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产融合发力,梅州南药突围大健康产业,飘香益万家

原标题:

南药飘香益万家沃土生金促发展

梅州提出发展以南药种植、生物制药等为主的大健康产业,力争2025年产值达500亿元以上

正值秋高气爽的季节,在百岁山郊野公园,很多市民喜欢沿着石阶登高。周围茂密的绿林中不时散发着清香,原来在这1.33平方公里的公园里,藏着几十种南药药材。

南药牛大力全身是宝,其叶、花、根茎、果实可制成20多种养生保健产品。(张柳青 摄)

位于粤东北地区的梅州市,山环水绕,气候温和,土质富含硒元素,为南药种植提供“沃土”。千百年来,梅州客家人民保持着种植、食用南药的传统,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筑牢了根基。

健康产业是朝阳产业、幸福产业。在近期召开的梅州市委七届九次全会上,提出谋划八大特色产业集群,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的目标,其中提到要以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发展以南药种植、生物制药、现代医疗、健康养生为主的大健康产业,力争到2025年产值达500亿元以上。

发展大健康产业,梅州正当其时。借力生态禀赋和资源优势,促进南药三产有机融合,朝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最美后花园”“最佳康养地”的目标,梅州迈出有力步伐。

一产迎新机

打造“百万”中草药种植基地示范工程

“这小小一株牛大力,利润率可达200%。”在兴宁市径南镇陂蓬村油茶种植基地,广东红利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祝赞,俯下身来,扶起沿地“爬行”的牛大力向记者介绍道。

牛大力又被称为倒吊金钟、大力薯,为药食同源的药材,有补虚润肺、强筋活络的作用。时常用于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肺热、肺虚咳嗽、肺结核等疾病治疗,人们也将其用于煲汤或制成零食食用,作为保健食品。

牛大力全身是宝。刘祝赞介绍,牛大力每年夏秋交替的季节开花,可制成花茶,叶子可制成叶茶、凉茶等产品,深埋地下的薯则可以做成药材、薯片、薯茶,还可提炼成油。“市场上由牛大力制成的产品多达20多种。”

近年来,梅州许多企业加入到南药种植的行列中。图为广东红利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祝赞查看牛大力生产情况。(张柳青 摄)

4年前,刘祝赞考虑要为企业发展寻找可持续的产品。他看到中医药产业的广阔市场,选择了多种中医药材作为试验品,其中种植了50亩牛大力。2019年成熟后的牛大力净利润100万元,让刘祝赞看到了牛大力的市场潜力。

去年,刘祝赞在其油茶基地扩种千亩牛大力。近日,记者走进该油茶基地,只见位于油茶之间的牛大力绿叶繁茂,白色的小花点缀其间,部分根茎处已长出了小薯。

“山多气温高的梅州十分适合种植牛大力。”刘祝赞介绍,目前梅州五华、丰顺等地皆有牛大力种植基地。“牛大力需要在不会下雪的高海拔地区才能种植,目前资源稀缺,而市场需求量大,可以说产业发展潜力无限。”

青山绿水二十万顷,生态经济潜力无限。绿水青山环绕的梅州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富硒土壤地带占总面积的52.3%,十分适宜种植中草药。

而客家人民自古有种植南药的传统。自客家祖先定居梅州以后就有在屋前屋后种植野菊花、金银花、山药、佛手等中草药材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梅州境内有中草药1800多种,属全国和省重点品种282个,占普查品种的61%。

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了滋养南药的沃土,而南药也赠予勤劳客家人经济收益。

深秋时节,进入平远县石正镇,广东华清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南药梅片树种植遍山皆是,一路绿树夹道,散发着独特的淡香。

梅片树又叫龙脑樟树,原产于印尼苏门答腊群岛。这种通体翠绿、散发清香的树种可以提炼出天然冰片,既是珍贵的药材,也是稀有的香料。在古代,它是昂贵的皇家贡品,如今它成了村民们的“摇钱树”。

梅州有悠久的南药种植历史,据统计境内有1800多种中草药。图为平远梅片树育苗基地。

“再过不到两个月,梅片树就能按期采收了。它种植管理比较简单粗放,且市场需求大,不愁销路,一亩起码有2000元收入。”石正镇马山村村民凌育权笑着说。在马山村,像他一样的树农还有20多户,种植总面积达到千亩,还辐射带动周边500多户农民就业。

