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禅一味》续 五十三
41、下肢三角力与跪腿屈膝发力
一般人用劲,都是弯腿为蓄,直腿为发;大成拳却有一种逆常人思维的腿部蓄发,即跪腿屈膝发力,其中下肢的三角支撑起了很大作用。
只有逆向思维,才能卓立于大众,大成拳家正是这样做的。
先看弯腿为蓄,直腿为发的大众用力。这种用力在下蹲膝盖角度接近90度的时候力量最大,蹬力的反作用方向为前倾斜向上方,随着长身膝盖角度加大而力量渐弱。这样用力,运动者既要针对外界阻力,还要克服地球对本身的引力,运动效果可想而知。
反过来,直腿为蓄,弯腿为发。当重心偏于后腿,两腿接近于直立的时候,此刻为蓄力;这时人体重力提拔向上,是与地球引力的向下互为抗争(相吸又相斥)的,周身放松,势如张弓蓄满。发力时,重心移至前腿,其势是身体向下接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到打击目标的力,既有腿部肌肉群随屈膝爆发,又有整体重力向下作用的惯性。
由上可知,较弯腿蓄而直腿发的发力,跪腿屈膝发力能够更好地利用重力向下的体能。
大成拳栽拳,即是典型的屈膝向下发力,威力极大。在屈膝向下发力的一刹那,下肢特别是后面的蹬力腿,瞬间完成了胯、膝、足三相互争的三角力,外形上好像后腿膝盖虚跪了一下,故又称跪腿发力。
具体过程是:随着重心下沉,后腿屈膝接近90度;此刻足蹬力向下,膝盖内蕴之力前顶指向打击目标,胯后坐起到稳固身体重心的作用,由此构成下肢三角的稳定支撑。当然这种支撑一紧即松,没有动作定型。
拳诀曰“意不露形,形不破体,力不出尖”。当被人看出三角力支撑的时候,动作必已停滞失去流畅;另外,三角争力任何一点力量过大,外形即为破体,用力便是出尖。
在下肢三角力的运用中,人体有一个发力瞄准器,即出手发力必以后膝所指方向为准。
有的人未受真传,明明向前打直拳,蹬力腿的膝部却向外撇,致使脚下蹬力未能和打拳之力统一在一个方向。
有传授的老派拳家,其门下弟子都懂得,后腿膝盖指向哪里,拳就打向哪里。改变打拳方向必先调整后膝指向。
从解剖学角度出发,三角力主要靠的是屈肌。拿栽拳来说,蹬地直立源于伸肌之力,同时屈肌休息而含蓄;发力时腿部前、外侧的伸肌要放松休息,由后、内侧的屈肌来完成下肢三角力。
辨证地来说,怎么发力要看实战情况。弯腿蓄直腿发,或者直腿蓄而弯腿发,怎么合适就怎么来,不能默守陈规。
如果刚打完屈膝发力,紧接着稍做调整,迅疾发出反向腿部蹬直的拳力,岂不是更省时间,反者亦如是。
从整体来看,人体下盘的稳定性是决定一身之力大小的关键因素,要符合物理力学。
古人创拳暗合三角支撑的原理,虽然他们不懂物理,但绝对是天地万物源于一理的智慧结晶。
(将师父的博客文章和发表在一些武术搏击杂志上的文章做一番整理,是一件很辛苦,又很有意思的事情。这里面,可以发现一些调理和大成拳学的真知,真可谓“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