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不过关,谈什么也没用
来源:网络
“人”不过一撇一捺,看似极简却最难写难做。而一个人的人品,则是做人的最基本法则。
- 1 -
做事先做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如何做人,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
一个人不管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做人,人品很差,那么,他的事业将会大受影响。先人早就强调了“做人为先”的重要性,只有先做人,才能做大事。
中华民族历来讲究做人的道理。先贤孔子,他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千年文化底蕴的沉淀。他说“子欲为事,先为人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也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从小到大,有关做人的道理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然而,品性的优劣却人各有异,做事的结果也大相径庭。
任何失败者都不是偶然的,同样,任何成功者的成功都有其必然性,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在于怎样做人。
- 2 -
人品,是一个人施展能力的基础,是当今社会稀缺而珍贵的品质标签。人品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单有能力,没有人品,人将残缺不全。
而能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掌握在品德高尚的人手中,它将会给团队与社会创造出无数的价值。相反,如果掌握在品德低下的人手中,它将时刻有可能会成为组织与社会前进的羁绊。古人说的“德不配位,必有殃灾”就是这个道理。
许多人才济济的单位,也面临着动力不足、内耗严重乃至惨遭淘汰的威胁。这就说明,在能力之外,员工人品对企业和组织的良性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缺乏忠诚、敬业、服从、合作的团队,往往更容易迷失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损公肥私的争斗中。
能力合格的人不一定是上品,而人品不合格的人肯定是危险品。
没有人会愿意重用一个成绩合格但人品有问题的危险人物。一个人品性不好,即使有天大的才能,他也可能会在关键的时候给组织带来伤害。并且,能力越大,造成的损失也会越大。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品”其实是决定整个组织发展方向与个人良性成长的金钥匙。
- 3 -
古人云:厚德载物。与之对应的,人无大德便无法成就大事。
吃亏是福。能多为别人着想的人,身边自然会聚集能人与有德行的人。人聚则财聚,一时吃亏也许更能成就一番事业。
厚德也是福。做人厚道,方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爱戴。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不斤斤计较,多存爱心,多兴善举,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这样的人,怎么能不拥有良好的人缘和声誉?
守信的人也有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键就是讲信用。倘若没有信用,什么事也干不成。
古人把守信看作是做人非常重要的品行之一,讲究言必行,行必果。多少关于诚信的故事代代相传:尾生抱柱,季布一诺,曾子杀猪......至今还在提醒着我们:“欲当大任,须是笃实”。
- 4 -
常言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要有一颗宽容之心,方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宽容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人,特别是与自己有矛盾的人,这并不是软弱的退让,而是在给自己的心灵松绑。否则,只会给自己的心灵加压,心里添气,到头来受累的还是自己。
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多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宽容别人不足之处,一分为二地看待别人,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人。
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善待别人是一种胸怀,关心别人是一种品质,理解别人是一种涵养,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应当学会倾听,学会微笑,学会赞扬。
多留财富,少留包袱。
多留风范,少留遗憾。
多留经验,少留缺陷。
做人堂堂正正,实实在在,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