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元剑经》秘钥

一志凝精眼未呆,横斜进退认从来。

辩清虚实心能定,识透弯环路不乖。

缓急自然难上当,屈伸灵稳莫疑猜。

随机应变熟而已。神化无方妙矣哉!

先将要诀记分明,手眼身形式在清。

大小枢机随运用,高低正覆有权衡。

【注释】

①、原手抄本,出版刊印本的“秘钥”歌诀,皆为一首歌诀形式。但是,按照歌诀韵律之格式来分析,此秘钥歌诀乃由前八句的七言律诗格体和后四句的七言绝句格体的两首歌诀的形式组合而成的。故今以为之更正。

【题名解】

秘钥者,打开传统手战之道的各层攻防功夫艺境的秘密之门,而能上道的钥匙。故知此两首歌诀的十二句诀言,句句是此秘密之门的钥匙。由此可知,无此钥匙则不能入门上道,修炼手战之道也就如同隔靴搔痒,不入壳矣!下面分句阐释其精义。

【原文】

一志凝精眼未呆

阐释:

志者,肾之脏神也。古云:心之所向,谓之志。心之所动,谓之意。心之所藏,谓之神。可知:心、脾、肾、五脏也。神、意、志,脏之神也,中医之论如此。志者,又气之帅也。此气乃真元之气,简称真气、元气。经修炼而成至中至正至和之气,称为“中气”,又曰:“中和之气、太和之气”。而此真气,乃心中一阴之精,肾中一阳之精,阴阳和合而化之“炁”。此即“凝精”之精义。即传统说法的“炼精化气”之本义。

一志者,其中之“一”字,乃“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之法尔。亦老子所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守中”之法尔。亦是古练家所言的“守一”之法尔。此三说乃一法尔,一法者,不二之谓也。此“一”者,阴精、阳精,二合一之谓矣。此“一”亦一而贯之之一尔。即始终如一之一尔。故知:一志者,不二也,始终也。以一气而贯穿一形而为一者也。

心气沉丹田,一志而不二。阴精、阳精合二而一气生。必有眼的“返观内视”,眼能返观内视,随内动景象而眼神随之变动,谓之“眼未呆”。眼乃神之窗,神通过眼可内察体内种种景象之变化,外可察种种物形之变化,眼未呆实指神不呆,则外形亦不呆矣!

如以五官的眼、耳、鼻、舌、唇来论,五官又管身体的筋、骨、皮、血脉、肉之五形。故知前人以眼未呆,实说五官俱要返观内触。简曰:眼观筋可伸长、缩短;耳听骨可刚柔;舌搅血在脉中流动;鼻嗅皮毛孔之开合;脾意调肉之松紧。此即内外一志之意尔。

由上论述可知:修炼传统手战之道,由五脏、五脏神、五官,分别来调理身体的筋、骨、皮毛、血脉、肉,之功能。强调内主外从的生理机制。故老子曰:“君子在腹不在目”。此言是说:五官之根本在五脏,五脏本一气,五脏之根本在一气。故“炼精化气”乃一切功法的根本之修炼方法。就是练拳始炼气之精义尔。故知此“一志凝精眼未呆”的精义,就是修炼传统手战之道莫先于炼气;炼气要首在于存神,即眼未呆之义;存神之始功,根于固精,此即“凝精”之义。而这个观点与“十年练拳,十年养气”的宗旨,又是一致的,如此论来,可知“一志凝精眼未呆”的精髓所指、妙义所明之旨了。但还要引申到传统的修炼观念中认识,拳事起于阳而终于阴。即起于炼气,但要终于练形。内气健运不息,外形要柔弱无骨并顺从内气以为用。故不能忽略内气对外形的改变之作用。不如此认识,则下面的意思就不会显而明之了。

【原文】

横斜进退认从来

阐释:

此即“攻防进退横竖找”的又一种说法,但又深刻的多。我这样说是指“认从来”三字之意的深刻性。即一切攻防招法的进退、横竖变化之用,是从何处生化而来的?此一问,乃显出比“横竖找”深刻得多了。试论如下:认从来,说明一切攻防招法的进退横竖变化之用,从两个方面化生而来,一个是顺随对手的攻防招法进退横竖变化而来,是外面的原因,客观条件必须让我这样做。一

