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日都给大家推送一篇长文或者之前连载的一次性合集推送给大家。【注】本文编译自外国网站上的文章,原文摘编自1946年3月同盟国《情报公报》中有关二战期间德军(包括党卫军)使用骑兵和畜力运输的情报报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尽管德军高度重视机械化部队的运用和快速机动,但大部分德国作战师还是严重依赖马匹。战争初期,美国公众普遍认为,作为希特勒“闪电战”急先锋的德军士兵是坐在快速坦克和机动车辆里向前冲锋及作战的。不过,德国国防军是一支机械化大军的景象在很大程度上是诞生于新闻记者富有想象力的大脑中的一个迷人的神话。实际上,在德国军队席卷欧洲的过程中,不起眼的马匹才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上图:二战德军马车。与公众的普遍认知相反,纳粹德国发动“闪电战”对马匹的依赖程度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在整个战争期间,德国陆军马匹的总保有量平均约为110万匹。1943年11月,现役的322个德国陆军师和党卫军师中,只有52个装甲师或摩托化师。1944年11月,在德军所有的264个作战师中,只有42个装甲师或摩托化师。德军的大部分作战兵力是传统的步兵师,即徒步进入战斗,他们的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几乎完全依靠四条腿的牲畜来保障。轻型师和山地师中,牲畜的比例更高,而骑兵师自然也更加依赖马匹。老式的德国步兵师中大约配备有5300匹马、1100辆马车、950辆汽车和430辆摩托车。1943年,由于在广阔的东线战场上汽车供应和维修方面存在巨大困难,因此在东线作战的德军步兵师装备的汽车数量被减少到了约400辆,摩托车数量也被减少到了约400辆;相反,马匹的数量却增加到了大约6300匹。1944年编制的步兵师大约配备有4600匹马、1400辆马车、600辆汽车和150辆摩托车。在老式的德军步兵师中,唯一实现了全摩托化的部队是反坦克营。步兵师中,大部分后勤补给都是用马拉的,摩托化车辆主要用于运输燃料和供师里的维修连使用。德国陆军总司令部直属部队(GHQ部队)的摩托化程度要高得多,其补给单位大多是摩托化的。GHQ部队较高的摩托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必要的,因为这些部队拥有诸如重炮之类的装备,就这些装备而言,用马匹去拉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这些高度摩托化的GHQ部队按最初的要求被分配给集团军、军和师。独立的骑兵部队尽管马匹在普通的步兵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德军对骑兵部队本身是否具备广泛的有用性和可靠性并不抱有完全的信心。德军对独立骑兵部队的运用程度与第三帝国的命运成反比:在战争的头三年,当纳粹德国显得势不可挡时,这些骑兵部队几乎被完全弃之如敝履,他们的总实力也从未超过一个师过;从1943年开始,德军组建了新的骑兵部队,到1945年年初,德军已有6个骑兵师和2个骑兵军。到战争结束时,德军独立骑兵力量的显着增加不应被解释为德国军事学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新组建的骑兵部队的主要作用是保卫巴尔干地区的交通线路——在巴尔干地区,德军的骑兵部队被分成一个个小的独立战斗群使用,或是在东线战场大规模撤军时用于掩护集团军的侧翼。在这两种情况下,对骑兵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机动交通工具。在1943年年底和1944年年初,德国对军事装备的需求开始严重超出其军工生产能力,这也是盟军的战略轰炸开始削弱德国工厂实现既定生产目标的能力的时期。