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四时五脏阴阳应象关系

黄帝内经中四时五脏阴阳应象关系

【原文】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1),列别脏腑,端络经脉(2),会通六合(3),各从其经(4);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5),皆有所起;分部逆从(6),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内外之应(7),皆有表里,其信然(8)乎?岐伯对曰:东方生风(9),风生木(10),木生酸(11),酸生肝(12),肝生筋(13),筋生心(14),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15)。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16),在音为角(17),在声为呼(18),在变动为握(19),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

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

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20)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注释】

(1)论理人形:讨论、推理人的形体脏腑。

(2)列别脏腑,端络经脉:区分脏腑的性质,加以归类,综合经脉的内容,找出头绪。

(3)会通六合:融会贯通十二经脉表里两经相配的六对组合。

(4)各从其经:各依循经脉及其所属脏腑的联系。

(5)溪谷属(zhǔ)骨:溪谷,泛指肌肉。属,连接。指人体骨骼由肌肉相连接。

(6)分部逆从:分部,皮之分部。皮部中的浮络,分三阴三阳,有顺行与逆行的不同。

(7)内外之应:外指天地四时阴阳,内指脏腑身形,内外相互通应。

(8)信然:真实的样子。

(9)东方生风、南方生热、中央生湿、西方生燥、北方生寒:东南中西北,称为五方,也有五时的含义,对应风热湿燥寒这五时的主气。

(10)风生木、热生火、湿生土、燥生金、寒生水:风、热、湿、燥、寒,是在天的五气;木、火、土、金、水,是在地的五行。在天的五气,化生在地的五行。

(11)木生酸、火生苦、土生甘、金生辛、水生咸:酸、苦、甘、辛、咸,称为五味;五行之气化生五味。

(12)酸生肝、苦生心、甘生脾、辛生肺、咸生肾:酸、苦、甘、辛、咸,称为五味;肝、心、脾、肺、肾,称为五脏,五味生五脏。

(13)肝生筋、心生血、脾生肉、肺生皮毛、肾生骨髓:肝、心、脾、肺、肾,称为五脏;筋、血、肉、皮毛、骨髓,称为五体,五脏生五体。

(14)筋生心、血生脾、肉生肺、皮毛生肾、髓生肝:筋、血、肉、皮毛、骨髓分别代指肝、心、脾、肺、肾,即五行相生。

(15)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阴阳的变化,在天表现为幽远微妙的自然现象,在人成为事物的抽象规律,在地呈现万物的生化,而生化的作用产生食物的滋味,通晓事物的规律可以产生智慧,幽远微妙的天象产生阴阳不测的变化。

(16)在色为苍:苍、赤、黄、白、黑,为五色。

(17)在音为角:角、徴(zhǐ)、宫、商、羽,为古代五音。

(18)在声为呼:呼、笑、歌、哭、呻,为五声,即五脏所主情志的情感特征。

(19)在变动为握:握忧哕(huì)咳栗,为五种病变表现。握,手足抽搐的样子;忧,气逆;哕,呃逆;咳,咳嗽;栗,战栗。

(20)能(tāi)始:元始,本原。

【白话详解】

黄帝说:我听说古代圣人很注重研究人体的形态,区别脏腑的性质而加以归类,综合经脉的内容,并理出头绪,融会十二经脉表里关系的六合理论,使各条经脉依一定的次序沟通联系起来。脉气所发的气穴,各有一定的部位和名称。肌肉的汇聚及其骨骼的联属,都有一定的起止点。皮部浮络的分属和气血循环的顺逆,都有一定的条理。自然界的四时阴阳,都有一定的纲纪。人体内外的联系,都有一定的表里层次。这些说法是正确的吗?岐伯回答说:东方是风气发生的地方,风气产生木气,木气产生酸味,酸味滋养肝气,肝气养筋,而木生火,肝又主目。这些都是阴阳变化的作用,这种作用,在天是深远微妙的,它含蓄着主宰万物变化的无穷力量,在人表现为通晓自然事物阴阳五行变化的道理和规律,在地表现为万物的生化。生化的作用产生了五味,通晓了自然阴阳五行变化的道理,就产生了智慧,天的深微含蓄的力量,产生了各种莫测的变化。

这些变化,在天空中为风气,在地面上为木气,在人体为筋,在五脏为肝,在五色为苍,在五音为角,在五声为呼,在病变的表现为握,在七窍为目,在五味为酸,在情志的变动为怒。怒气能伤肝,悲能够抑制怒;风气能伤筋,燥能够抑制风;过食酸味能伤筋,辛味能抑制酸味。

南方对应夏季,阳气盛而生热,热盛则生火,火气能产生苦味,苦味能滋长心气,心气能化生血气,火生土,心主舌。它的变化在天为热,在地为火气,在人体为血脉,在五脏为心,在五色为赤,在五音为徵,在五声为笑,在病变的表现为忧,在七窍为舌,在五味为苦,在情志的变动为喜。喜能伤心,恐惧能抑制喜;热能伤心气,寒气能抑制热;苦能伤气,咸味能抑制苦味。

