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真正强大的人,是一半君子一半小人
曾国藩早年为官的时候心直口快,遇事不懂得变通,因此失去了很多好友。甚至因为自己的桀骜不驯得罪了皇帝,这为他日后的仕途埋下了不少隐患。
在一次次被针对中,曾国藩终于下定决心好好说话。经过自己的反思与觉悟,他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谦逊周到,每每都能照顾到别人的情绪,因此他逐渐在官场上游刃有余。
正如后来他在家书中所说的那样:
近年来体会到天地之道,要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会萎靡不振,太刚则容易招致折断。
这也是曾国藩后来的处事之道。
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
中国有这样句俗语:“狭路相逢勇者胜。”其实很多时候如果君子和小人正面交锋的时候,往往是小人获胜君子吃亏。因为君子在做事情的时候会受到一些规则、道德或是自身高标准要求的束缚。
小人恰恰相反,他们做事情的时候都是全凭喜好,能够豁出面子,只顾己私,不管做什么都有一些自己取胜的歪门邪道。
虽然说小人的行事风格常常令人不齿,但是不得不说往往这样做事才最容易接近成功。
《大戴礼记》里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意思是君子不但对自己严格,对身边的其他人也严格,这样就会导致君子明面上的人际关系比小人差上一筹。
因此在很多事情上,君子和小人竞争的过程中君子总是略输一筹。
《周易·泰卦》里有这样一段话: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真正厉害的人,往往需要做到一半君子,一半小人,同时具备君子和小人这两张面孔,才能凡事做到最优。
古人云:“君子怀德,小人怀惠。”
君子之所以常常在很多事情上输于小人,并不是因为小人在某些方面比君子厉害,而是因为君子有高尚的情操,胸襟坦荡。
但君子的行为固然高尚,可因为总是一昧清高,这也是他们的薄弱之处,在灾祸来临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帮助他。
小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深谙人性的弱点,明哲保身是他们处世的前提,喜欢奉承恭维,喜欢营建自己利益的小圈子。
但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小人有难处的时候,因为利益所在肯定就会有人帮助他。
一个真正的高人,往往都会做到外小人内君子。
这才是高明之人处世的必杀技。
白面奸臣曹操把“外小人内君子”演绎到了极致。哪怕《三国演义》如何捧刘贬曹,这终究改变不了一个历史真相,那就是三国纷争中,笑到最后的人是曹操。
刘备的宽厚,诸葛亮的仁德,关羽的义薄云天,赵云的忠贞不二,这些优良的品德并没有给蜀国带来成功。
曹操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小人做到了五成。
他的奸诈都是用在政治斗争之上,对于治下的百姓,曹操做到了“仁德圣慈”。
《菜根谭》云: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愤世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意思是能取得成功的人,都是谦虚又懂得变通的人,而那些失去成功机会的人,都是执拗任性之人。
只有学会刚柔并济,这样的人做事才能更容易取得成功。正如鲁迅所说:“古之成大事者,必是北人南相,南人北相之人。”
作家伍尔芙也说过:“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很多人可能觉得做一个一半君子一半小人,就是要让自己内心充满阴谋诡计,其实恰恰相反。
只要在行事上多一些出其不意的手段,保证自己的内心像一个真正的君子一样不越过道德的底线就好了。
这样的人在遇见真正的“小人”的时候才会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不会盲目,而是会真正地凭借自己的“小人之心和君子之义”打败小人。
人要想成大事,首先要学会厚黑,而厚黑的精髓就是做人要学会一半君子一半小人,既不刻板也不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