位于东普鲁士的大型牧马场不受B-17和“兰开斯特”轰炸机的影响,因此马匹的供应量得以维持而未发生减少。上图:德国陆军的绝对主力,即通常意义上的徒步步兵师是通过腿脚矮小的母马才得以机动的:每个步兵连的运输工具包括三辆马车,可见士兵们在车上塞满了背包。在1941年夏季的侵苏战役中,士兵们也是这套行头。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德军在战争后期使用骑兵部队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巴尔干和苏联的地形条件更有利于骑乘作战的部队发挥作用:巴尔干地区多山,而处处是废墟的苏联西部几乎没有道路,而且密布着沼泽和森林,夏季能够越野行军的平坦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在大雨过后就变成了沼泽;而在春季和秋季,大多数道路几乎是无底的泥潭。不过,德军还有轻型师和山地师来应付这种情况,因此骑兵部队并不是德军在泥泞和困难地形上可用的唯一兵力。在早期的战役中,德军仅限于凭借老式的进攻模式运用骑兵,而且当时德军拥有压倒性的空中优势。不过,即便在那时,德军的骑兵行动仍然是小规模的。有迹象表明,德军最高统帅部无意在正常的地形上大量使用骑马作战单位发动进攻,但他们确实打算在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在东欧和近东地区大规模组织此类部队开展保护和侦察活动。德军之所以作出这项决定,可能与出动摩托化和装甲装备的高昂花费和物资消耗问题有关:骑兵有能力在外国自给自足,特别是在农业化地区。德国骑兵的历史回顾一下德国骑兵的过去,可以为我们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骑兵的作战提供重要的背景知识。普鲁士骑兵从17世纪初期的不到1000把马刀发展到了1740年的约6000把马刀,在腓特烈大帝的统治下,普鲁士骑兵达到了其声誉的顶峰,并得到了最广泛和最成功的运用。在七年战争(1756年至1763年)期间,普鲁士骑兵在打赢一系列会战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不仅发起过勇敢的骑兵冲锋和迂回包抄机动,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通过掩护步兵撤退来防止灾难的发生。普鲁士骑兵在1866年的普奥战争中表现不佳,当时普鲁士军队发现,骑兵军(这是从拿破仑那里“复制”过来的)过于臃肿笨重。随后,普鲁士骑兵围绕着发挥更强的火力进行了重组,并在出色的战术指挥下在普法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初,德意志帝国的军队下辖46个骑兵旅,每个旅下辖2个骑兵团,每个骑兵团由5个骑兵连组成,其骑兵部队总兵力为69000人。到1914年,德国骑兵部队的实力扩充到了110个团,总兵力87000人,不过其规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没有进一步扩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骑兵在向西欧、波兰和罗马尼亚的扩张活动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在这些战斗中,其骑兵部队主要被用于侦察和掩护。在较小的程度上,德国骑兵还可以与堑壕战结合使用,并用于掩护1918年德军撤退期间的行动。有时候,德国骑兵也会骑着马迅速机动到关键地域后下马作战。上图:德军编制内有许多轻型师和山地师,这些部队大量使用畜力进行运输。由于这类部队以徒步步兵和畜力运输为主,因此他们在缺少道路的俄罗斯大草原以及崎岖多山的地形上非常有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德国总参谋部组建了新的德国国防军,以便在《凡尔赛条约》施加的限制被放松或解除时,能够迅速将德国国防军扩充为一支庞大而又强悍的现代化军队。