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离家60载,去世前曾3度想回家乡看望家人,为何从未如愿?

前言

战神粟裕作为十大大将之首,自19岁离家后,经历枪林弹雨23年,在离家60载后去世,而这么多年却从未回过一次家,这是为何?

   粟裕自少年始就励志成豪侠

与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出身贫寒不同的是粟裕出生在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之中,其祖父拥有100多亩的土地,还做着木材的生意,基于那个时代的社会条件而言,粟裕的家庭算是有钱有势的那一种。

少年时期的粟裕好学上进又聪明伶俐,又尊敬长辈,最重要的是他对待家里的家丁和长工也很随和,一点少爷的感觉都没有,在闲暇时候,粟裕就很喜欢长工在一起,听他们讲述故事。

其中有一个长工名叫阿陀很受粟裕的喜欢,因为对方讲述的故事大多都是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的事例,渐渐地这些英雄的侠义精神也在年少的粟裕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随着听的故事越来越多,这颗“种子”渐渐长成了一颗“大树”,让粟裕下定决心成为一名要替天行道的豪侠。

也正是在阿陀故事的吸引下,粟裕开始了自己的习武生涯。在每天上完学之后,他就会到自家的练舞场地舞刀弄枪起来,虽然没有武术指导老师,但是依旧无法阻挡他对豪侠的向往,干脆就叫来阿陀一起连起来,二人在互相切磋,不管是夏天的闷热还是冬天的严寒,都无法阻止粟裕的步伐。

在长辈眼中,粟裕锻炼武术只不过是为了强身健体,但是只有执着的粟裕心中清楚自己苦习武功是为了成为豪侠,而粟裕也正是因为在是非分明的家住和长工阿陀的影响下,他才从小就懂得乡民们的疾苦,也对横行乡里的那些恶徒恨之入骨。

粟裕的父亲在当时属于旧知识分子,虽然说重视粟裕的教育,但是却常常强迫着粟裕学习《四书》《五经》,要知道当时进步知识分子已经开办了新式学堂,其中开设的课程是国文、算数、体操等等,即便是父亲不让粟裕学习这些,也阻挡不了粟裕的执着。
最后粟裕在经过一番斗争后,父亲也终于松口让他去学习这些新知识,而粟裕在国民第八学校也受到真正的启蒙教育,在这里他接受了很多进步思想,也让他萌发出对封建势力的抗争意识和救国救民的进步思想。

父亲沿街装乞丐,哥哥四处躲避

1926年,粟裕在学校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加入了我方组织,真正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在那年夏季暑假正常回家,却不料自己加入组织的事情被人告密,在家中等待他的不只是父母长辈,还有敌人。万般无奈之下,粟裕只能返回学校,却不曾想这一次回家却成为了今生最后一次!

因为敌人在这次没有找到粟裕,只能几次三番的找到粟家,要挟粟裕的父亲把粟裕找回来,给了三天的时间为期限,为了能让家庭暂时回归安稳,粟裕父亲只能假装出去寻找粟裕。

他当然不会把自己的儿子找回来,但是为了能掩人耳目,他选择在家的附近找了一块菜地,又搭了一个简易的棚子暂时充当自己的家,随后还伪装成沿街乞讨的乞丐。

为了不让妻子担心,他也没有把自己装成乞丐露宿街头的事情告诉妻子,而粟父日子过的也很是艰难,长期的四处奔波也让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差,但又不敢去看病,怕被人发现,只能一个人硬扛着病体,直到粟母在偶然一次去菜地干农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丈夫竟在菜地里生活,心中也很是难过。
因为家里一直都有敌人来找人,这也让粟母打消了带丈夫回家的念头,每天只能接着到菜地干农活的借口,给粟父送一些饭,即便是这样也没办法让粟父的身体好转,粟父也知道自己所剩时间无多,就选择在一天夜里去到县城中自己的另一处房子里,让以前的欢声笑语陪自己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粟父去世的时候仅有43岁。

但长时间不见粟裕父亲归来,也不见粟裕人影,敌人自然还是要找上门,粟裕母亲也只能拿着丈夫出去寻找粟裕的理由来搪塞对方,而敌人每每来找人的时候,母亲为了能让对方赶紧离开就只能用钱来消灾,而这些敌人也渐渐发现,只要去找粟裕,粟母没办法的时候就会拿出钱财来让他们赶紧离开,最后他们也开始变本加厉,最后原本富裕的家庭也开始变得一贫如洗。

