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四年发生了什么事?禹州商户集资修城墙?
昨日,颍川派推出李俊涛先生《一抔黄土徽王墓》一文,其中有这样的字句:
“1508年,徽王朱祐枱以亲王名义上书正德皇帝,请求批准整修钧州城。他的请求得到了准许,时任知州李邦彦主持整修了坚固的砖石城墙。”
隆庆皇帝
禹州网友大风起发来几幅禹州城砖照片及拓片,问:
“前几年我见到过若干块城墙砖,上面留的字都是隆庆四年(1570)的,那一年钧州发生了什么事,为何让商户们落上字款?落款有盐户、窑户、还有砗户等,看来明代禹州还有加工类似砗磲的珠宝商户呢!”
隆庆四年钧州盐户张大户□□
隆庆四年钧州窑户刘文高造
隆庆四年新郑县造 □□
查阅一下乾隆《禹州志》,明代钧州(禹州)城池的修筑记载如下:
明正统十三年(1448),知州徐明善修。成化二年(1466),知州郑圭重修。十三年(1477),封徽藩于此,十六年(1480),少监孙振实奉玺书建藩府重修,设千户所守之。正德三年(1508),甃以砖石,知州李邦彦经营之。立四门:东含春、西怀远、南朝阳、北拱辰。正德六年(1511),流贼赵风子围城。贼退,复增重门,北近颍河。
赵风子即赵燧,他带人攻打钧州城,即将得手。却闻听马天官马文升是钧州人,且其后代居住在城里。马上撤走了。
至乾隆年间,禹州城墙“周二千二百四十丈;城址厚三丈,上阔一丈五尺;城墙高二丈二尺,雉高三尺,共高二丈五尺。周围雉二千八百二十,城楼、角楼、月城、吊桥各四,敌台十六。濠阔五丈,深三丈,外土堤高一丈五尺。“
护城的堤防则在西关、北关,古人修建,用以预防颍水。颍水从城边绕行,也带来了新的麻烦。由于河床太深,在枯水季节,禹州护城河基本存不住水,前后想了许多方案,都没有实际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把城墙修厚实些,才是最牢靠的防御方案。
禹州州城图
以上文字中,没有隆庆四年(1570)修筑城墙的记录,或许是因为修缮范围不大,未能入志。但自正德六年(1511)复增重门,已经近近六十年了,对城墙进行修补,也在情理之中。
这些城砖上的铭文,可补史志之缺。
从可见的城砖资料来看,这次工程用砖,分派给了城内商户及属县(新郑、密县),网友所见,即有盐户、窑户、砗户等,从中可以概见禹州商业的发展面貌。
隆庆是明朝第十二位帝帝明穆宗朱载坖[jì] 的年号,共使用六年(1567—1572)。其间社会大抵太平,称为”隆庆新政“。
隆庆四年(1570)与禹州有关的一件事是增设了一个驿站,名叫清颍驿。同一批次添设的驿站还有许州驿、临颍驿、新城驿(襄城)、郾城驿。
隆庆五年(1571),应内阁首辅、新郑人高拱的请求,新郑县从钧州析出归属开封府,钧州仅领密县一县,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禹州”。
古代城防图
↑↑ 点击可加关注,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