拥有10万人的德国国防军由7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组成,每个骑兵师下辖5500人,包括6个骑兵团,每个骑兵团下辖5个骑兵连和1个骑炮兵营。可以预见,这种骑兵部队可以迅速适应和改换成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的编制。在1934年到1939年间,德国陆军的总兵力扩充到了52个师,其中有35个步兵师、5个装甲师、4个轻型师(机械化骑兵师)、4个摩托化师和4个山地师。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唯一的独立骑兵部队是第1骑兵旅。1939年9月19日,德国废除了骑兵部队,并组建了所谓的“机动部队”(Schnelle Truppen),涵盖了所有的GHQ骑兵、侦察、坦克、反坦克、自行车、摩托化和装甲步兵部队。1943年4月,“机动部队”一词被废弃,并成立了一支名为“装甲部队”(Panzer troops)的新部队,以统辖坦克和反坦克、重型突击炮、装甲侦察、装甲步兵和摩托化步兵等部队。骑兵并没有恢复其以前的独立地位,而是被吸收入步兵中,不过仍允许前骑兵部队的成员在其军服上装饰有传统的金黄色绲边,而且仍然允许原先的骑兵军官自称为骑兵。二战中的GHQ骑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独立骑兵部队的发展可以通过对以下四个类别的骑兵部队的描述而予以充分概括:战争早期陆军部队的骑兵(1939年至1941年)、党卫军的骑兵(1941年至1945年)、哥萨克骑兵(1943年至1945年)以及战争晚期陆军部队的骑兵(1944年至1945年)。德国发动战争时,其第1骑兵旅下辖两个骑兵团、一个混编骑兵团(部分机械化)、一个骑炮兵营、一个机械化侦察营和一个自行车营,其标准编制兵力为6200人和4200匹马。从战争的第一天开始,第1骑兵旅就以出色的表现参加了波兰战役,尽管在新型装甲师那更壮观、更别致的行动中几乎没有人注意到第1骑兵旅的战功。在第3集团军的指挥下(但并不隶属于该集团军麾下的某一个军),第1骑兵旅从普鲁士境内姆瓦瓦以北的集结区迅速机动到纳雷夫河,面对波兰军队激烈的抵抗,该旅参加了强渡纳雷夫河和布格河的战斗活动,并于战役的第12天抵达华沙以东地区。作为对波兰首都华沙发动大规模包围战的兵力的一部分,第1骑兵旅从正面和侧面进行了攻击,有时甚至远远冲在主力部队的前面,以切断波兰军队之间的联系。战争期间,这是德军成建制的骑兵部队唯一一次以“传统的”骑马作战方式攻击一支坚决抵抗的军队,并最终取得了胜利。波兰战役结束后,第1骑兵旅扩编为第1骑兵师。第1骑兵师是一个“正统”的骑兵师,拥有摩托化或半摩托化的侦察营、通信营、工兵营和反坦克营。1940年5月,编入第18集团军麾下的第1骑兵师在亚琛地区参加了闪击西欧的战役。在最初的推进中,德军骑兵位于集团军的右翼,他们先是穿越了比利时北部和西部,然后进入法国北部。不过,该师在战场上并未参加任何行动,直到战役的第二阶段,该师才与德军的装甲部队一起参加了强渡索姆河和塞纳河的战斗,后来到达了索米尔附近的卢瓦尔河畔。在这些行动中,该师在击败敌人以强渡重要河流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分割了许多士气低落的法国军队。德军第1骑兵师每天能够行进约70至90公里,在德军的一份报告中记载,在某次战斗中,面对发起攻击的40辆法军坦克,该师被认为摧毁了其中的34辆。在侵苏战争的前两个月,德国军队迅速推进时,第1骑兵师几乎一直在战线的中部地域内活动。此时,该师已进一步扩大到总共下辖6个骑兵团,这6个团可能被编成了3个骑兵旅。然而,在波兰和法国战役中,由于德军拥有制空权,并享有火力和机动性方面的优势,因此第1骑兵师使用的战术在这种情况下取得了成功,但这套战术在套用到俄国的作战环境中时显然不太成功。当德军在侵苏战争初期一路高歌并达到其胜利的顶峰时,第1骑兵师被撤出并派往纳粹占领下的法国。在法国,该师被改编为第24装甲师,之后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歼灭,但随后又在法国进行了重建。