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的世界,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二战过后,百废待兴,战争在世界在各地留下了太多的断壁残垣,世界需要重新整理和修补。
在炮火的轰击下,二战后的世界各地都已破败不堪,对于当时的建筑艺术而言,却仿佛迎来了春天,毕竟此时的他们可以更大范围的抛开前代建筑的思维束缚,创作属于自己的建筑艺术。
包豪斯与高楼大厦
包豪斯大楼,沃尔特·格罗皮乌兹,德绍
一方面,格罗皮乌兹和柯布西埃等现代主义建筑师所开创的毫无装饰、崇尚直线的工业化语言被称为国际风格(International Style),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一风格在全球的大部分城市建设中都占据主流。
另一方面,包豪斯的建筑师们在美国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优秀的范例,他们创造的建筑设计让人们耳目一新,在为自己赢得荣誉和声望的同时,也将城市真正的引入现代。
无论是设计住宅、学校还是办公大楼,包豪斯的设计师都一概使用光滑直的风格体系,这后来成为战后资本主义崇尚效率的文化标志。在这样的建筑思维下,二战后的城市中开始出现大量的摩天大楼,甚至有时候我们会产生这些建筑都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那种错觉。
虽然摩天大楼成了城市的主流,但也不是所有设计师都只能选择建造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的,更多的建筑师都有着自己对于“房子”的不同理解。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最初是在费城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的作品中崭露头角的。作为对密斯的名言“少即是多”的戏谑,文丘里在建筑理论上主张“少即是枯燥”,他对过度商业化的建筑嗤之以鼻,并尝试着建造自己的别墅式建筑。
罗伯特·文丘里的别墅,宾夕法尼亚
在文丘里为母亲设计的别墅中,他使用极为基础的三角形和正方形元素,但却将它们排列得十分轻松诙谐,不追求对称或均衡,打破了现代主义设计所崇尚的庄严与和谐。
高技派
另一股针对20世纪中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反对力量来自于高技派,其风格特点是大量暴露建筑所使用的材料、技术、设备和装饰。最壮观的例子当数英国设计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汇丰银行了(Hong Kong&Shanghai Bank)。
诺曼·福斯特,香港和上海汇丰银行,香港
应委托人要设计出世界上最美建筑的要求,福斯特不惜一切代价创造出了这座高达47层的未来派的摩天大厦。这座长方形建筑的特色在于它的东西两边各有一座勤务塔,而中央的服务中心则被去除了,但在国际风格中这是必不可少的。
承重钢架是由巨型栏杆与横梁构成,并且它们都暴露在外部。每一层都悬挂在这个钢架上,这保证了建筑立面的完整性,使开阔的工作区域能够享受到充足的自然光线。
解构主义
在更近的一段时期,有一股潮流更加彻底地破坏了推崇和谐、统一和稳定的传统建筑观,它以倾斜、扭曲和充满动感的几何形式取胜,这就是解构主义建筑。
结构主义建筑最早出现在理论家雅克·德里达的书中,他的这些奇妙设想最终被以建筑师弗兰克·盖里为首的一批设计师所采用。
弗兰克·盖里,古根海姆美术馆,西班牙
在20世纪90年代,盖里形成了一种高度有机化、雕塑化的风格,这在他的充满戏剧性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现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已有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虽然我们可能不能说出这些建筑的风格理念,但这却都战后这几十年间人类文明的发展的一个标志,是现代文明的缩影。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