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的“风格性”特征

作者:虎尘老师

我说过的:学习任何东西,都要用批判性思维去吸收、消化,并改进。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的精粹,不能毁在我们的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的新人类,这不是危言耸听。很多传统文化的现象、迹象和乱象告诉我们:书法青黄不接,出现断代的可能性。

过去我们对传统文人的看法,有一个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左手能写文章,右手能写毛笔字。如果把时间上溯到90年代之前,上衣左口袋插一支钢笔,就是等于你是文化人,或者叫像个文化人。能够写得一手好字,就是等于是个文化人,或者叫做读书人。

写得一手好字,就是等于“喝过墨水”,人们都很羡慕。中国共产党党内的有很多能写毛笔字的“笔杆子”(归纳起来就是毛泽东那一代人),他们都是靠“会写毛笔字”而后成长起来的国家栋梁之材。党内有个大坏蛋,叫康生,他就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书法家。遗憾的是,虽然“笔正”,但是,心术不正,走上了反党和反人民的歧途。

就当代而言:党内和党外称得上“书法家”的人很多。但是,有个性特征和风格特色的书法家,却是凤毛麟角。党内的大书法家舒同官至省委书记,他的字被标准化成“电脑舒氏字体”。他的字自成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而又具有个性风格特征的“舒体书法”,这在中国共产党党内是罕见的。他的字的风格在我个人评价是:其一,憨厚朴拙;其二,圆润融通。

中国共产党党内另外一位具有书法个性特征性的大书法家,那就是世人公认的毛泽东,叫“毛体书法”。这两位党内的大书法家的书法风格特征,在我个人看来:“毛体书法”豪放和浪漫,“舒体书法”朴拙和圆润。两个人的书法特征迥然不同,别有洞天。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继承前人的书法的渊源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吸收了和消化了并形成自己的书法特征。

另外,还有一个大书法家,他就是启功先生。他虽然不是党内的书法家,但是,他可以并列成为以毛泽东为主的(包括舒同先生)“中国当代三大书法家”。为什么我要把他们三位列为“中国当代三大书法家”?其理由是: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造诣;另外,他们的书法特征,很有系统性和风格性。他们不像跳广场舞那样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作品在人群中一眼就可以认出来。

我曾经谈到过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和风格化的问题:“一篇作品的独特性,不叫风格。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也不叫风格。偶尔穿一件独特性的衣裳,不叫风格。偶尔个性出众,不叫风格。偶尔表现突出,也不叫风格。只有具备系列性,连续性,长久性,才是真正的风格。它“包括:①题材的定位性;②文体的定位性;③叙述的定位性;④语言的定位性;⑤主旨的定位性;⑥整体的定位性”。

一切艺术创作的风格特征,都可以参照我的在中国作家网上发表的《论风格》和《再“诌”风格》这两篇文章。你们可以对照一下:看看你们自己创作的一些作品有没有风格性?说到这里,我又要批评一下:我们历来的文艺批评家,或者叫文艺理论家,从来没有好好的研究什么叫“艺术作品的风格性”。他们研究的东西,在我个人看来:要么是寻章择句的引经据典,要么是西方的ABC的舶来品。

  说得头头是道,说得洋洋洒洒。可是,到了最后“究竟什么是艺术作品的风格性”,却杳无踪影。貌似学富五车,实际上是饭桶一个。在我们的文艺战线和文化批评理论界,混吃混喝的人特别多。腹中空空,墙头草算一个;溜须拍马,站队排座次算一个;闹眼子,凑热闹算一个;扯淡,环顾左右算一个。如此种种的当代中国文化中的现象、迹象和乱象告诉我们:我们的文艺战线和文化批评理论界,缺失了和缺少了严肃的文化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文风就是学风,学风也是文风。中国历朝历代的书法家倒是很多,近代和当代的书法家也不少。但是,能够形成完整的可持续的个性风格特征性的书法家廖若星辰。在我的审美趣味中:那些具有完整的可持续的个性风格特征性的书法家,才是我学习和拥趸的对象。我个人以为:我们在对艺术创作的研习和探索中,要尽可能地贴近那些具有完整的可持续的个性风格特征性的书法家、艺术家和文化大家。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学习的对象具有强大的精神走向,那么,你就有可能形成内心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方向。任何艺术创作的内核,都离不开强大的内心精神的支撑,并由强大的内心精神的支撑,转化成具有完整的可持续的个性风格特征性的艺术作品,包括艺术人格。作为以点线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的书法,也和一切姊妹艺术一样。

在多媒体时代,我们欣赏和鉴赏书法作品的方式和手段有很多。但是,究竟如何正确地去欣赏和鉴赏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很多人不得要领,或者说完全不懂得怎么样去欣赏和鉴赏?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实也是很有讲究的。与我的年龄相仿的书法家梁春秋先生在论述如何欣赏和鉴赏书法时提出的“书法欣赏的三个境界”的观点即:第一境“识形”,第二境“赏质”,第三境“寄情”(详情请在网上点击关键词),我是非常赞同的。但是,有一个小小缺憾,就是差“风格性”。我把“风格性”,补充到“第四个境界”,那么,它们就是一个完整的欣赏和鉴赏书法作品的参照标准。

目前,就我个人的审美视野而言,论述如何欣赏和鉴赏书法作品的参照标准,当属书法家梁春秋先生的个人阐述。我能够夸奖一个人,是因为他能够极大地满足了我个人的审美欲望和审美趣味。就我个人的审美价值判断,我能够点赞一种观点,应该是基本上靠近了客观和真实的。我们的美学中有一个特别著名的观点那就是“美,在于发现”。想必我的这篇文章,也许会给某一部分人带来一点“书法文化的启示”。我说出来和不说出来,是两样的。不说出来,是闷在心里。那么,我说出来了,就是与之共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