中央对应长夏,长夏生湿,湿与土气相应,土气能产生甘味,甘味能滋养脾气,脾气能滋养肌肉,土生金,脾气关联于口。它的变化在天为湿气,在地为土气,在人体为肌肉,在五脏为脾,在五色为黄,在五音为宫,在五声为歌,在病变的表现为哕,在七窍为口,在五味为甘,在情志的变动为思。思虑伤脾,怒能抑制思虑;湿气能伤肌肉,风气能抑制湿气;甘味能伤脾,酸味能抑制甘味。

西方对应秋季,秋天气急而生燥,燥与金气相应,金能产生辛味,辛味能滋养肺气,肺气能滋养皮毛,金生水,肺气关联于鼻。它的变化在天为燥气,在地为金气,在人体为皮毛,在五脏为肺,在五色为白,在五音为商,在五声为哭,在病变的表现为咳,在七窍为鼻,在五味为辛,在情志的变动为忧。忧能伤脾,以喜抑制忧;热能伤皮毛,寒能抑制热;辛味能伤皮毛,苦味能抑制辛味。

北方对应冬季,冬天生寒,寒气与水气相应,水气能产生咸味,咸味能滋养肾气,肾气能滋养骨髓,骨髓充实,则又能养肝,肾气关联于耳。它的变化在天为寒气,在地为水气,在人体为骨髓,在五脏为肾,在五色为黑,在五音为羽,在五声为呻,在病变的表现为战栗,在七窍为耳,在五味为咸,在情志的变动为恐。恐能伤肾,思能抑制恐;寒能伤血,燥能抑制寒;咸能伤血,甘味能抑制咸味。

所以说,天和地,分别居于万物的上下;阴和阳,在人作气血和男女之分;左和右,是天体阴阳升降的道路;水和火,是阴阳的象征;阴阳的运动,是万物产生的本始。所以说,阴气藏于内,为阳气之镇守;阳气行于表,为阴气之役使。自然界阴阳五行与人体五脏六腑对应关系见下图表。

【按语】

本节着重从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和五行生克制化的角度,揭示了四时五脏阴阳应象关系,同时还体现了阴阳与五行的互相结合应用。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的运动,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五行相生关系为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包括:“筋生心”、“血生脾”、“肉生肺”、“皮毛生肾”、“髓生肝”;五行相克关系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包括:“悲胜怒,燥胜风,辛胜酸”、“恐胜喜,寒胜热,咸胜苦”、“怒胜思,风胜湿,酸胜甘”、“喜胜忧,寒胜热,苦胜辛”、“思胜恐,燥胜寒,甘胜咸”。

按五行的特性而将人体本身组织结构及与自然界归纳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0)

相关推荐

  • 转五味浅思

    [转]五味浅思 五味入胃,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肝欲酸,心欲苦,脾欲甘,肺欲辛,肾欲咸.嗜欲不同,各有所通 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 ...

  • 五行对应关系:“五行配伍”在中医学方面的应

    五行对应关系:"五行配伍"在中医学方面的应用 中国古代的中医学对五行理论的运用是最为充分和有效的.五行配伍体系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成书于汉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 ...

  • 死不治

    ​死不治: 医学界一直以来 对中医的观点是: 中医是经验思维 西医是理论思维 中医不能治病 只能预防保健 西医用来治病 "喝中药防病 打吊瓶治病" 流行超念 老祖宗 留下来 的东西 ...

  • 详解五味对应五脏用药规律,不得不佩服祖先的智慧!

    详解五味对应五脏用药规律,不得不佩服祖先的智慧! 张胜兵中医 2021-07-15 ↑ 点击上方"张胜兵中医"关注,学习中医知识,还您健康身体 长按图中二维码,关注"张胜 ...

  • 在天为玄

    ​在天为玄: 天玄 人身之精 至真之要 在乎天玄 玄者 水色也 天一之义 至真之要 重在精也 玄: 自然界 深远微妙 化生力量 本段以 阴阳化生五行 作为基本观点 着重从事物的 五行属性归类和 五行生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四时五脏阴阳相合的观点

    [原文] 五病(1)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2),搏阴则为(3),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 ...

  • 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对应四时的脉象

    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对应四时的脉象 [原文]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对应四时的脉象

    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对应四时的脉象 [原文]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四时阴阳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原文]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1),以从其根(2):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3).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4)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平脉,病脉,死脉的区别

    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平,病,死脉的区别 [原文] 夫平心脉来,累累(1)如连珠,如循琅(2),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 病心脉来,喘喘连属(3),其中微曲(4),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5),如操带钩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四时五气的确立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黄帝内经中四时五气的确立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原文] 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闰,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帝曰:请遂闻之.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认为脉应阴阳四时的道理

    黄帝内经中认为脉应阴阳四时的道理 [原文] 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岐伯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1).万物之外,六合 ...

  • 【原创】《黄帝内经》中“四时阴阳”的变化和太极拳之间的关系

    编者按:本文摘录自蒋家骏先生的原著<太极拳师门对话录>--太极宗师洪均生先生言传身教原始记录.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一日]今日在洪师家,洪师问起上次建议我阅读的<黄帝内经>,读 ...

  • 《黄帝内经》中五脏之间的调控关系

    导语:藏象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五脏是藏象理论的核心.从五行调控.四时阴阳调控.气化调控.官能调控角度分析中医五脏之间的调控关系,阐明五脏功能活动之间的整体性.动态性,有助于从宏观角度理解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