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渠为何与郑国无关 郑国渠究竟是谁修的

郑国渠为何与郑国无关 郑国渠究竟是谁修的

各位小主们,小编又和大家见面了,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可以和小编提出来哦。

2016年11月8日,郑国渠成功申遗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从此,天下第一渠的郑国渠将彪炳千秋、永驻史册。说起郑国渠,还要追溯到战国时期,很多人都以为郑国渠是郑国人修建的渠,或者位于郑国境内。其实,真正的郑国渠是秦国修建的,位于今天的陕西省的关中平原中部,北仲山内泾河流域。

在《郑国渠的来历》一书中有记载,战国末期,秦国国力蒸蒸日上,虎视眈眈,欲有事于东方,首当其冲是韩国。韩国为避免被秦所灭,派著名水利工程专家郑国为间谍入秦,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间修凿大型灌溉渠道。实为“疲秦”之策。识破后,郑国陈以利弊,秦王遂命郑国修渠灌溉。

郑国渠的工程量,在当时秦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个工程一修就是十年,后来秦王才发觉,郑国渠的修建严重影响到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战争,这项工程不折不扣是韩国的政治阴谋。秦王震怒之下要杀郑国,以便于对秦国上下有个交代。

得知秦王识破了自己修建郑国渠的阴谋,面对秦王的屠刀,郑国坦诚修郑国渠有延缓韩国灭亡的目的,同时他又一次分析了郑国渠对秦国的巨大作用,秦王也明白郑国渠已经劳民伤财,如果半途而废,先前的付出就都成了泡影。最终决定,把郑国打成罪犯,责令他戴罪立功继续修建郑国渠,渠成秦王命此渠为郑国渠。

郑国选定在中山西麓水流湍急、地势较好的瓠口,筑一条拦河大坝,抬高泾水水位,并开凿泾阳县船头村西北的瓠口,引泾水沿山腰东流,经过三原北地会合浊水,利用浊水和石川河的水道,再引水东流到富平县、蒲城县南,在晋城村流入洛水。随着这项大型灌溉渠道和相应的配套工程胜利竣工,干旱多碱的渭北大地从此得到了河水自流浇灌。泾水东流经今泾阳、三原、高陵、富平和蒲城等县,注入洛水。郑国渠全长300公里,灌溉田地4万余顷(折今110万亩)。渠成后,亩收一钟(合今100余公斤),“疲秦”之策的政治阴谋却使秦国得益,关中之地成为沃野,大大增强了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在郑国渠通水后不几年,秦国就首先灭掉了韩国,从而戏剧性地结束了围绕郑国渠工程所展开的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接着在以后10年间,兵强马壮的秦国便先后吞灭了赵、魏、楚、燕、齐诸国,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我国社会长期分裂混战的局面。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关中水利的开发视为秦国能兼并六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郑国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挥灌溉效益的100余年,而且还在于首开了引泾灌溉之先河,对后世引泾灌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以后,历代继续在这里完善其水利设施:先后历经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历代渠道。汉代有民谣:'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称颂的就是引泾工程。

近代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在郑国渠遗址上修泾惠渠。1932年6月放水灌田,引水量16立方米/秒,可灌溉60万亩土地。引泾工程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巨变。至今,在陕西泾阳县王桥镇西部的张家山,这里不仅山清水秀,风景秀美。而且保存着历代引泾渠首遗址,它们如同一块块水利的活化石,带领我们进入这个天然的水利断代史博物馆徜徉,领略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悠久雄浑的历史遗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人观光旅游。

郑国渠,这个连接古今文化的千年水利工程,犹如一条闪闪发光的银线,牵来了泾河流域的美丽富饶。(作者:秦建)

PS:各位看官觉得他为什么会被黑呢?可以下方留言讨论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