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下法辨证——大小承气,土瓜根散,猪胆汁

阳明二十三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伤其津液,微觉心烦,小便数行,大便因硬者,此将来之大承气证。宜早以小承气汤和之,即愈。

1 误伤津液,胃中偏燥者,小承气汤,轻下和胃之义。土燥则小便数大便硬,此为一定之理。

论;简单区别下承气三方。

调胃承气汤,调腑阳之偏盛,盛而不实,早下调之,以防变实。

小承气汤,胃腑湿热,壅满不通,急不能待,轻下和胃。

大承气汤,阳腑实证,实则实治,下之泻热。二十八条也有解。

观太阳六十三条,得里未和者,然后下之,总是和里之义,阴阳和则病愈,即使虚阴虚阳和,也能愈。

阳明二十四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1 阳明病,不吐,不下,而心烦者,则知胃阳原盛也;所谓正阳阳盛也,正阳阳明,一因表郁,则腑热独盛;调胃承气汤下胃阳偏盛,以和里阴。燥土耗伤津液则烦,心烦即谵语之根,甚则谵语。

阳明二十五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本自汗出,又重发其汗,热随汗泄,病已差矣,尚微烦而不了了者,此过汗亡津,胃中干燥,大便必硬。当问其小便一日几行,若小便前多而今少,则大便必不久出,以津液还入胃中,肠胃滋润故也。

1 热随汗泄,病已差矣,但亡津内燥,故有微烦,知胃中干燥,大便干硬。前小便多而今少,则知津液还胃中,不久必大便也。

按;中医辩证,必问大小便,颜色次数形态,此为问诊必问要点。小便数则大便必硬,一定之理,来反推论小便少者,津液还胃,知不久必大便。

阳明二十六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与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本自汗出,若又发其汗,或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非胃热土燥可比,大便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结而不下,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土瓜根汁,入少水,筒吹入肛门,大便立通)及与大猪胆汁,皆可为导也。

1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无水之义),区别于胃热土燥,虽硬不可攻之。一定不可攻,“当”须自欲大便,结而不下,宜蜜煎导而通之。土瓜根及与猪胆汁皆可为导。

阳明二十七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1 足趺之动脉,名曰趺阳脉,专候胃气,浮则胃阳强,涩则脾阴弱,浮则气盛,涩则血少,血虚木郁,风木疏泄,则小便数,膀胱津枯,浮涩相合,津亡水枯,大便则难也,土燥则胃阳之强,必约脾阴,麻仁丸主之。麻仁丸,泻胃阳之强,滋脾阴之弱。

2 阳明八,自太阳来者,谓之太阳阳明也,小便数者,膀胱津涸,脾胃失润,水枯土燥,则大便难也。因而脾气约结,粪粒坚小。

3 脾为化血之源,胃阳强则脾阴弱,涩则血少,木郁疏泄,小便数则膀胱水枯,土燥胃强,必约其脾(《金匮》卷二,风寒十九,热在中焦)。脾胃属土,亡津燥盛,其脾为约,故为脾约,师言土燥水枯之义,膀胱水枯,阳明土燥也,本条之涩,血少脉涩脾弱。

外感胃阳偏盛,约其脾阴,麻仁丸证。阳明病,

外感胃阳偏盛,伤其少阴,黄连阿胶证少阴病,

外感胃阳腑实,克其三阴,大承气汤证。(阳明病+名为少阴病者)

阳明二十八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与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1 得病二三日,脉弱者里虚不实也;无太阳表证之寒热证,也无少阳之表往来寒热;烦燥者,胃腑湿热薰冲也,心下硬者,胃气上逆,胆经不降,经气痞结胃口也。此无少阳表证,而此烦燥,则属阳明,此心下硬,是胃逆遏其甲木也。至四五日,虽能食,与小承气汤一升,轻下胃腑湿热壅满也,微和胃气,令烦燥稍安。利下湿泄,至六七日,腑热盛时,与承气汤一升以利之,则腑热泄矣。

