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所有颜色包装,听一听金素梅本来的模样……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那位朋友提出了一个我很赞同的观点:一个公众面前的成功人士,往往不止一面,如今的大环境趋势是“跨界”。这句话如果用在金素梅身上,那在合适不过了。
如果你和我一样,对宝丽金这家公司、或是台湾流行音乐史有浓厚兴趣,那么你对金素梅的了解,应该是《多情》、《卸妆》等等;如果你爱看琼瑶剧,你可能会记得《婉君》和《三朵花》里金素梅的戏份;如果你关心**,那你更不会陌生那个为原住民争取权益的“政坛侠女”。歌手、演员,再到政客,金素梅的多面人生真的可以用传奇来形容。除了这三样主要身份,她还曾是一家婚纱店的老板,也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毕业生……当然,本号主要的内容,肯定还是聊她作为歌手的那一面。
我翻阅了下金素梅的歌手履历,她只出过七张录音室专辑(根据虾米网的资料信息),和同时期当红歌手无法在数量上看齐,但是也不要忽略了人家身份的多面性。我最熟悉的,肯定是她在台湾宝丽金旗下的那三张专辑,《卸妆》、《多情痴心》和《潮》。我最早听金素梅的歌,也是这三张;听到现在,也还是这三张。说到宝丽金时期的金素梅,就不得不提她背后最大的幕后功臣,就是周治平。金素梅在宝丽金时期的专辑,全部由他担任的制作人及制作总监。
1989年,台湾宝丽金正式挂牌成立,推出了那首著名的大合唱《永远的朋友》与合辑。《永远的朋友》合辑当中,收录了金素梅与童安格合唱的《钻与石》。这是金素梅在宝丽金的第一次发声。随后不久,宝丽金便为金素梅打造了她在宝丽金的第一张专辑《卸妆》
专辑的主打歌,肯定是我们前面贴过的那首《卸妆》。这是制作人周治平的作品,后面周老师自己也把它拿回去重唱。不过换成了一个更“男性化”的名字,叫《陪你卸妆》。“卸妆”这两个字,出现在金素梅当时的作品中,也隐隐约约有另一层含义:褪去所有颜色包装。其实金素梅在加入宝丽金以前,也出过几张专辑。早期在小公司录制的磁带,由于团队制作理念的限制,作品大多是有古早味道和民间风情的小调歌曲(在可登的那张《背叛风情》,才有了真正产业化的流行音乐“风情”)。金素梅到了宝丽金,反而褪去了她之前在其他公司的“乡土”痕迹,成为了一个更纯粹的流行歌手。
相同的例子,不仅仅出现在金素梅身上。纵观台湾宝丽金挂牌初期的那几位女歌手,比如综一时期单纯青涩的杨林、飞羚时期的“摇滚选手”蓝心湄、齐飞的偶像派组合城市少女(况明洁、黄雅珉),在台湾宝丽金合并成为宝丽金之前,她们代表了各自原公司的门面。到了之后却宝丽金无一例外,都卸掉了原有的颜色包装,被塑造成了“风花雪月”题材为主的都市女性。这种统一的制作风格,不仅仅是合并公司成为一家人后的具体表象,也体现了宝丽金制作班底的审美走向。由于歌手缺少了一丝个性化的定位,导致台湾宝丽金终归没能够出现像齐豫之于滚石、苏芮之于飞碟、张惠妹之于丰华……那样具有时代印记的女歌手。所以,有时候听歌关注的主角不一定是歌手,也可以是制作人。

《卸妆》里,另一首“风花雪月”题材的歌是《我以为爱你并不难》。这首歌也是我整理周治平老师创作年表时发现的歌,说起来这个年表当中,很多歌周老师都不记得是在什么情况下交的稿了。但是这首《我以为爱你并不难》,应该是那个歌单中冷门曲目里,我试听次数最多的几首之一。

无独有偶,专辑当中还有另一首歌,也是我在整理音乐人作品集歌单时发现的,陈耀川的作品《某一个夜》。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飞碟音乐人跨界给宝丽金歌手写歌,而是它还有一个粤语版叫《飘恋》。演唱者又是一个暴露年龄和知识面的名字,她叫唐韦琪,而且是香港宝丽金的歌手。
专辑中的《一往情深》和《没有玫瑰的日子》也是值得介绍的作品。首先,它们的作曲者,出自同一个人。严格来说这两首也不是宝丽金班底的作品,也在专辑中显得有些“出戏”。作曲者叫范中芬,也是许多人会感到陌生的名字,但是她的丈夫和女儿都是很厉害的音乐人:王治平王若琳。王治平更是担任了这两首歌的编曲和programming。《一往情深》当中那句“爱情无关风花雪月,你应该了解”,在一张“风花雪月”为核心思想的专辑里,可以称得上另类文案了。它的词作者,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刘虞瑞
宝丽金时期的金素梅,在周治平的精心指导下,达到了其歌手身份的巅峰,但也是她音乐事业的终点。在1993年的《潮》以后,金素梅便逐渐淡出乐坛,走上了为其他身份而努力的道路。今天也是金素梅(高金素梅)的55岁生日,在此祝她生日快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