“傀儡登场”语,说文震孟把皇上比作木偶,不杀无以示天下。一日,讲筵完毕,魏忠贤忽然传旨,廷仗文震孟八十大板,贬谪出京。

内阁首辅当时正在家休假,次辅韩爌力争,很多大臣也纷纷上疏救助,都被贬官外调,熹宗置之不理。文震孟也不去贬所,出京后便径直回乡,闭门谢客,打算终老于家。后又被魏忠贤褫夺官籍,贬为平民。

思宗即位(1628),铲除魏党,文震孟被平反召为侍读,又改左中允,充日讲官。文震孟为人刚直清正,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连天子也敬畏他三分。

他任日讲官时,好几个大臣被关押,他借讲《鲁论》“君使臣以礼”一章,反复规讽,皇帝马上降旨放了因小过而被关押的刑部尚书乔元升、侍郎胡世赏。

一次进讲《尚书》中的“五子之歌”,崇祯帝将一只脚搁在膝上,文震孟在朗诵至“为人上者,奈何不敬”时,两眼盯着思宗的脚,思宗慌忙用袖子掩住脚,再慢慢地把脚抽回放下,时称文震孟为“真讲官”。

崇祯三年(1630)边境告急。魏忠贤遗党、吏部尚书王永光借机荐举同党吕纯如等人,企图为阉党翻案。文震孟两次上疏弹劾,力陈王永光“群小合谋欲借边才翻逆案,天下有无才误事之君子,必无怀忠报国之小人”。

思宗昏愦,竟下诏安慰王永光而责斥文震孟肆意诋毁。文震孟即忤权臣,遂退隐田园。崇祯五年(1632),思宗遣使在文家宣诏,任命文震孟为右庶子,后又进少詹事。他又上疏请求修正被阉党篡改的《光宗实录》,受到奸相温体仁、王应熊的阻扰。

崇祯八年(1635),高迎祥、李自成攻下凤阳,焚毁明朝皇帝的祖坟,举朝震惊。文震孟借机历陈致乱之源,指斥当权大臣误国,被擢为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

对于文震孟的奏章,思宗优旨报闻,但并没按文震孟所言去做,而文震孟却因此得罪了内阁首辅温体仁。文震孟入阁仅三个月,便被温体仁设计排挤削职。归家半年,因外甥姚希孟之死,他过度悲伤而卒,享年63岁。

据载万历年间,江夏名臣熊廷弼视学江南,非常严厉,考场规则又十分苛刻,严格,引起秀才们的不满。熊廷弼说:“本院千军万马且不惧,何畏尔等诸生乎?”当时文震孟也在考生之内,最后一个答完,熊廷弼一直坐着等他交卷。

文震孟写完后,又把自己的文章高声朗读了一遍,并拍案叫绝说:“此文要吓杀老熊矣。”熊廷弼闻言大怒,要责处他,文震孟说:“大宗师如通场寻得出第二卷有胜于此者再责不迟。”熊廷弼同意了,后来公布结果时,文震孟果然名列第一。

文震孟的弟弟文震亨颇负诗名,一日,名士钟惺前往拜见,正巧文震孟也在座。当时文震孟还只是个举子,参加九次会试均落第。

席间,文震孟拿出自己的文章向钟惺请教,问他:“如此文章是否可以考中进士。”钟惺表面上敷衍,退席后却对人说:“这样一个老举人,还会有什么希望。不如以举人身份选个官做算了。”文震孟大魁天下后,钟惺十分后悔当日轻慢了文震孟。

文震孟生性耿直,在其夺魁时,大太监王体乾以御批第一,忙派人持名帖向他报喜。按以往惯例,文震孟应以晚生名义回帖。可文震孟一向不满太监干政,遂对来人说:“我是新进的书生,不知这回帖该怎么写,今姑以原帖奉复。”竟把这原帖退了回去。

文震孟就任内阁成员时,按例也必须报名帖给司礼太监,并要送上一份厚礼,而文震孟偏不行此道。从此,这个规矩也就被废除了。

崇祯十二年(1639)文震孟才被恢复了官位,崇祯十五年(1642)追赠礼部尚书。福王时追谥文肃。文震孟又工书法,几乎可与其曾祖文征明媲美。著有《姑苏名贤小记》、《药园全集》等。

二、文姓三大武状元

文焕,字号、籍贯均不详。北宋神宗赵顼熙宁六年(1073)癸丑科武举第一人。授官: 三班奉职、三班借职、三班差使。

对于文焕的生平事迹,从现有的史料看,很难知其详情。目前,仅能从《宋会要辑稿补编》的记载中,了解到一些有关此科武举的情况。

熙宁六年四月二十四日,侍御史刘孝孙言武科之设大义为本,参之策问,与明经进士不甚相远,欲依补试入学生员例,问大义十道,与策分作三场,诏送中书取旨。

八月二十一日,命权御史中丞邓绾、直舍人院许将、集贤校理刘窸、馆阁校勘黄河路准备差使侯抱真而下二十三人授以三班奉职、借职、差使与沿边差使。

由上可知,文焕夺得武状元后,担任了两使职官。两使职官是北宋前期选人四等之第一等。可以说文焕在入仕之初,是得到了朝廷的重视的。

该榜其余23名武进士分别被授以三班奉职、三班借职、三班差使的官职。三班奉职源于殿前承旨,位在三班借职之上,三班借职源于借职承旨,为宋朝前期入品武阶最低一阶,为从九品,而三班差使是无品武阶名。