个是根据外面客观条件主观的自身内因又必须这样做。达到顺随为法的“内外主、客观条件的统一”。此即“横竖进退认从来”的第一个意思。

如果以“以听探用顺化”的“以静用动”的基本法则来分析、认识“横竖进退认从来”。就会清楚地看到听探是主观对客观了解、认识的手段;顺化是主观对客观判断所施的行为。是自身主、客观的统一。又是与对手攻防主、客观的统一,是同时完成的。此即“引进落空合即出”中的“合”之精义。

再以“有无相生”的“玄观”思想认识“横斜进退认从来”。我们知道:就自己一方面而言,我此时之直进,乃因对手之斜退,顺随之法。即时对手直进,则我横斜而退。我之横斜而退,乃从刚才的直进演化而来。可知刚才的直进从有化无,而即时我之横斜却从无中生来,此乃是“有化无、无生有”的“有无相生”之理法。这样,认从来处,便知去所。拳拳相生、势势相连,乃“无生妙有”之精义尔。即攻防之势,生生不已,此之谓矣!

如再以听探用顺化来论,则知顺化中亦再听探;听探中亦在顺化。此乃“动中亦静,静中亦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而必然形成动静互为其根的自动化机制;动静无时无处不同时存在、同时体现。明白了这个意思,也就清楚、明白“横斜进退认从来”之精髓妙义了。攻防招法的各种变化无不如此。即以听探用顺化,顺化中亦听探着,随时随处无不如此。知道了这点,认从来处,便知去所,胜人之机即在此中。

【原文】

辩清虚实心能定

阐释:

传统手战之道的“虚实”之论,有“体、用”之别。先说体:内气由虚变实,在体内独立而不改,可为一身之君主,乃诚者之实,是指内气而言。外形由实变虚,柔弱无骨似水流,可为一身之臣民。乃地道虚之用。内气诚实,外形虚柔,柔外刚中匹配如一,故心能定在内实外虚之境而不乱。即虚实相需、内外一贯,此乃一定之格局,故心不乱。心不乱则静定,静定灵稳方能至用。再说用:尽管有攻防招法的“虚惊”、“实取”的运用方法,施招用手的“似取实惊,似惊实取”的存乎一心之妙用。但以自然之神为体用时,内气、外形的虚实之用还是有一定的法则范围而不乱的。正因为有此内气、外形的虚实相互为用的规律可遵循,故心能定在此处而不乱。诀云:“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内气阳刚,外形阴柔。内气阳刚而实;外形阴柔而虚。此乃攻防招法实施时的内气、外形之虚实说。即虚实的法则、规律之论述,执此而用,则辩清虚实乃成易事了,故心能定而不乱矣,此段论述乃传统手战之道中的“虚、实”之用的精辟论述。试论述如下:“用内劲之实承接对手之攻击,不可无外形之虚的配合,无外形之虚的配合则连绕不速,化解不了对手的攻击之势;用外形之虚攻击对手,不可无内气之实的配合,无内气之实的配合,则催逼发放对手不能敏捷至效。故知内外一贯,乃内气、外形一而贯之,虚实相需,乃内气外形相互需要配合一致方能奏效”。

【原文】

识透弯环路不乖

阐释:

弯环者,曲化之谓也。即弧线走化。诀云:“曲中求直,蓄而后发”。传统手战之道的施招用手,施手用招,基本方法乃“方圆相生、化打合一”。正所谓“枢得环中,应变无穷”。知此,谓之识透弯环。这样,与人较技时攻防进退横竖找的方向道路就不会背离了。曲化直发,顺随为法,也就不会背离正确的道路了。拳经云:“上行下打,断不可偏,声东击西,左右威宣,寒暑往来,谁识其端,千古一日,至理循环,上下相随,不可空谈,循序渐进,仔细研究,人能受苦,终跻浑然,至疾至速,缠绕回旋,离形得似,何非月圆,精练已极,极小亦圈”。一句话:“识透弯环路不乖”,就将《拳经》的这段论述全面概括了。“精练已极,极小亦圈”。讲的是“圈”,圈者,弯环也。终跻浑然之时境,施招用手,施手用招,至疾至速。疾则人所不及知,迅则不及掩耳。然缠绕回旋,离形得似。即不在形中而超乎象外,不必要外形似月圆之样子。乃劲势之圆转自如。明此,则算识透弯环。这样,曲化直发,曲中求直的“以柔用刚”之技法正确,才不会背离正确的变化之路数,才踏上正确的攻防艺境之道路。

