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良教授治疗咽喉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作者:刘静,
摘要:中医学是有系统理论指导的经验科学,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已经证明了其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中医宝库中的一支奇葩。李淑良老师从事中医耳鼻喉科近半个世纪,在中医耳鼻喉科理论及临床方面颇有建树,在长期的诊疗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关于中医耳鼻喉的学术思想,积累了验之有效的临床经验。作为全国第二、三、四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李淑良老师将自己的经验学识倾力传授给学生,培养了一批中医耳鼻喉人才。
李淑良老师196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先后师从张志纯、胡希恕、耿鉴庭先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临床功底,并在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疗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辨治耳鼻喉科疾病的思路。总结老师的学术思想,主要为:重视整体观念,体现在耳鼻咽喉一体的局部整体观念,耳鼻咽喉局部与全身相统一的整体观念,机体与社会、周围环境的整体观念;重视耳鼻咽喉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包括耳、鼻、咽、喉局部的体征及舌象脉象;
在辨治中重视恒动观;重视正虚在中老年患者耳鼻喉病中的作用,注意从脾胃、肾、肝的角度论治中老年耳鼻喉病,重视扶正“治形”在中老年耳鼻喉疾病辨治中的作用。
在咽喉病的学术思想方面,李淑良老师除了上述方面以外,还特别重视风邪为患在咽喉病中的致病作用,治疗中重视散风为先的思路;重视咽喉病中痰浊结聚的病机,并采用化痰、祛痰的方法治疗咽喉病;在咽喉肿瘤的病机中重视正虚的作用,治疗中亦常用扶正为主、祛邪为辅的方法。
基于以上的学术思想,李淑良老师在临证时针对疾病的病因病机、发展演变、预后转归等方面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思路。李淑良老师认为肺与耳在生理病理上密切联系,他系统阐述了耳聋治肺的理论,认为耳胀耳闭、暴聋、耳鸣耳聋、耳眩晕等但见肺经病变,皆可从肺论治,从肺论治耳聋体现在或祛邪、或扶正,祛邪以宣肺散邪为主,扶正以补肺气、益肺阴为要。暴聋从肝肺论治,老师认为暴聋多因风、火、痰所致,辨治暴聋时多从肝火论治,同时辅以从肺论治,兼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常用自拟
柴胡清肝通窍汤加减治疗,老师尤其善用麝香、人工牛黄开窍治疗暴聋。“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脾不及则九窍不通”,老师认为老年性耳聋多因肾、脾亏所致,因此多从脾肾亏虚的角度论治老年性耳聋,同时注意心肾不交、气血亏虚的病机,以及常见的痰浊、气滞、瘀血等兼夹,在临证时根据辨证适当加用化痰、活血等药物。耳眩晕从痰饮论治是老师常用的临证思路,老师认为
耳眩晕实为脾虚不运、水饮内停上泛耳窍所致,因此采用健中祛痰、温化水饮的方法,常选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从肺脾论治鼻病是老师常用的临床思路,他认为鼻鼽、鼻窒、慢鼻渊等鼻病与肺脾虚弱有密切关系,其中儿童患者更多因于脾虚邪滞,“培土生金”是常用的治法。从肺热论治鼻窒、鼻渊的临床思路主要适用于鼻塞涕黄者,尤其对于儿童及青少年急性实证鼻病患者,更以从肺经郁热论治为主。针对少见的疾病,尤其是疑难杂症,老师多按病证结合的方法进行辨治,如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呼吸道硬结病等,根据中医辨证并参考疾病的病理机制进行治疗。