梅片树、红豆杉、仙草、牛大力、沉香、五指毛桃、岗梅……梅州市各县(市、区)均有种植南药,种植面积较大的县(市、区)有平远、梅县、五华、丰顺。据梅州市农业部门统计的数据,2019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5.5万亩,产量14.6万吨,产值11.9亿元。2020年预计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6万亩,产量14.9万吨,产值12.1亿元。

“到2022年,带动南药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建成优质中药材示范基地20个以上。”《梅州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于8月底下发,其中提出要打造“百万”中草药种植基地示范工程。梅州南药种植迎来发展新机遇。

二产提速度

今年前9月中医药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23.81%

位于五华县县城工业区的广东康和药业有限公司加工厂里,工人们正在忙碌地操作着。厂房正厅李时珍铜像两侧,“许可赚钱,不做假药”的横幅时刻警醒着工作人员。

该公司的董事长郑文喜是普宁客家人。普宁市有个名闻遐迩的中国(普宁)中药材专业市场。在当地从事药材行业的人很多,郑文喜的第一桶金也是由在家乡普宁做药材销售得来。

2012年通过招商引资,郑文喜卖掉了普宁的药厂,在五华重新建设新厂。

为何放弃正欣欣向荣的事业,在陌生的城市重新开启创业生涯?郑文喜说,普宁药材加工、销售已处于饱和,而梅州正处于发展的开端,机遇和前景广阔。“梅州南药资源丰富,在梅州办厂接近原料地,减少了很多的成本。而且梅州近年来十分重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倾注全力打造生态、大健康产业,留给我们中医药加工业发展的空间很大。”

今年,广东康和药业有限公司投入300多万元,新建药食同源生产车间,并在厂区用能当药的花、草、藤、木绿化花圃(百草园)、环厂铺水泥路,既美化了环境,又科普了中医药知识。

郑文喜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在五华建立集中医看病、中医推拿、按摩、针灸、中药膳食、中药房、健康产品大卖场、中医药展示与传播于一体的“国医(药)馆”。“如今梅州的交通越来越方便了,到梅州养生的理念将会逐步实现。”

同样选择梅州建厂的还有广药集团。依托梅州仙草等道地中药材优势,广药集团投资8.4亿元建设全球最大的王老吉凉茶原液提取基地和华南地区最大的采芝林中药产业化生产服务基地。

南药展示馆科普南药知识,受到市民关注。(受访者供图)

王老吉项目投产后每天可提取药材70吨以上、年产值约6.5亿元,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梅州建立仙草GAP规范化种植基地近万亩。而采芝林项目预计年生产中药饮片1.2万吨,产值约4亿元,将促进梅州地区传统中药材种植产业向现代化的中药饮片供应、生产、科研、物流全产业链升级。

外来企业纷纷落地,本地药企加速发展。梅州嘉应制药、明珠药业、康奇力、五虎山等企业发展几十年甚至近百年,有的成立于二十世纪初,成为梅州中医药产业的骨干龙头企业。知名产品双料喉风散、八宝惊风散、人参卫生丸等受国家专利保护、国家中药保护,家喻户晓、远近闻名。

据梅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有已生产中药工业企业15家,其中规上企业7家,包括4家中药制剂生产企业和3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

今年1—9月,全市中医药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81%,其中规模以上中医药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65%。

按照《梅州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的规划,梅州市将构建中医药产业园区,实施中药“名企”培育工程。在未来两年,重点引进发展广药集团、中国中药、香雪制药等3—5家实力雄厚的知名中药企业。中医药加工及制造业正提速发展。

三产促融合

“中医药+”打造康养大健康产业

在百岁山脚下,宽敞的塑料棚中,整齐摆放着巴戟天、五指毛桃、金线莲等苗芽,它们在组培后移植此地,进行进一步的养殖和观察。

塑料大棚的对面是南药的组培室,一个个透明的玻璃瓶中,嫩绿的枝丫从组培液中挣脱出来,向上生长。组培室背靠的大山上,工人们正在修建登山道路,不远处的南药科普基地的建设工地上,也有不少工人在忙碌工作着。