【原文】

缓急自然难上当

阐释:

前面论了“意气君来骨肉臣;以听探用顺化;虚实相需、内外一贯;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方圆相生,以柔用刚,化打合一的枢得环中,应变无穷,”等等内容。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精辟细腻。此处又谈“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基本法则之一,“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随曲就伸,无过不及”。但必“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只有这样,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自然难上当了。为什么引用《太极拳论》中的话以解之,看下句便知晓了。

【原文】

屈伸灵稳莫疑猜

阐释:

屈伸者,即随屈就伸,随伸就屈,沾连粘随。灵稳者,不丢不顶,不扁不抗,谓之灵。无过不及,谓之稳。灵稳者恰到好处,丝毫无差。只有意气换得灵,听探得清楚明白,气形方能稳健准确地即时到位。对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的一点子化打合一的随曲就伸的方法莫要猜疑,惟此是正确的方法,为什么?再看下句。

【原文】

随机应变熟而已

阐释:

只有曲中求直、曲化直发的沾连粘随之以柔用刚的“粘走相生、化打合一”之方法的正确实施。才能随机应变,而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随机应变能力,在于听探的良知,顺化的良能相互为用的纯熟而已。何谓之纯熟。即用之时不犯思误,有感而应,应物自然,应无不当,谓之纯熟。亦本经文所言的“有感遂通”的艺境。则达到不期然而然,不期至而至的无上境界了。

【原文】

神化无方妙矣哉

阐释:

此乃第一首歌诀的最后一句,是总结前七句所论之一切内容的。即达到神明的化境之极的艺境,方见传统手战之道的精纯至妙的境界。然神明的化境之极的至妙之境界,拳家有此论述否?答曰:有!今只指出《杨谱·太极下乘武事解》:“内要含蓄坚刚而不外施,终柔软而迎敌,以柔软而应坚刚,使坚刚尽化无有矣!神而明之,化境极矣!”以证之。以此论做此句之解,再妙不过了。下面就再阐释第二首歌诀的内容。

【原文】

先将要诀记分明

阐释:

修炼传统手战之道,要想达到神明的化境之极的至妙之境界,先要将“要诀“密钥”分辨明确而记清,循序渐进而苦修。

手眼身形式在清

即每招每式的手眼身法步、肩肘腕胯膝的内在章法,外在格式,及来龙去脉体认清楚,要哪有哪。直至全体大用烂熟于心。

【原文】

大小枢机随运用

阐释:

即全身内外的攻防机制之体的大小枢机,层层练透。简言之:神、意、气、劲、形、中六合一统的攻防机体,及各层各处的枢机,是随机应变而运用的。

【原文】

高低正覆有权衡

阐释:

权者,权衡轻沉利弊之功能。衡,动变平衡不失之功能。一切攻防招法的实施,高低、正覆的变化之用在权;而不失却在于衡。而权与衡又是自身主、客观统一的存在,主观在权,客观条件是衡。既然主客统一,则权不离衡,衡不离权。如动变不失,要势去意回,阴阳逆从。“势去意回,阴阳逆从”是动变平衡不失的条件,能不能做好、及时做对,乃权的范畴了。

而在此“密钥”歌诀中,又暗中阐明了“绳、准、规、矩、权、衡”天地六法度的内容,试论如下:绳者,枢机之枢。准者,灵稳必准也,准者均匀也。规者,圆也;矩者,方也;权、衡乃在最后一句名言而论之。

由上述简单阐释“秘钥”之两首歌诀的内容,可见其系统性、递进性、完整性和高度的概括性之特点。确是修炼传统手战之道入门上道,察知其中奥秘的钥匙。故不可轻视之,应详细钻研之,钻要钻透,乃见光明之境;研要研细,自无粒尘之疑。则传统手战之道的精髓必能了然于心中,便可亲身所历诸层艺境,便可登圣域之境,而达天人合一之道境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