李淑良老师在诊治咽喉病(如喉痹、乳蛾、喉痦、喉瘤、鼻咽癌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的学术思想及临床思路。李淑良老师认为一阴一阳结固然是喉痹的主要病机,但风邪为患是喉痹病机中的重要一环,感受风邪、风邪留恋是喉痹的重要病因病机,此风以外风为主,少数患者为阴虚、津亏、血虚等导致的内风,同时有寒、热、湿、痰等的兼挟。老师认为慢喉痦的主要病机特点是“气虚”“痰凝”“肝郁”,“气阴两虚”、“痰浊结聚”为主要病机,肺气虚鼓动乏力而声嘶,脾虚是最根本的病机,因脾虚而导致气虚、阴虚、痰浊结聚等,同时慢喉痦还与肝密切相关,因肝气郁结造成声音嘶哑。但肺、肝、脾多不单独为患,而是形成复合病机,如肺脾气虚、肝郁脾虚、气阴两虚、脾虚痰凝等。李淑良老师认为“正虚”是喉瘤、喉癌前病变、鼻咽癌发病的前提,正虚以气虚为主,涉及的脏腑主要为肺、脾,因正虚导致外邪侵袭,或邪自内生,祛邪乏力,导致痰、瘀等病理产物聚积,病机特点是正气亏虚,或虚中挟实,虚实夹杂,罕有单纯实证肿瘤患者。咽喉与脾胃密切相关。“脾不及则九窍不通”,在咽喉病中,脾胃虚弱是根本病机。
基于以上的认识,李淑良老师在治疗咽喉病之初重视散风,在辨治咽喉病时重视化痰、祛痰,在治疗咽喉肿瘤时重视扶正、兼以祛邪。笔者在对老师治疗的慢喉痹、慢喉瘖、喉瘤等共计470例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206例次慢喉痹患者中,共有11个证型,分别是阴虚痰凝、痰浊中阻、肺经郁热、肺肾阴虚、气阴两虚、风痰阻络、痰气交阻、肺脾虚弱、气血不足、肝郁脾虚、痰瘀凝结。每个证型的治疗用药各有特点,如在阴虚痰凝型慢喉痹患者中,用药频次最高的为滋阴化痰药,在43例痰浊中阻型慢喉痹患者中,用药频次最高的为健脾化痰散结药,在34例肺经郁热型慢喉痹患者中,用药频次最高的为疏风清热药,在24例肺肾阴虚型慢喉痹患者中,用药频次最高的为滋阴清热药,等等。在全部206例慢喉痹患者中,苏叶、苏梗、防风等散风药的使用频次达137次。37例慢喉痦(慢性喉炎)、51例慢喉痦(成人喉乳头状瘤)、6例慢喉痦(声带白斑)、30例慢喉痦(声带小结、声带息肉)、31例喉瘤(儿童复发型喉乳头状瘤)、9例喉瘤(喉肉芽肿)患者中,用药频次最高的为化痰散结药物,在100例次鼻咽癌患者中,用药频次最高的为化痰散结、益气养阴药。
李淑良老师认为,中医治病重在调理,通过用药调整患者的阴阳偏颇,调动患者自身的积极性,利用患者自身的正气,利用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使疾病向愈。用药是治疗的关键。老师的用药特点主要表现在:用药轻灵,老师治疗疾病多用轻灵之药,多选质地轻清升散之品,组方具有味数偏少、剂量偏小、用药偏温等特点;同时老师在治疗时多用轻清上浮、特殊归经的引经药,使药性能上达耳、鼻、咽喉而更好的起治疗作用。
老师治疗耳病常用葛根、石菖蒲、柴胡等,散风善用苏叶、苏梗、防风、蝉衣等,
鼻病常用辛夷、白芷,鼻病所致太阳经头痛常用川芎、蔓荆子、羌活,阳明经头痛用葛根、白芷,少阴经头痛常用细辛,少阳经头痛用柴胡,厥阴经头痛用吴茱萸等,
嗓音疾病用木蝴蝶、僵蚕等,咽部疾病用薄荷等;“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功效反失”指用药的适中原则,体现在用药的种类要适中,药物的用量要适中,用药宜平和,祛邪、补益皆以平缓为宜,慎用大补、攻逐之品,使用峻烈之品应中病即止;注意顾护脾胃也是老师用药特点之一,顾护脾胃主要体现在急性病祛邪不可过用峻药,
慢性病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顾护脾胃,养护胃气,适当运用炒扁豆、莲子肉、薏苡仁、砂仁等,注意饮食调养,并在用药时注意顺应脾胃特性,尤以顺脾性为要。老师常用防风以启脾火,常用柴胡、升麻等以助阳气升提、元气上升,脾胃乃健;五志养生的首要受益者即是脾胃。老师治疗咽喉病的用药特点除了前文所述之外,还主要体现在善用对药,常用的
对药有橘核、荔枝核,橘红、橘络,黄精、百合,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二子二石(生月石、海浮石、胖大海、诃子),蝉衣、牡丹皮,白茅根、芦根,苏叶、防风,炒扁豆、莲子肉等,并且一定是根据辨证遣方用药。
我在运用老师经验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的过程中,使用辨证加散风的方法治疗喉痹,对于慢喉痦则在痰浊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加用化瘀药物,对于鼻鼽则在益气固表、健脾通窍的基础上加用疏肝柔肝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满意。收起▲
学科: 中医耳鼻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