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还是任性?麦当劳就爱90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90年发生了什么?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一年,是划分"80后"和"90后"的分界点,"90后"新世代从此走上历史舞台。

同样在1990年,"洋快餐"巨头麦当劳进驻中国内陆。麦当劳将他们的第一家餐厅开在了繁华的深圳商业区——东门。

巧合的是,在入华26年后,麦当劳已经逐渐成为了一家"90后"占主导的公司。在最近的数字当中,麦当劳的12万名员工里已经有7万人是"90后",并且以"我们就相信年轻人"的人员品牌主张持续招揽90后的优秀人才。

我什么时候才能当高管

作为麦当劳(中国)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的林慧蓉曾经在上海的一家麦当劳餐厅巡店,当得知总部大老板到店探访,一位90后店员竟径直向她提问:"我该如何做才能成为和您一样的公司高管?"

对于这样直白的交流方式,林慧蓉已经见怪不怪。作为曾经的麦当劳首席人员官,林慧蓉对如何与这些"90后"相处很有一套心得:"首先你要真正去了解他们,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喜欢什么,再试着用他们习惯、喜欢的方式、语言与他们接触、和他们沟通。"

林慧蓉并不认为"90后"是"不负责任的一代"。她将"90后"描述为"追求理想但同时注重现实的一代"

"他们在毕业找工作、追求职业理想时目标明确、想法清楚,对两年之内、三年之内走到何处有设想,他们更加希望公司是可以为其投资、为其发展考虑的。"

令林慧蓉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来自武汉的员工,他是麦当劳内部"全明星大赛"的冠军。林慧蓉记得,第一次见到他时,他还只是一名咖啡师。第二次见到他时,他已经成为了部门经理比赛的冠军,即将去参加在香港举办的品牌之旅。这名90 后员工自信满满地告诉他们的首席运营官:"下一次见到您时,我一定会在更高的职位上做得更好。"

"这就是90后,他们一旦决定要做什么,决心和能量超乎想象",林慧蓉说,"90 后的另一个特点是找工作过程中喜欢亲自体验,去感受自己是否喜欢这份工作。"

而为了吸引更多这样的90后,麦当劳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从2012年开始,麦当劳将每年的5月20日定为"麦当劳全国招聘日"。在一周的时间里,麦当劳专门为各类求职者提供直接进入餐厅切身感受、体验的机会,让感兴趣的年轻人亲身获得"在麦当劳工作的体验"。很多人问为什么选择"520",林慧蓉说:"'520’就是'我爱你’,我们希望在这个美丽的日子里大家可以亲自体验、深度接触麦当劳,然后爱上麦当劳,成为我们大家庭中的一份子。"现在麦当劳更是将"体验"作为员工面试的重要一环,所有面试者都要先到餐厅工作一天,面试者通过体验"未来的工作环境",判断最终是否加入麦当劳。

现在,他们还将招聘做进了移动端,推出App招聘、微信招聘等,手机摇一摇就能发现附近的麦当劳门店招聘信息。

放弃花旗卖汉堡

林慧蓉坦言:"每个产业的成本结构不同,麦当劳不以薪酬吸引员工,'我们吸引人的首先是无限的未来职业发展空间;第二是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

林慧蓉记得,曾经有一位复旦大学的学生,在毕业时同时拿到了花旗银行和麦当劳的offer。她最终选择了麦当劳。

当问及原因时,这位如今已是运营顾问的小伙伴说,她曾在麦当劳有过几个月的勤工俭学经历,当时在餐厅感受到的是欢乐的工作环境,就像一个家庭一样。而办公室的工作环境则并不是她最喜欢的。

林慧蓉认为,独特的员工价值主张是麦当劳吸引和保留"90后"员工的重要基石。根据"90后"的需求,麦当劳强化和设计了很多符合年轻人需求的人员举措和制度。职场新人在麦当劳融入得很快,快乐的大家庭氛围、肩并肩的贴身教练还有热情的伙伴们很快就会消除他们的紧张和不安。

在新人工作到第90天的时候,餐厅还会邀请员工家长来看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林慧蓉说:"家长越了解麦当劳,看到他们的孩子在这里的成长和蜕变,就越容易得到他们的支持。"