直到1943年下半年,德军才不再组建中队以上规模的骑兵部队。党卫军的骑兵党卫军被认为是希姆莱指挥的一个“精英”军事组织,在早期与国防军的竞争中,党卫军便对骑兵产生了兴趣。1941年,普通党卫队(可视为党卫队的“非军事化”分支或组成部分)拥有23个骑兵团,每个骑兵团下辖5至8个骑兵连。这些骑兵单位的主要目的是开展马术训练和警察活动。侵苏战争开始后不久,一个下辖两个骑兵团的党卫军骑兵旅被派往前线,该骑兵旅主要在战线的中部和南部地域参加战斗,其还与战线后方的游击队进行战斗。1942年,该骑兵旅进行了扩编,并被改编为一个党卫军骑兵师。作为一支具有较高战斗素质的部队,该师参加了解救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的战斗,尽管解围行动最终失败。除参加过几次掩护侧翼以便让德军撤退的苦战外,该师还参加过哈尔科夫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战斗,尽管这些战斗最后都失败了。1943年下半年,这个党卫军骑兵师先是撤至波兰,然后撤至南斯拉夫。1944年3月,该师作为“胁迫力量”的主力之一进驻匈牙利,以确保匈牙利继续捆绑在纳粹德国的战车上。在匈牙利,该师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骑兵团及骨干人员,该团与另外两个骑兵团一同组建了党卫军第22骑兵师。上图:1941年在东线服役的党卫军骑兵旅是一支精锐部队,与其他党卫军部队的装束一样,他们也有独特的制服和装备。最初,党卫军骑兵师都是按照相同的编制组建的,每个骑兵师下辖三个骑兵团、一个机枪连、一个重武器连和一个师指挥部连、一个下辖三个轻型营的骑炮兵团、一个自行车营、一个反坦克营、一个部分实现了摩托化的通信营、一个部分实现了摩托化的工兵营,外加一个摩托化后勤保障团,全师标准编制兵力约为1万人。虽然其主要是针对南斯拉夫游击队而分成一个个小的战斗群而作战,但这第一个党卫军骑兵师仍然保留着其支援武器,包括装备有32门105毫米榴弹炮和4门150毫米榴弹炮的野战炮兵,装备有20毫米和37毫米高射炮的防空部队,以及装备有35门75毫米或88毫米反坦克炮的反坦克部队。步兵武器包括30门81毫米迫击炮、4门苏制120毫米迫击炮、213挺轻机枪和42挺重机枪。上图:党卫军骑兵师的特征是装备精良,并且拥有充足的支援武器。上面这张照片显示的是1941年在俄国作战的第一个党卫军骑兵旅麾下机枪连的一部分,并显示了马匹运输的优越性:在那些没有工兵帮助机动车就无法通行的地形上,马匹却能毫无障碍地通行。在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的崎岖地形上,这两个党卫军骑兵师共同进行了防御作战。德军可能曾打算将其编组成一个骑兵军,但由于战事紧迫,这项工作从未变成现实,因此这两个党卫军骑兵师是受党卫军第9山地军的指挥控制。这两个党卫军骑兵师在战斗中一路退到了布达佩斯,并与其他德军部队一起被包围在了这座城市里,直至最终于1945年1月被歼灭。逃出的残余人员与补充的人员一起,组成了新的党卫军第37骑兵师,但这个师从未达到齐装满员过,而且在奥地利境内与苏军进行的最后的混战中,该师也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哥萨克骑兵从1942年夏天开始,作为德国利用前苏军人员(战俘和逃兵)政策的一部分,在南俄地区作战的第1装甲集团军的指挥下,德军成立了许多独立的哥萨克骑兵中队和骑兵连。在德国军官的指挥下,这些部队成功地进行了远程侦察,并在顿河下游和高加索北部的草原上对苏军的战线后方进行了突袭。不过,在德军于1942至1943年冬季的撤退期间,他们发现这些由外国人组成的部队并不是太可靠,于是所有这些部队都被转移到了波兰。第1哥萨克骑兵师于1943年5月1日正式成立,该师于当年10月被调往南斯拉夫,以保护德国的交通线路,特别是从锡萨克延伸到布罗德的重要的铁路线。上图:在德军中服役的哥萨克骑兵部队的支援火力很弱,他们只能依靠增加骑兵数量来加强力量。