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俗入印,化俗为雅(一)
沪语朗读:高仁
原创:老有上海味道
作者:沈嘉禄
朗读:高仁
推荐:丁迪蒙
交关年数前头,搭周建国兄重逢个情景仍旧勒勒眼前。有些细节拨快速过去个时光虚化,只有一双诚挚个眼睛,镌刻勒我个记忆深处。
建国兄属于浓眉大眼型个帅哥,但是上海人个气质相当突出,天阔地方,皮肤白皙,梳成一边倒个头发一丝勿乱,素简个衣服上了伊个身,大方而得体。咪咪笑个辰光眼睛发亮,嘴角浪向有自信搭仔笃荡勒漾定。握手个辰光,我想起了一句闲话:一切侪是天定。
周建国是海上知名个书法家、篆刻家,一致公认个实力派。伊是江成之先生个高足,笔耕刀犁数十年,由临摹秦汉着手,下及元朱文并明清诸派,筚路蓝缕,砥砺前行,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有一年,我勒新民晚报浪看到伊写个回顾江成之先生艺术人生个特稿,满满一整版,咳珠唾玉,火热情怀,师生情缘,感天动地。我从小爱好书法,也练过几年颜筋柳骨,勒笔耕之余也常庄临池洗砚,观鱼吞墨,拿此视作修身养心个法门。而篆刻一门则是看看热闹个外行,不过呢,对篆刻大家一直是仰之弥高,所以老早就关注建国兄清雅隽永个作品,借以校正搿方面个审美焦距。当然咾,我个文字见诸报刊以后也难逃伊个法眼。后来从朋友处得知,伊原来搭我是中学校友,而且勒同一条马路浪度过了童年、少年搭仔青年,应该算是“同饮一江水”个近邻了。所以,当阿拉终于勒走出校门四十年以后时相见一笑,其中个意味恐怕外人是难以体悟个。因为阿拉勿仅勒成长个过程当中沐浴了一大会址个灿烂华光,分享了太平桥街区热烈个人间烟火,从曙光医院感知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个宿命,也饱吸了淮海公园——搿座昔日外国坟山个草木清芬。更加有意思个是,阿拉当年读书个中学叫凌云中学,伊是一座来路勿明、面目勿清个学堂。勒“四海翻腾云水怒”个年代,现有个中学一时头浪装勿落因为生育高峰而“多出来”个小囡,有关方面只好采取应急措施,临时拿原来个卢湾区第三中心小学“升格”为中学,并取了只邪气具时代特色个校名,教职员工呢,也邪气像走江湖个“草台班子”,纵横交错,山头林立,闹派性也就成为了拨同学拉看笑话个节目。勒搿能介个大气候搭仔小环境当中,阿拉能够学到点啥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比建国兄高一个年级,同勒校园落作涸辙之鲋,上课辰光却是常常交错,再加上阿拉侪勿欢喜抛头露面,因此也呒没交流个机会。根基勿深,时令勿佳,凌云中学让师生空怀一腔想象当中个凌云之志,阿拉毕业以后勿久伊就寿终正寝,历届毕业生当中好像也呒没出过大领导、大老板、大学者、大明星。同学拿我搿个煮字卖文个人视作凌云中学个面子,搿个当然是有点“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个无奈,再讲,有些搭我三观“碰勿拢”个教师也未必认可。而佼佼者周建国,却是无可争议个为“低到尘埃里个”母校争得了宝贵个荣誉,假使有校史,绝对会得留下亮丽个一笔。从搿层意义浪讲,阿拉倒真个有点“同是天涯沦落人”个味道了。从此,因为搿座城市有建国兄搿能介个一位校友,我常常感到温暖。
阿拉虽然勿常见面,但是彼此牵挂,勿期而遇特别亲切。建国兄有一件书法长卷见赠于我,工稳而华瞻,我常庄勒花好月圆之夜展开观赏,汲取人文滋养。后来,伊又专门为我刻了一方白文名章,浙派风格彰著,用起来称手爽利,是我个案头珍宝。
三年前头,也是个邪气热个夏天,我勒新民夜报夜光杯副刊浪向看到建国兄又有新印花绽放勒醒目个位置,而搿次意外个惊喜来自印文个出奇出新。八枚印花,内容侪是上海个地方俚语民谚,譬如“抱佛脚”“人来疯”“一本三正经”“求人不如求己”咾啥,耳熟能详,琅琅上口,同时还刊有伊个一篇文章《沪谚熟语能入印》。
建国兄勒文章里向讲:“自从上次刻了八方沪谚熟语印之后,受到同道个好评,以为上海老闲话用传统艺术个老形式表现出来,恰到好处。”搿就是伊刻搿路闲章个初心,勿由得让我击节叫好。
中国个篆刻,应该是一门源远流长、举世无双个造型艺术,集文学、书法、雕刻于一身,伊虽如花瓣草叶,大小盈寸,却是中国传统艺术个“集成电路块”,可以释放强大个能量。勒艺术家个精心安排下头,钢刀所向,金石为开,无论简繁疏密,每个字侪懂得进退取舍,呼应对照,相辅相成,知白守黑。一枚赏心悦目个印章,能够画龙点睛,自造气场,以芥子之微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个博大精深,款款侪勒传递文人个意趣搭仔情怀。
图片来自网络
吴侬细语吟诗词歌赋
往期回顾:
“上海言话讲起来”旨在传播沪语,若有不当之处,恳请留言指正。
感谢您的支持转发,欢迎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