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京剧》剧场:“洞箫雅韵溪水流”京剧网络演唱会音频

洞箫雅韵京剧艺术空中俱乐部”纪念京剧大师奚啸伯先生诞辰110周年

“洞箫雅韵溪水流”京剧网络演唱会

节目主持人:辽宁阜新书法家、马派名票范春明

北京奚派名票祁秀伦

北京奚派名票黄宝忠

辽宁阜新奚派名票王长久

辽宁营口奚派名票王德胜

天津奚派名票张宝群

河北永清言派名票张志国

河北衡水张派名票苗志君

陕西宝鸡张派名票谢毛毛

河北沧州奚派名票赵宝田

江西奚派爱好者刘传民

山东济南奚派爱好者纪绪滨

群主胥向虹

儒伶风范惠及千秋,洞箫雅韵传承万代

胥向虹

“啸伯此生只爱戏,无药可救无人医”,这是现代京剧《奚啸伯》中的戏词,亦是对贵胄名门出身、票友下海的一代京剧大师奚啸伯先生的真实写照。

纵观京剧艺术之雏形、延伸、发展、成熟,距今亦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戏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动态载体,缩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繁衍生息的,通过其特殊的符号,演绎着千秋万代的兴衰成败,跌宕起伏,荣辱与共,礼义廉耻,孝悌忠信,京剧练达犹是。

大凡由文到艺,无非得益于文的厚积、艺的薄发,方称得起文艺!也就是说,文艺之所以堪称文艺,文化底蕴是灵魂!没有文化的文艺充其量只能是娱乐……

自1840年始,盛行于20世纪初的京剧,上古卷轴铺开,以大秦语系为基础,柔和南北地方曲调(柳子腔、吹腔、昆曲等),从而循序渐进地蜕变成“湖广腔,中州韵”之“皮黄”格调的声腔风格;按照演绎人物隽异,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主要行当,而老生行当在京剧形成、完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流地位。从“徽班进京”至谭鑫培现象,前后“四大须生”的应运而生,充分说明了,京剧老生行当的演变、发展,就是一部承载厚重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动态史记,亦是京剧史实的真实写照。享誉一个世纪的后“四大须生”至今依然无人超越,足以说明京剧艺术之博大精深,大师之所以堪称大师,绝对不是随心所欲的偶然、普遍现象!

享誉菊坛的京剧奚派艺术创始人奚啸伯更是如此!

奚派艺术,是集戏曲“四功五法”于一体的京剧老生流派。非“专业出身”的奚啸伯先生,之所以在科班人才济济下脱颖而出,充分说明了,文能养艺!

奚啸伯先生出生于清末贵族家庭,孩提时正规的文化熏陶,少年时严格的儒家文化教育,成就了他很高、很深的文化素养。尽管师事前“四大须生”之言菊朋先生,却绝对不是“拿来主义”而墨守陈规。奚啸伯先生最善于博采众长,以文养艺,从而达到另辟蹊径之巅峰。譬如,对于剧本原著,抛开“喊嗓喊掉城墙砖”之寒苦之功,对于唱腔声韵,“噴、擦、弹、切”,吞吐收放,游刃有余,力求“以情带声,以声传神”,考究极致;对于人物刻画,着手于剧情人物的思想、情感及审美,一丝不苟,力达完美性、可观性而不为。

“委婉细腻,清晰雅致”,是公众对奚派艺术的褒扬,“洞箫之美”,是文人墨客对奚派艺术的褒奖——无论任何文化,乃至文艺,能经得住历史长河洗刷、沉淀,才不失为上品!奚啸伯先生的京剧老生艺术犹是,毫无夸张!

奚派艺术的形成,逐步提高了京剧的文化含量,亦提高了京剧本身的艺术价值。由艺人到儒伶,奚啸伯先生堪称京剧艺术史上的典范!所以说,奚派艺术在京剧艺术的发展史上举足轻重,奚啸伯先生对于京剧艺术的卓越贡献,功不可没,惠及千秋!