上面照片中的这些哥萨克骑兵手持标准的德制步枪,但在德军中服役的哥萨克骑兵也使用缴获的苏制武器。哥萨克骑兵师的战斗力依赖骑兵本身,因为其得到武器火力支援的能力很弱。最初,第1哥萨克骑兵师下辖两个骑兵旅,后来扩充到三个骑兵旅,每个骑兵旅下辖两个骑兵团。在一个骑兵团下辖的两个中队中,其中一个有可能是骑自行车机动的。每个中队下辖三或四个骑马或骑自行车的连队,外加一个机枪炮兵连。骑兵团拥有一个重武器连。尽管德军指挥官向上级抱怨说,要让这些哥萨克骑兵部队维持军纪和保证忠诚度很困难,而且南斯拉夫民众也痛恨该师犯下的暴行,但这支部队还是成功地执行了专门分配给他们的任务,直到德军于1944年下半年开始撤出巴尔干半岛为止。此后,第1哥萨克骑兵师被拆分为第1哥萨克骑兵师和第2哥萨克骑兵师,这些骑兵部队被吸收到党卫军中,后者还成立了党卫军第15哥萨克骑兵军来控制它们。1945年3月,党卫军第15哥萨克骑兵军开进斯拉沃尼亚,担负起了保护德国E集团军群的左翼免遭苏军进攻的新任务。1945年4月下旬,德国E集团军群迅速向西北方向的奥地利边境地区撤退,这支党卫军哥萨克骑兵军也随之一同撤退。在战争的最后的狂热日子里,这个骑兵军不仅表现出了出色的机动性,还在于其人员对被俄国人俘虏这一点抱有深深的恐惧,因此,该军是最早到达奥地利并向西方盟军投降的部队之一,后来其又被转交给了红军。战争晚期陆军部队的骑兵1944年年初,德军决定恢复使用独立的骑兵部队,作为掩护在东线不断开展的撤退行动的手段。战争早期的骑兵旅在1945年2月升格为“骑兵师”,并组建了一个骑兵军。每个新成立的骑兵师下辖两个骑兵团,每个骑兵团下辖两个骑兵中队,外加一个骑炮兵团(下辖三个营)、一个部分实现了摩托化的通信营、一个装甲侦察营和一个工兵连。由于只配备了24门105毫米火炮,因此这些陆军骑兵师的炮兵装备比党卫军骑兵师的要弱。另外,在战争晚期的陆军骑兵师中,120毫米迫击炮的数量增加到了24门,还有30门81毫米迫击炮和72具反坦克火箭筒,39门75毫米或88毫米反坦克炮,347挺轻机枪,29挺重机枪和19门20毫米防空炮或速射机关炮。除了骑马的骑兵部队之外,这个骑兵军还指挥着机械化部队。在整个1944年夏季和秋季,该骑兵军在东线进行了激烈的防御战,其主要战果是成功地掩护了第2集团军的北翼,当时后者正在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地区占领重要的阵地。随后,这个骑兵军被调往更偏北的较为平静的地段,置于第4集团军的指挥之下;最后,在1945年年初,该骑兵军转移到了匈牙利西部。该军在奥地利城市格拉茨附近迎来了战争的结束,当时该军麾下有第2骑兵师、第4骑兵师、第23装甲师和党卫军第16装甲掷弹兵师。二战中的建制内骑兵力量德国的军事学说一直高度重视让所有的梯队都开展强大和富有进攻性的侦察活动,以此作为部署和作战的基础。侦察活动的范围从空军、大型骑兵或摩托化部队开展的远距离战略侦察,到由步兵排的四五个人组成的小组不断开展的局部巡逻。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准备时,德军最高统帅部向除海防和其他“静态师”以外的每个师都配属了一个满编的建制内侦察营,这个侦察营的组织编制在几乎所有的德国步兵师中都是相同的,并且直到1943年都没出现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只是有些侦察营倾向于用自行车代替马匹。这个侦察营基本上由一个骑兵连、一个自行车连、一个重武器连和一个通信排组成,其中,骑兵连下辖三个排(每排下辖三个骑兵班)和一个重机枪分队。重机枪分队装备有21挺重机枪,每个骑兵班装备有1挺轻机枪。骑兵连总人数为205人,拥有213匹马和3辆马车。上图:德军部队建制内的骑兵力量包括常规步兵师的侦察营和步兵团中的骑兵。上面照片中的这些骑兵身穿普通的步兵军服,除了马裤和高筒靴。1943年,德军建立了一种新型的、规模较小的步兵师,在这种新型步兵师中,侦察营被一个名为“燧发枪营”的突击步兵分队所取代。这个“燧发枪营”的一个连骑自行车作战,其余的人则骑马作战。这个营既要作为师级侦察部队使用,又要作为师麾下所有三个步兵团的预备队营——这种新型步兵师的每个步兵团实力都减少到了两个营。