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法国'压制'的普鲁士,凭借什么打败法国?『德国』
1815年,拿破仑战败于滑铁卢后,法兰西第一帝国正式结束,自此欧洲命运的天平开始偏向他的对手—德意志,法兰西自此永久性地失去了主宰欧洲大陆的机会。
此时,耶拿战役战败后的德国,通过国内一系列改革措施,国力迅速崛起。
1861年,威廉一世就任普鲁士国王,次年任用“铁血宰相”俾斯麦。同属鹰派,崇尚武力的两位领导者企图发起一场对法复仇之战一雪前耻,最终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
普法战争是19世纪耶拿战役之后法德进行的第二次殊死较量,战争由1870年法国拿破仑三世发起,最终以普鲁士1871年1月的胜利而告终。
在这场战争中也出现了两位著名人物分别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和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
一 战争如何成了普法两国的首选?
1 俾斯麦精心策划统一三部曲
拿破仑时代落幕以后,欧洲又回到了以前各自封建割据的时代。与当时已经完成了统一民族国家构建的法国、英国相比,德意志境内还零落分布着大大小小三百多个邦国和1700多个爵士领地。各领地之间互设关卡,严重阻碍了德意志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反封建反压迫精神深深影响着它的邻居---德意志,因此越来越多的日耳曼人开始意识到建立一个民族统一的国家,统一的意志是何等的重要。
1862年,当时德意志境内的普鲁士邦国实力雄厚,为了实现德意志的强大,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发表了统一德国的“铁血演讲”,并在1866年相继完成了普丹、普奥两场王朝战争,统一了北部各邦,普法战争作为俾斯麦统一德国三部曲的最终章,正式成为俾斯麦的心头大患。
2 法国国内矛盾尖锐,拿破仑三世转移危机
1848年,路易波拿巴依靠拿破仑一世的丰功伟绩和影响力,成功通过选举成为法国共和政体下的总统。但是好景不长,他因沉迷于追随拿破仑一世的强大帝国梦想,于1852年发动政变,建立起法兰西第二帝国。
沉迷帝制的拿破仑三世由于与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的民心所向背道而驰,他国内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
当时法国的军队在经历克里米亚战争和意大利战争胜利后士气高涨,根本看不起普鲁士的发展,因此拿破仑三世为了转移多内矛盾,也为了占领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进而称霸欧洲,意图主动挑起战争。
二 普鲁士复仇之战取胜的原因
普法战争的爆发起源于1870年的一场电报,当时由于俾斯麦刻意通过“埃姆斯电文事件”残忍拒绝法国要求,进而激怒法国,引爆战争。果不其然,
1870年7月19日,拿破仑三世主动对普鲁士宣战。可是谁曾料到,战争虽由法国发起,却以普鲁士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1871年1月,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为了羞辱法国选择在巴黎凡尔赛宫进行加冕称帝的仪式。
到1871年5月普法战争结束时,法国被迫签订了《法兰克福和约》,赔偿50亿法郎,并割让了欧洲西部重要的能源中心:阿尔萨斯——洛林一带。这场战争中普鲁士大获全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普鲁士复仇计划已久,准备充分
其实普鲁士宰相俾斯麦早在战争爆发五年前就曾预言普法战争终究不可避免。
究其原因,俾斯麦用自己的战略眼光观察到之所以德意志南部各邦仇视普鲁士就是因为有法国在背后煽风点火,挑拨离间,并且他预测法国肯定不会允许德意志北部与南部统一起来,迟早有一天法国皇帝会将战争强加到自己的头上。
因此到了1871年普法战争爆发时普鲁士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军队和武器筹备计划,其作战首领毛奇将军甚至早在1857年就已开始普法作战计划。相对而言,法国军队因为拿破仑第二帝国国内政局动荡,军事组织存在严重缺陷,战前动员不足等问题频发,战争惨败似乎早已注定。
2 普鲁士作战组织周密,上下协调
普鲁士能够取胜的的第二大原因就是它有一套非常发达的军事参谋体系。1866年6月,普鲁士国王任命毛奇为总参谋长,统领军队一切权力,其地位甚至高于国王本身。
毛奇也不负所托,任命之后立即根据战争需要对总参谋部进行扩大改组,使得总参谋部成为协调全军上下的最高指挥机构。当时的普鲁士军队中参谋人员多达135人,军中盛行不看军衔只看参谋的优良作风。