通过科研手段,让南药健康发展。图为组培室里的南药苗。张柳青 摄

“我们将依托百岁山的自然资源和南药的研究培养,打造南药科创示范园。”梅州市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负责人张冬生介绍,南药科创示范园集种植、休闲养生、南药膳食、南药知识科普为一体,计划于明年对外开放。

梅州“5311”绿色产业体系,其中之“1”就是着力打造大健康产业。发展大健康产业,需要中医药全产业链条做支撑。

以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优质的南药资源为载体,梅州市鼓励发展养生度假产品和健康旅游产业,促进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雁山湖国际花园度假区、南寿峰旅游景区、鹿湖温泉度假村及热矿泥温泉山庄等景区初具规模;潮客小镇、客都人家、客家世界等一批康养文旅项目加快推进……在梅州市各县(市、区)均建设有以地方南药特色为基础的旅游康养项目。

深秋的早晨,天气微凉,在梅县区南寿峰健康产业园里的南药基地,草药在微风中轻轻摆动,香气扑鼻。在绿林包围中,喝一口红豆杉茶,尝一啖红豆杉骨头汤,养生又健康。

借助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梅县区南寿峰健康园建立了中药博览园,园内展示近千种南药种植资源和北药标本。

南寿峰健康产业园还建有养生(治未病)基地、客家文化展示长廊等,将中医药养生文化与客家文化相融合,打造出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园。

以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优质的南药资源为载体,梅州市鼓励发展养生度假产品和健康旅游产业。图为瑞山生态旅游度假区。(袁群华 摄)

“当前,从国家到地方都大力支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南寿峰主要通过中医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探索一条适合梅州本土企业发展的路径。”梅州南药协会会长、南寿峰健康产业园负责人张京维说,中医讲究“治未病”,在亚健康不断威胁着人类健康的今天,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空间很大。希望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梅州中医药资源,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条。

第一、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旅游康养产业打下了基础。发挥“世界长寿之都”优势,梅州探索创新产业融合机制,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制造、养生保健、文化旅游、“客家菜师傅工程”等深度融合,推动中药产业与乡村振兴相融合,结合特色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具有中药特色的生态农村。

按照相关方案,梅州将建立中医药客家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中医药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产业集聚区,打造客家“中医药+长寿”文化品牌工程。

“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旅游”“中医药+美丽乡村”“中医药+客家菜师傅工程”……作为利民、惠民的生态绿色产业,大健康产业在“世界长寿之都”梅州正加速形成。

■记者观察

发展大健康产业梅州未来可期

在梅州地区,每日的汤饮中,总少不了南药的身影。五指毛桃、石参、铁皮石斛等是传统客家菜中的重要食材。南方地区具有多瘴气等地域特色,依山而居的客家人,会将中草药材放至门旁厅内,以达到去瘴气、驱蚊虫的效用。

可见,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中医药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中医药健康产业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支撑组成部分,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民间基础,越来越受重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通过科研手段,让南药健康发展。图为组培室里的南药苗。(张柳青 摄)

梅州林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适宜、群众基础深厚,发展中医药产业大有可为,但良好的资源优势,还并未转化为强劲的发展优势。

目前而言,梅州中医药产业仍处于探路阶段,南药种植规模不大,仅占全省南药种植347万亩的零头,且缺乏响当当的道地药材。而像同处于粤北地区的云浮,仅肉桂种植一项就达50万亩左右。

此外,梅州广药、香雪制药等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尚处起步阶段。本土企业规模不大,创新研发能力不足,品牌影响力较小。本地中医药骨干人才流失较多,基层实用中医药人员断层较为突出。

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产业发展的“拦路虎”,不能讳疾忌医、视而不见。

今年8月底,梅州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梅州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下称《实施方案》),且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要求按步骤、按分工,加快方案的落地实施。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2年,基本建立促进全市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加快发展的机制体制,围绕“三个推动”和“三个加强”的目标,加快促进全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其中“三个推动”中提到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让中医药产业发展有方法可依,路可循。

按照《实施方案》,梅州着力培育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将在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融合发展、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强化产学研对接、繁荣发展客家中医药文化等方面下功夫。

蓝图已定、目标已明,关键是抓落实。众人拾柴火焰高,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做好中医药发展的各项工作,梅州的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