  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湿无泄路,必大便不硬也,胃中湿热壅满,必不能食;虽不能食,但初头硬,后必稀溏,未定结硬,不可攻之,攻之必溏。须小便利,湿泄有路,湿退燥实,屎定全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2 本条阳明病,因脉弱胃虚,而出现的各种杂象。以及大小承气汤攻胃的法度,教辩证论治也。

脉弱者,胃虚之义,阳明病,脉弱胃虚,阳腑不实也。脉弱胃虚,胃气不降,则甲木经气壅遏,痞结胃口,心下硬满,此无少阳往来寒热之表证,故非为少阳之经柴胡证也。脉弱,胃虚之义。阳明病脉弱,故腑病而未实也。阳明壅满郁其少阳上逆证,戊土逼遏甲木之义,少阳与阳明,合则两利,斗则两伤,木能克土,土也遏木,胃降胆随,胃逆则胆逆,则胆胃互遏之义。故阳明四十,脉有胜负,但病则两伤。阳明病脉弱,腑病而未实之义。

3 本条的重点在辩证与治法上,勿以阳明证而为少阳经证,勿以阳弱而畏用小承气汤,勿以不大便即用大承气攻之。以小便而辩大便。

4 本条在对比承气汤三方;阳明病阳弱不实,湿热壅满,而用小承气,阳明腑热而未实而用调胃承气,阳明腑成实而用大承气。(二十三条有解)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0)

相关推荐

  • ​二十、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亡)〔出〕,胃中(躁)〔燥〕,大便必鞕,鞕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原文213

    ​二十.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亡)[出],胃中(躁)[燥],大便必鞕,鞕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原文213 [郑论] 按因汗出以致谵语,大便鞕者,胃(躁)[燥]也 ...

  • 《伤寒证治准绳 第2部分》 明·王肯堂

    `桂枝附子汤方桂枝(去粗皮四两)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生姜(三两切) 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成 风在表者散以桂枝甘草之辛甘湿在经者逐以附子之辛热姜枣 ...

  • 冯世纶:《伤寒论》第214条大小承气之辨

     对<伤寒论>第214条,后世注家多以条文无误做解说,经方学家胡希恕先生在早期亦如是,但后期认为条文有误,曾做反复探讨,二十年的研究成果对后人深有启迪.今整理其研究笔记以飨同道. 214条 ...

  • 《伤寒温疫条辨》——承气解毒汤

    清·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卷五. [组成]白僵蚕酒炒,三钱全蝉蜕十个黄连一钱黄芩一钱黄柏-钱栀子一钱枳实麸炒,二钱五分厚朴姜汁炒,五钱大黄酒洗,五钱芒硝另入,三钱甚至痞满燥实坚结非常,大黄 ...

  • 《伤寒悬解》阳明病——蜜导煎,土瓜根散,麻仁丸

    阳明二十五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 ...

  • 经方:土瓜根散(月经隔月来)

    土瓜根散 [原文] 土瓜根 芍药 桂枝 蟅虫各三两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 ...

  • 土瓜根散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土瓜根散 <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带下[1]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2]者,土瓜根散主之.(金匮妇人杂病:10)土瓜根散方:阴癞肿[3]亦主之. 土瓜根芍药桂枝?虫各三 ...

  • 金匮要略土瓜根散方原文、配方组成与方解

    土瓜根.芍药.桂枝.?虫各三份. 上四味,杵为散,调服方寸匕,日三服.阴颓肿亦主之. 方解:土瓜根为一苦寒驱瘀药,与?虫合用驱瘀消炎,复用桂枝.芍药以调荣卫而治腹满痛,故治瘀血有热而腹满痛者.阴颓即阴 ...

  • 土瓜根散方证学习笔记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土瓜根散方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土瓜根散. 全国 ...

  • 跟大师学经方之土瓜根散

    [方名]土瓜根散. [组成]土瓜根.芍药.桂枝.䗪虫各三两(各9克). [功效]化瘀通阳,调理气血. [适应证]妇人阳郁血瘀证 :经行不畅少腹满痛或刺痛.经行一月再现,经量少,色紫有块,带下色紫,恶寒 ...

  • 《伤寒悬解》承气汤应用,三条辨证提纲

    阳明二十九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此但初头硬,后必溏,攻之必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