当敌人得知粟裕父亲去世之后,他们将矛头对准了粟裕的哥哥粟沛,而粟沛为了不让父母和弟弟受到伤害,依旧选择假借寻弟的名义出逃,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将就一晚,而自己作为长子,扛起家里的重任自然也落在了粟沛的肩膀上。

粟沛最后想要加入北伐军,选择回到家中和父母商量一番,但是却不曾想在回家之后,发现家中只剩孱弱的母亲,父亲已经去世,这也让粟沛下定决心要为父亲报仇,随后他加入了蒋军阵营中,虽然中间也想加入我军阵营,但是因为马日事变的爆发,最终不了了之了。

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兄弟二人才正式取得了联系,粟裕还常常给粟沛寄来抗日资料让他学习,不过好景不长,蒋氏还是发现了兄弟二人的联系,随后就将粟沛所有的公职全部都撤掉了。

在经过24年的时间之后,粟沛和母亲才再次见到粟裕,三人见面后泣不成声,多年的想念在那一瞬间化成了眼泪。在心情稍微平复了一些的时候,粟沛也和粟裕表示,希望他可以帮自己找一份工作。

但是因为粟沛曾经为蒋军做事,只能直接拒绝哥哥的请求,而粟沛也明白粟裕的心思,他选择回到老家,向大家承认自己的错误,最后担任了一名教师。但是天有不测风云的事情时有发生,在1953年的时候,粟沛又被戴了帽子,因无法承受打击,在改造完之后也不幸去世了。

粟裕曾3度想要回乡,为何屡屡落空?

自粟裕19岁因为被敌人围剿离开家乡后,60载都未回过家乡,连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未曾见到,直到去世后骨灰才被带回家乡。这也让人不经疑问就算是在全国未解放之前无法回家看望家人,为何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不回去呢?其实在革命生涯中,粟裕有三次强烈想要回家的愿望,但最后却还是落空了,这又是为何呢?

粟裕第1次想要回家,是在1949年解放军渡江前夕,陈毅问粟裕:“离开20余载,你想不想家?”粟裕表示:“怎么能不想?我家里有母亲、哥哥、姐姐和两个妹妹,但是我现在只能等待抗战胜利的消息,借着报纸向他们报喜,让家里人、乡里人知道我还活着,等到全国解放之后,我就回家去看看他们。”

而在全国解放之后,陈毅提议要排除一个排的兵力护送粟裕回家,因为粟裕回家必要经过雪峰山,这座山上经常会有土匪的出现,但是却被粟裕拒绝了,他并不想给组织上添麻烦,便用“台湾还没有解放”婉言谢绝了。

粟裕第2次想要回家,是在1958年出差到长沙的时候,他接见了当时在省里开会的会同领导,再次让他的心中燃起了想要回家的念头,但是为了在得知家乡正在搞“大跃进”,为了不影响家乡的生产,再次放弃了返乡的念头。

粟裕第3次也是最后一次迸发出想要回家乡的念头,已经是在1981年,他在住进医院后,弟妹曾前去看望他,在面对弟妹的时候,粟裕再也无法克制住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提出想要回家看一看的想法,但是却被医生告知身体状况不适宜舟车劳顿,但是组织也知道他真的很想念家乡,在经过仔细上商讨之后,组织还是同意让他回去一趟,但是却被粟裕拒绝了。

而这个时候的粟裕毕竟年事已高,组织还是决定让粟裕的部下张震回家帮粟裕圆了想要再“亲眼”看看 家乡的梦想,他们把粟裕故乡的风景都一一拍了照片,而乡亲们在知道这件事后,也纷纷送来了家乡特产和粟裕爱吃的东西。

而粟裕在再次看到这些的风景和特产的时候,开心的样子像是回到了小时候一般,一边笑一边哭,看着也让人很是心疼。
在1984年,粟裕因病故去,这一年的他年仅77岁,在他去世之后,骨灰洒到了多个地方,部分骨灰也终于回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家乡,这是粟裕离家60载以来,第一次回到故乡,也是最后一次,而战神粟裕也会永远和故乡在一起!

作者 · 阿杜

一个热爱历史的自由码字人。以有限的文字,写无限可能。穿越时间长河,愿与你一起寻求历史真相,感悟社会本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