德军还尝试过成立规模更小的师级部队,但这个“燧发枪营”在1945年型的师中被恢复,不过取消了马匹,并让整个营都骑自行车作战(重武器分队除外)。对这个师级侦察营的使用遵循了当时骑兵战术的通常原则,这些部队被积极而又熟练地用于反侦察、掩护、保障侧翼和掩护撤退。上图:战争快结束时,在德国步兵师的侦察部队中,逐渐用自行车取代了马匹。上面的照片显示了在北极地区活动的一支成立较早的自行车部队,注意覆满冰雪的地形。另外,在德国陆军中,尽管不是严格地属于骑兵部队的一部分,但每个步兵团的团部连下属的那个骑马作战排却被用来作为全团机动的尖兵,如在行动前后展开侦察、执行掩护和保障侧翼任务等。这个骑马作战排由三个班、一个排指挥部和后勤保障人员组成,总共有31人和31匹马。在战争后期的行动中,一些排的马匹被自行车代替,这种用自行车替换马匹的情况发生在了“国民掷弹兵师”和1945年型的所有师中。总结很明显,哪怕是获得了对高加索油田的完全控制,除非获得比德国人预期更多的丰富的液体燃料来源,否则德国陆军的大部分部队将继续依赖马匹的拉动。汽车生产能力也会影响德军的摩托化程度,即使没有战争的影响使德军采购汽车的情况复杂化也是如此。当然了,在像德国这样的经济体中,以美国那种规模大量提供机动车辆是不可能的:在德国,不存在像美国那样普遍的大规模汽车生产工业,而美国的这种生产方式必然会导致以较低的单位成本实现快速的批量化生产。经济因素在战争后期德军独立骑兵部队的“复兴”中也发挥了作用,这一点由于盟军空袭的影响而加剧。不考虑其他原因,马匹被德军重新投入战场是因为,其提供了一种运输方式,而这种运输方式除了饲料以外不会造成其他物资的采购短缺。在重新重视骑兵的决定中,对其战术实用性的权衡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由于骑兵学校的解散,导致德军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培养出新的骑兵军官,再加上在战争初期德国战争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德军实际上放弃了GHQ骑兵,所有这些都表明当时德军的大趋势是完全放弃独立的骑兵部队。后来,随着战事的发展,可能导致德军重新考虑其对骑兵的态度。在战争早期,苏联骑兵也经历过一些初期的负面影响,但苏军后来迅速调整了其军事学说、战术和技术,使之能够适应这场正在东线进行的战争。德军也发现了使用独立骑兵部队的优势,特别是在清剿通常活动在崎岖地形上的游击队时。希姆莱在1943年10月的一次机密讲话中暗示,在公开的战争行动结束后,将尽可能地建立“机动前沿”,要训练德国年轻人并加强他们对当地人口和“远古野蛮人”的治安管理能力。这种情况可能需要在广袤而又荒芜的草原荒野上广泛使用骑兵。希姆莱可能也认为,比起动感十足的汽车,马匹能够更好地“提高德国青年的韧性”。显然,希姆莱打算将骑兵用于战后的“治安战”,而不是在与装备有各种武器和军兵种的敌军进行全面战斗时将骑兵投入使用。就运输和骑兵部队而言,德军对如何使用马匹的教训似乎很简单:如果存在使用马匹的部队,那么他们会形成一个“核心”,如果经济因素和地形条件要求广泛使用畜力,那么可以以这些部队为“核心”迅速进行扩充。似乎没有什么硬性规定可以确定军队何时可能会觉得需要用到骑马的部队,因为这种需求是基于对经济因素、地形条件以及部队战斗力的估计。从德军和其他外国军队的经验来看,很明显,马匹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被取代。二战结束后初期,倘若允许德国人再次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那么很可能仍然会包含骑马作战的骑兵部队,哪怕只是为了保留德国骑兵的骄傲传统,以及他们那句座右铭:“人间乐土在马背上。”(德语:Das Paradies der Erde liegt auf den Rucken der Pfer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