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写作技巧(下)

 中国散文网网址:cnprose. com

欢迎投稿  组稿  转发   详情点上图

二、抒情方式
抒情就是表达作者强烈爱憎、好恶、喜怒、忧乐等主观感情的一种写作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寓理等。

(一)直接抒情。就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达作者的爱憎态度和思想感情。
12.《从军行》
杨炯(唐)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报警的烽火照亮了西京长安,卫国战士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将帅领了兵符牙璋,告别京城,奔赴抗敌前线;强有力的骑兵包围了敌人的驻所龙城。漫天大雪,纷纷飘下,军旗上的图案已黯淡模糊,看不清了;北风呼啸,战鼓雷鸣,各种声响混杂,回荡在边地沙场之上。面对此情此景,我宁愿去当一个下级军官冲锋陷阵,也比一个白首穷经的书生强得多啊!
这首诗歌采取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面跳到另一个典型场面,如第三句写辞京,第四句写包围敌人,第五六句写战斗场面。这种跳跃顺序自然,不仅每一个跨度之间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而且使诗歌的节奏明快,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
文中“心中自不平”,“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三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参军杀敌报国的愿望。
又如杜甫《曲江对酒》中“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直接抒发了诗人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的矛盾心情。

(二)借景抒情。借对某一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情感。
1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尽长江天际流。
阳春三月烟花如海,老朋友已扬帆启程离开西边的黄鹤楼去游历扬州。我站在楼上,凝望着一叶孤舟渐渐地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而去。
这首诗在借景抒情上特点有二:一是意境阔大。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情。二是情真意切。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一言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而深远。特别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只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作者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又如唐朝诗人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诗人借“花自落”、“鸟空啼”,抒发了对时代的感慨,透出了伤感、凄凉之情。

(三)托物言志。借对某一事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14.《早雁》
杜牧(唐)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秋天的北方边地,胡人拉满了弓弦惊散了雁群,哀哀地飞向云天外。月明之夜孤雁掠过宫中孤耸的仙掌,哀鸣声传到昏暗的长门宫前。要知道胡人的骑兵射手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怎么又随着和煦春风返回自己的故乡呢?请莫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那里的水边长满了菰米绿苔,可作食料免受饥寒之苦。
此诗借描写遭射四散惊飞、孤单漂泊、有家不能归的大雁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无力无意拯救边塞侵扰的不满情绪。诗人采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风格婉曲细腻,清丽含蓄。文中“惊飞四散哀”、“孤影过”、“数声来”构成了一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征图。特别是“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景、动作到声音,写出一时间连续发生的动作,是非常真切凝练的动态描写。“孤影过”、“数声来”,一绘影、一写声,在情景的描写、气氛的烘染方面,细腻而传神。
又如初唐名臣虞世南的《蝉》:“垂绩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人借对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真理。

(四)借古讽今。借描写古代历史事件、人物遭遇等来喻今、伤今、讽今。
15.《台城》
刘禹锡(唐)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居住在台城的六代君王在位期间都竞争着比谁更豪华,而陈后主斥巨金修筑结绮、临春两座凌空高楼,达到了奢华的顶峰。可惜好景不长,往日亭台楼阁一派繁华的景象,如今已到处是野草。造成这种衰败景象的原因是陈后主不理朝政,整天沉迷于《玉树后庭花》这种靡靡之音中。
此诗首句总写台城,综合六代,是一幅鸟瞰图;次句突出两座凌空高楼;三句今昔对比;结句陈述原因,改用听觉形象,在千门万户成野草的凄凉情景中,仿佛隐约可闻《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回荡在空际。诗人以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批判了六朝统治者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整篇诗不作抽象的议论,而是把议论和具体形象结合在一起,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使诗句具有无限情韵,发人深思,引人遐想。
又如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慨,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

(五)借物寓理。借助对一事物或某一现象的描写来说明某一道理,或表达某一哲理。
16.《观书有感》
朱熹(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打开一样,天上的光和云影倒映在水中闪烁荡漾。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是有活水源源不断从源头流来!
这首诗表面上看写的是一派田园风光,读后令人感到清新而明快。可一看题目却是观书感想,顿觉这美的意境已升华,与读书融合了。原来,通篇借“方塘”见意,将书比作“半亩方塘”,将“天光云影”比作书中的内容,以塘清是活水注入,比喻人们要想保持大脑有鲜活的思维,就应当不断地从书中汲取知识,不断求新求异,不断获取新知。文中第一句是比喻,第二句是拟人,三四句是设问。整篇以暗喻的方法借物寓理,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和悟出的哲理。
又如北宋大诗人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借对庐山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观察问题时应客观全面的哲学道理,蕴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学问。

(0)

相关推荐

  • 小升初语文知识积累:字词句段30

    一.字词: 1.海上的波(bō)涛很大,很容易着(zháo)凉的,还是披上一件外套吧. 2.菠(bō)菜是一种很有营养的蔬菜,你可以尝试一下,其实并不是像你想的那样难吃. 3."你怎么对待什 ...

  • 诗词写作技巧:由绝句的起承转合谈写作

    什么叫起承转合? 什么叫起承转合?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起'是起因,即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结果,是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古诗文写作,一般都讲究起承 ...

  • 【诗论】明哥○诗词写作技巧(笔记九)

    一.咏物诗 咏物诗是以某种物为吟咏的对象,来抒发作者情怀为主要内容的词作,或赞美,或贬斥,或寄托,或感兴.常见有两种写法,有三种境界. (一)两种不同的写法 1.直接写法,咏其形状特征,包括夸张比喻, ...

  • 诗词写作技巧(上)

    欢迎投稿  组稿  转发   详情点上图 一.描写技巧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主要有以下八种方法: (一)动静结合.在描写景物时注重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或有 ...

  • 诗词写作技巧 绝句的写法!

    诗词写作技巧 绝句的写法! 历史疯狂说 能机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绝句的写法.在众多诗词体裁中,绝句是最短小的,也好似最简单的,因为其短小,格律简单,所以很好学,入门容易.许多人学了几天就认为很容易,我 ...

  • 实例解析诗词写作技巧

    文/秋风 正确的构思.结构应该是怎样的呢? 我们往往只习惯从前到后,先写第一句,在写第二句,再写第三句,最后呢,让结句来给这三句来总结,于是,一首诗就这么出来了. 结句  首句   承句  转句. 正 ...

  • 诗词写作技巧

    诗词写作技巧 词诗需要点染氛围勾起人们阅读的好奇心才行.那么什么是点染点染是画家手法,有些处加点,有些处渲染.这里借来指有些处点明,有些处烘托,点明后用景物来烘托,更有意味. 例如<雨霖铃> ...

  • 【诗词微塾】格律诗词写作十大基本技巧(下)

    七.格律诗的字节一定要规范 格律诗的字节一定要按照以下两种方式运用,其他方式一律不得使用.两种方式为: 一种是:2字节+2字节+2字节+1字节: 另一种是:2字节+2字节+3字节. 八.要严格选字 字 ...

  • 【诗词微塾】格律诗词写作基本技巧(下)

    格律诗词写作基本技巧(下) 六.灵活运用救拗方式 救拗是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根据古人的作品和多年的经验来看,只有三种救拗形式: 第一种救拗就是七言绝律诗中的三拗五救理论(五言绝律诗中的一拗三救理论): ...

  • 【诗词学堂】格律诗词写作基本技巧(下)

    诗评万象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13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诗词学堂 格律诗词写作基本技巧(下) 六.灵活运用救拗方式 救拗是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根据古人的作品和多年的经验来看,只有三种救拗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