此外,麦当劳还鼓励员工加入2年成为餐厅总经理的快速发展计划,并推出一系列丰富的员工激励活动,如"全明星大赛",这是内部员工岗位技能和服务的年度大比拼,也是一个打造激情氛围和展现自己的个性舞台,此外还有"员工激励护照",对员工工作中的各种优秀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

林慧蓉称,"开心工作、快乐成长"是麦当劳给予员工的目标体验。

北大MBA也要炸薯条

"我们这里也有很多高材生呢!"林慧蓉颇有些骄傲地说。

林慧蓉说,很多人认为服务业只是提供服务,而相较之下,高科技产业更为高级。但实际上,每个人都需要被服务,一个人可以不用高科技产品,但人人都需要吃东西、需要好的环境享用食物。

麦当劳总部的团队中有不少从北大等名校毕业的学生,不过她认为,即便是再聪明的员工,如果没办法和他人沟通、合作,并且不具备麦当劳核心的"服务顾客"的意识,那么在这里也是无法获得长远的发展的。

也正是为了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所有麦当劳的新入职员工都要到餐厅一线体验。林慧蓉说:"餐厅是麦当劳的根本,他们的12万名员工当中,有98%的人都在一线工作。所以即便是公司前台或各部门的秘书也都不能免去到餐厅学习的环节。在餐厅里,他们要学习的是对食品安全品质的关注、对顾客的热情服务等。"

"这将帮助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树立起以顾客为前提的意识。"林慧蓉说。

林慧蓉举例说:"曾经有北大MBA毕业生在他们的总监培训计划中,仍然要先在餐厅里学习炸薯条、扫厕所,持续了半年之久,才最终走上管理岗位。"

而即便是走上管理岗位之后,服务顾客的意识也同样不能放松。类似林慧蓉这样的公司高管,到今天还会每年专门安排一天到上海等地的麦当劳门店走访学习、服务顾客。不过她这一天的"走基层"更多的收获恐怕还是餐厅员工的热情。

"他们会要求和我拍照发微信朋友圈,还会主动帮我'美图秀秀’。"林慧蓉笑称。

你读了这么多书,为什么还要去卖面包

事实上,林慧蓉也是一名从基层员工做起的麦当劳高管。1988年,林慧蓉正在念大学,她的人生目标是去美国留学。

到麦当劳打工,林慧蓉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获得在一家美国公司的职业履历,"这样在申请签证时会比较有优势",她说道。

然而毕业时,那家餐厅的总经理表达了对她的认可并希望她可以留在麦当劳工作。几天后,区域市场总经理找她面谈,并告知公司将帮助她成为一名餐厅总经理。

林慧蓉拿了offer后遭遇了很多不解。对洋快餐还不太了解的奶奶得知孙女去餐厅工作,问她:"你读了这么多的书,为什么还要去卖面包?"

她只好和奶奶解释,自己的工作并不光是卖汉堡这么简单,还涉及经营、管理餐厅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机遇。

但林慧蓉自己也没想到的是,这一份工作她干了26年。20多年来,她历任过餐厅经理、地区营运顾问等多个职位,并逐步成为公司高层。林慧蓉介绍,不同的职位给予了她不同的锻炼。在2014年她再次转换轨道,从麦当劳中国的首席人员官转任首席运营官。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公司对于个人真正的关怀,公司不断在为你考虑未来还可以做什么,怎样的发展可以更开心、更快乐、更长久。所以,我从来没有觉得在这里的时间很长了,我觉得还很短。"

而类似林慧蓉这样的故事还有不少。例如麦当劳中国南区特许经营副总裁就曾是麦当劳深圳第一家餐厅的员工,他当年在那里打工,然后用10多年的时间从一线逐步走到管理岗位。

林慧蓉称,麦当劳有超过一半的高层是从基层员工做起的,包括全球CEO。"90 后"员工拥有同样广阔的未来发展空间,成功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案例来源于领英对麦当劳(中国)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林慧蓉的专访,节选自《人才吸铁石 : 用"MAGNET"原则塑造最强雇主品牌》,经人民邮电出版社"普华经管"授权原创发布。《人才吸铁石》由领英中国智库团队倾力打造,首次彻底披露雇主品牌建设"MAGNET"原则,名企高层亲述的雇主品牌制胜实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