相较而言,法国则缺乏这样庞大的参谋总部充当智囊团,军中指挥体系过于僵硬。当时法军中的威尔迪将军对法军作战指挥体系有过这样的描述:每天上午法军指挥部进行一次参谋会议,然后请求国王批示,国王批示意见在陆续下放给前线各指挥官。
这样由上而下的指令传达几乎不能允许当天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下级指挥官只能在不违反命令的情况下,临时做出各种决定,有的时候可能为此破坏了大局。
此外,法军中拿破仑三世好大喜功,缺乏作战指挥经验却要统领主力部队。部分军中元帅例如巴赞不信任参谋总部等等因素都造成了军队种种决策失误。
3 普鲁士武器先进,战略机动灵活
19世纪普鲁士社会经济逐步发展之后,其开始军事武器的研发与应用研究,相比之下法国则不思进取。
例如1865年德国毛瑟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只可以装金属弹头,射程达1600米的后膛单装步枪。1870年普鲁士组建了野战炮兵和攻城炮兵团,研发出了口径150毫米的加农炮和300毫米的臼炮等等,多种新研发武器广泛应用,而法国还在使用当时较为落后的线膛加农炮。
毛奇在这场战争中充分发挥了他的指挥天才,为了提高军队的灵活性,毛奇坚持普鲁士军队各级将领“多下达指示,少下达命令”。在作战队形上,毛奇提出连纵队和营纵队相结合的方式。
敌方使用炮兵火力较强时,普军则用连纵队,火力较弱时则使用两个连的双纵队阵型,平时则采用营纵队的形式。此外,毛奇还坚持通过激怒敌人,让敌人首先发起进攻,然后自己通过侧翼包围和迂回攻击的形式避免正面血拼,而是最大限度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三 、欧洲大陆霸主的易位
1 巨额赔款使得法国战后一蹶不振
战后的普鲁士试图通过让法国签订《法兰克福合约》,用巨额的战争赔款彻底摧毁法国。虽然赔款金额高达50亿法郎,但是法国通过大量发行国债和外贸收益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偿清了赔款。
但是战争的恶果远非这些,普法战争中法国超过三分之一的领土遭到沦陷,普鲁士在占领区大量破坏法国的重要工矿企业,把它们洗劫一空。此外,普鲁士还在占领区实施强行征集政策,致使法国诸多工厂停业,国内财政金融混乱,物价上涨,物资紧缺。
这其中最严重的就是阿尔萨斯和洛林一带的失守,由于当时矿铁资源是欧洲工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洛林作为欧洲最大的铁矿区,法国在此地失守直接导致了法国冶金工业产能直线下降。另外该地区的不错的棉纺织业和庞大的耕地人口都为法国经济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2 德国完成统一,变身世界经济强国
普鲁士通过普法战争完成了自己国内统一的最终章,自此德意志境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市场和经济体系。统一后的德意志,政治上中央收归原先各邦的立法、外交与军事权力,经济上全国统一货币,国内市场趋于稳定,货币制度实现了统一,为其国内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此外,德意志依靠《法兰克福合约》直接获得的约50万法郎战争赔款为自己国内的工业体系恢复提供了强劲的资金支持。
战后德意志国内大修铁路,兴办工矿企业,工业势力大大增强。至于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德国直接占有了其领域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在阿尔萨斯,德国吞并了当地的棉纺织业后,棉纺产量几乎翻倍。
洛林地区丰富的铁矿石资源更是为德国早期的工业化立下汗马功劳,1913年德国国内约75%的铁矿石都只来自于洛林地区。总而言之,普法战争使得德国一跃成为世界前列的经济强国,欧洲霸权自此也完成了由法至德的交接。
参考文献:
1 李富森:《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取胜的军事原因探析》,《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2 乔丽萍:《普法战争对法德两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3 贾浩:《普法战争赔款后果辨析》,《科学经济社会》,2017年第4期;
4 李金城:《普法战争的起因及影响分析》,《政策与商法研究》201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