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淅川沟湾遗址考古档案解密

声明:本文根据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靳松安教授在中国.淅川丹淅流域学术高峰论坛报告整理,节选其部分内容,旨在普及淅川文化,版权归靳松安教授所有,违者必究。
淅川沟湾遗址现状
沟湾遗址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上集镇张营村沟湾组村东,老灌河(古淅水)东岸二级台地上,北距县城约6公里。地理坐标为N:33°05′28″,E:111°28′25″,海拔171米。
淅川沟湾遗址出土文物
2007~2009年,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发掘面积5000平方米。从钻探和发掘情况看,遗址面积近6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8.5米。该遗址文化堆积以新石器时代晚期为主,还发现有部分汉代、宋代、明清等历史时期遗存。新石器堆积中又以仰韶文化遗存最为丰富,还有部分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王湾三期文化晚期遗存。此次发掘曾荣获“2008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和“2007~2008年度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三等奖。
淅川沟湾遗址出土文物
依据层位关系,结合出土器物的组合、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可以将沟湾遗址史前文化分为14小段。其中仰韶文化分为四期7段、屈家岭文化分为早中晚三期、石家河文化分为早晚两期、王湾三期文化分为早晚两段。
淅川沟湾遗址出土文物
依据沟湾遗址22个测年数据,结合周边其他遗址的测年结果,该遗址仰韶文化遗存的绝对年代为距今7000~5000年;屈家岭文化遗存的绝对年代为距今5000~4500年;石家河文化遗存的绝对年代为距今4500~4200年;王湾三期文化遗存的绝对年代大体在距今4200年~3800年。
淅川沟湾遗址出土文物
王湾三期文化晚期大举向南扩张,取代了豫南鄂东北和豫西南鄂西北地区的石家河文化,分别形成了杨庄二期和乱石滩类型,从而印证了“禹征三苗”古史传说的真实性。
淅川沟湾遗址出土文物
体质人类学测量结果显示,沟湾遗址先民与东亚蒙古人种类型最为接近。发现有少量的骨创伤,但具有很高的口腔疾病的比例,龋齿严重,退行性关节炎比例也较高。此外还发现有3例人工拔牙个体及较高比例的人为头骨变形现象。
淅川沟湾遗址出土文物
沟湾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对探讨汉水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发展序列、不同文化的分期与年代、不同时期的聚落布局及其演变规律、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该区域社会复杂化进程等一系列问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
附:淅川沟湾遗址出土文物选图

附:朋友委托的小广告,丹江坐船可拨打:15224888887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南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