《白帝城》、《范进中举》两出戏,是奚派经典名剧。一老一新,无论文字、四声,无论行腔韵律,无不彰显奚派艺术之魅力,也无不凝聚奚啸伯先生毕生心血。诸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哭灵牌》中的反西皮二六,奚先生创造的“错骨不离骨”之耍板甩腔唱法,把悲伤、愤恨附体的刘备形象,演绎的活灵活现,通过如泣如诉、缠绵悱恻的声腔艺术,亦为《火烧连营》、《托孤》埋下了伏笔。与其说是舞台剧,不如说是动态文学佳作。品来令人潸然泪下,读来引人入胜不已。再如《范进中举》,作为吴敬梓《儒林外史》之旷世之作,奚先生以文人的视角,悉心揣测“范进”这一“中性”人物。由童生到秀才,由中举到疯癫,把科举制度下挤压下的小人物演绎的玲离尽致,入木三分。《范进中举》可以说是京剧新编历史剧中的传世之作!鞭笞历史糟粕的同时,何尝不具有现实意义?

戏曲区别于影视,在于她并非采用镜头、蒙太奇之追光显辉,戏曲是一门直播艺术。她需要演员要有超乎常人的“真材实料”。所谓“不成魔难成活”就是对戏曲人才的真实写照,往昔如此,必须如此!因为,大凡民族一脉相承的、延绵不断的国之瑰宝,能赋予万代者,非一朝一代帝王将相而为!试想,如果没有奚啸伯先生当年的呕心沥血,我们今天欣赏什么?仰视什么?正因为有了奚派艺术这块丰碑的韬光养晦,奚派艺术、乃至京剧艺术爱好者,才有怡情怡志的契合点。爱好,首先要“好”,这是真理。当然,这里的“好”必须与“功利”不沾边!因为,京剧艺术,是“角儿”的艺术!奚啸伯先生是梨园界公认的“礼贤下士,仗义疏财”的楷模。高调奉艺,低调做人,是啸伯精神的集中体现。奚啸伯先生的精神,更是业余奚派艺术爱好者取之不竭,学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纪念,是为了铭记!文化、艺术可以运用高科技手段收纳归集,但是,文化艺术的灵魂需要人类自身来完成!

戏出民门,京剧在过去,只能是一种民间娱乐形式,剧目杂乱无章、内容低级趣味、唱词文理不通……然而,今天,京剧堪称东方大雅艺术,被世界所尊崇,被大众所敬仰,是无数前辈先贤,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乃至终极一身恩惠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将京剧艺术打磨成东方的高雅艺术,完善、提高京剧艺术在多元文化进程中的档次、氛围,需要导向的支持,更需要有识之士的亲力亲为……奚派艺术在京剧流派艺术的重要地位,更需要我们更好的弘扬、传播、传承。

“如洞箫之清幽,如山水之闲逸”,这是奚派艺术的意境,也是京剧奚派老生的艺术特色。如何文化艺术,必定源于生活而升华于生活!只有这样,才方其显弥足珍贵。特别是作为业余爱好者,好艺必须先修文。因为,奚派艺术是以文传道的。

“执鞭为马,持浆为舟,举足登楼,投手启户,皆以演员身段,象征当时景况,四龙套可代百万雄兵,两壁出可为阵营堡垒,演者以神求之,听者以意取之,如不然,则舞台数尺之地,岂能一一表而出之?”寥寥数语,奚啸伯先生精湛地诠释了京剧舞台艺术的真谛,足见奚先生文笔之功底深厚,不愧为是一代儒伶大师!

“啸伯此生只爱戏,

无药可救无人医。

为了戏,

冲破族规抗族议;

为了戏,

下海任凭嘲与讥;

为了戏,

苦辣酸甜藏心里;

为了戏,

孜孜不倦争朝夕。

为了戏,

背井离乡无顾忌,

虽非良禽择木栖。

手眼身发抒志趣,

唱念做打几痴迷。

皮黄融入血脉里,

日暮吟咏再难离。

为了戏,

研读典籍修韵律,

为了戏,

采撷众华自成蹊。

……”

为了戏,

命运多舛志不移!

——这就是一代京剧大师的绝唱,儒伶风范惠及千秋,洞箫雅韵传承万代!

至此奚啸伯先生诞辰110 周年之际,谨以拙作重温大师风范,铭记大师精神,仰视大师艺术,绵薄微力,传播京剧文化,弘扬奚派艺术在路上。

二零二零年冬月于渭水之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