文质(生卒不详),浠水县人,字东进。善骑射,有异材,明嘉靖年间会试第一。清光绪十年版《黄州府志》及其墓志均记载为武状元,任锦衣卫都督。

其子应诏,由进士任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父子二人,一封为昭义将军,一封为昭勇将军。其墓在县北。

文武(生卒不详),江西德化人, 崇祯十年(1637)丁丑及弟,授总兵。

三、文姓五宰相

文彦博(1006-1097),北宋大臣。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天圣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末以镇压王则起义,由参知政事拜相。

熙宁初反对王安石变法,声称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是与百姓治天下,“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并借华山坍坏以为天意反对新法,后出判河阳等地。

高太皇太后临朝,司马光为相,废除新法,请他平章军国重事。元祐五年(1090)以太师致仕。历仕四朝,前后任事约五十年。封潞国公。有《潞公集》。

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学家,详见四状元)。

文震孟(明代大臣,详见四状元)。

文安之(1592-1659),南明大臣,字铁庵,湖广夷陵(今湖北宜昌)人。天启进士。天启、崇祯间曾任司业、祭酒等官,后为权臣所劾,家居多年。

永历四年(1650)到梧州见永历帝,任东阁大学士。治年自请往川中督师,到都匀,被孙可望扣留。后脱身到川东,联络夔东十三家抗清。永历十二年督师攻重庆,以谭弘、谭诣叛变而败。不久郁郁病死。有《铁庵稿》等篇章留世。

文祥(1818-1876),清末大臣,满族。瓜尔佳氏,字博川,号文山。清末满洲正红旗人。道光进士,曾任礼都、户部、吏部右侍郎等职。咸丰九年(1859)在军机大臣上行走,调户部左侍郎。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时,随恭亲王奕?留京议和。

1861年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参与祺祥政变。后升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自1861年起,以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达十五年之久,被称为晚清能臣,奉行奕?的政治主张,推行洋务“新政”,是洋务派首领之一。

四、文姓六大家

文同(1018-1079),北宋画家、诗人。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历官邛州、洋州等知州,元丰初出知湖州,未到任而卒,人称文湖州。

善诗文书画,尤擅墨竹,画竹叶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主张画竹必先“胸有成竹”。洋州有筼筜谷,多竹,时往观察,因而画竹益神。苏轼画竹受他影响,后从学者很多,有“湖州竹派”之称。也喜作古木老槎,并写山水。存在《墨竹图》等,相传为其作品,诗文有《丹渊集》。

文徵明(1470-1559),明代书画家、文学家。初名壁(亦作璧),字徵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54岁以岁贡生荐试吏部,任翰林院待诏,三年辞归。工行、草书,有智永笔意,大字仿黄庭坚,尤精小楷,亦能隶书。擅山水,师法宋、元,构图平稳,笔墨苍润秀雅。早年所作多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粗细兼备。

兼善花卉、兰竹、人物。名重当代,学生甚多,形成“吴门派”。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亦工诗、宗白居易、苏轼,有《甫田集》。

文彭(1498-1573),明代篆刻家、书画家。字寿承,号三桥,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文徵明之长子。

继承家学,亦善书画,而精于篆刻,风格工稳。与何震并称“文何”(何震,明代嘉靖时篆刻家,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

文伯仁(1502-1575),明代画家。字德承,号五峰,又号葆生、摄山老农,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文徵明侄子。

工山水,宗王蒙,学“三赵”(令穰、伯驹、孟頫),岩峦郁密,布景奇兀,然构图时有塞实之感。兼善人物,亦能诗。

文嘉(1501-1583),明代画家。字休承,号文水,长洲(江苏吴县)人。文徵明次子。

官至和洲学正。继承家学,工小楷;擅山水,笔墨秀润,兼能花卉。好作诗,精于鉴别古书画。著有《钤山堂书画记》。

文俶(1595-1634),明末女画家。字端容,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文徵明玄孙女。擅花卉草虫,勾勒精细,染色鲜明,形象有装饰味。亦写松石,笔迹老劲。兼工仕女。

还有传说忌文姓状元亡国则降为榜眼的文廷式。

文廷式(1856-1904),清光绪进士。字道希,号芸阁、纯常子。江西萍乡人。1894年,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为赞助光绪帝亲政,支持康有为发起强学会,受到慈禧太后的嫉视,被参革职。

戊戌政变发生,东走日本。能诗词。词学苏、辛,也有概叹时政之作。著有《云起轩词钞》、《文道希先生遗诗》、《纯常子枝语》、《补晋书艺文志》、《闻尘偶记》等。

转给身边的文家人看看,

我们的祖先原来这样了不起!

热门

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