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内审工作是一个怎样的职位?发展前景如何?

那些企业需要内审

一般来说,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的集团公司才会设内审部门,因为集团公司管理层级多,内控风险点就多,为了加强管控,就要有独立性相对较强的部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当然这方面的工作也可以交给财务部门去做,但财务部也要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独立性有点问题(自己查自己总会有点尴尬),所以比较正规的大公司会把内审部独立出来。这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又要对经营管理发表审计意见,工作难度是很大的。

社会上对内审工作的评价有两极分化的倾向,有的认为内审是可有可无的摆设,上级领导有要求,就设一个,工作走走形式,没有实质内容;有的认为内审挑战性强,工作难度大,能做好的都是精英。其实两种观点都对,我国证监会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要设立内审部,形式要做足,所以大家都设了内审部,人员主要从财务部找(当然不是精兵强将),工作也都是离任审计之类的规定动作,要说这类情况还是满多的,只是大家都不承认。

从理论上讲,内审部要尽可能的独立,直属董事会管理最好,但董事会不是个常设机构,日常工作还要是找经营班子、管理层,这就尴尬了!理论上内审部就是查这些人的!这也是很多时候内审工作流于形式,不好开展的主要原因。

但这不等于内审是不必要的,相反,我认为内审工作非常重要。内审部不受重视最主要原因是很多大集团的财务部把内审工作顺便做掉了,才让内审显得可有可无。比如内控风险测评、对下属单位的专项检查等就是很多上市公司财务部的日常工作,因为财务对经营工作很了解,做这些事得心应手,换个部门,可能都不知从那开始。

内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规定动作,如离任审计

离任审计又叫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在法人代表任期结束时开展,任期长的也有任中审计。这类审计有对责任人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的意思。按理说是很重要,但现在搞离任审计的公司主要是国有企业,责任人进行审计时下一个职务已经确定,要么退休,要么调任,审计与否对其影响不大,所以离任审计的重要性也就大打折扣。

二、日常的专项审计(针对某项资产,如存货管理、往来款管理等)

我现在的日常工作就有这一项,发现那家下属公司在某个方面管理有问题,发个问询函,随时进点检查。查工资发放、查库存管理、查客户授信,无事不可查。这也是内审工作财务干的主要原因,管理是动态的,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要论信息掌握的全面性及时性,没人能和财务比。

三、内控风险测评

这项工作也很重要,前面说的都是事后审计,有了问题再解决总是晚了点,只有内控测评是防范与未然。上市公司的内控测评也是规定动作,可以在年报审计时委托事务所做,日常要对内控制度维护修订,发现风险点要及时排查。

四、舞弊审计

这是最麻烦也是最得罪人的工作,因为舞弊往往涉及财务工作,财务部门反到不好参与,就会交给内审部。但内审部权力实际有限,能发挥多少作用往往取决于领导的决心。近几年反腐抓的紧,国企这项工作都交给纪委了,纪委权力大,更容易发挥,所以现在国企纪委与内审部有合流的趋势。

总之内审工作不好干,为了保持独立性,内审人员不能参与平时经营,就是没有实职,但内审的工作性质又要求他们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发表实质性意见,这是相互矛盾的。长此以往,很多内审工作就变得越来越流于形式。

内审工作有专业要求吗,那些人适合做内审工作

在我看来内审工作与财务工作是相通的(虽然两者工作性质完全不同),能胜任财务工作就能做内审,不需要专门学习内审专业(实际上大学的内审专业也要学会计)。但能干和干得好是两回事。

管理很多时候都是在玩平衡,没有绝对的对错,按制度执行是没错,绝对按制度执行就错了。

实际工作中,一位优秀的内审人一定也是一位玩平衡的高手,他要有看穿全局的眼光,平时能坚持原则,关键时又能掌握灵活性。说白了,要有背黑锅的觉悟,又不能让人当枪使用。

所以适合做内审的人一定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工作经验要很丰富,对企业经营管理要有一定基础。我不建议刚毕业的年轻人一上来就做内审,总要在财务或其他部门锻炼几年,各方面有了基础,再去内审才好开展工作。

内审与外审的区别大吗

很多从事务所出来年轻人想从事内审工作,自认为内审外审都是审,信心百倍。实际上内外审区别很大,外审本质上提供的是一种中介服务,内审是企业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性质就不一样。

举个例子,有家国有企业的财务经理出了问题,被人举报挪用公款,金额有几十万。问责时,年报审计的主审所就辩称自己没问题,因为几十万在报表中达不到重要性水平,外审只能报表的公允可靠性发表意见,管不了这么多细节。但在内审,这就是管理上的重大缺陷。

所以内外审是互补的关系,各有各的职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