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近中秋的夜晚,南宋状元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北宋灭亡之后,赵构建立南宋,南宋偏安一隅,长期被北方政权压制,朝中主和得势,故而南宋与金国的战争少有获胜,我们读南宋诗人、词人的作品,大多都能从中能读到他们心中的愤愤之情。

那年,虞允文指挥三军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颜亮,使得金军南渡的计划破灭。时任抚州知州的张孝祥听说此次采石矶大捷之后,喜不自胜,作了一首《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记录这次大胜,成为南宋词史上罕见的一首“喜词”、“快词”。

张孝祥是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为人聪明,23岁就高中状元,却因不愿意投靠秦桧,仕途不顺,幸而秦桧死得及时,他的人生才得以改变。

其实,张孝祥一生作品颇多,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很多人都知道苏轼与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殊不知张孝祥也是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怎可忽略?

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为同僚向皇帝进谗言被罢免,他从哪就职地静江府(今广西省桂林市)前往下一个就职地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中途路过岳阳,当时临近中秋,张孝祥来到洞庭湖,看到眼前美景,忍不住写下一首《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上片,开头第一句直接点名地点“洞庭湖”与时间“近中秋”,眼前的青草与湖水相连,仿佛两湖汇聚,“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看到的洞庭湖是那样的安静。“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湖面如镜,明净光洁三万顷,张孝祥多想在洞庭湖上驾一叶扁舟,让洞庭湖所有景致都供他享用,其豪迈气概,可见一斑。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水天辉映,一片晶莹,月光照在湖面上,好像那月亮愿意将自己的光辉分一部分给洞庭湖,上下明亮澄澈,如在玻璃世界中,不见一点浑浊,张孝祥的内心何尝不是如此,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表里如一。“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澄澈的洞庭湖,内心澄澈的张孝祥,物与人如此一致,显得那样的自然与和谐,这样的美妙体验,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知之。

上片写景转入抒情,下片则重于抒情,进一步表明自己内心的澄澈。“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想当初自己在广南西路(总体来说大致相当于今之广西壮族自治区)为官期间,虽为一方官长,无人干涉,但是自己行得正坐得直,心怀坦荡,问心无愧,为自己被诬陷一事表示深深的不满。“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而今被免职,不免觉得周遭的环境都带着萧条与冷落,但是自己心是热的,处境艰难却心胸坦荡,在这洞庭湖上泛舟,心神也不会激荡。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以长江之水为酒,以北斗为樽,请万物为宾客,一起畅饮,自己拍打着船舷,独自高歌,完全沉醉其中,忘记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从这丝毫看不出他是一个被罢官的人,气派如此大,胸中如此自信。

很多人曾把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提并论,认为张孝祥的这首佳作虽与苏轼作品的写作手法、写作角度不同,但是那种豪放的精神与气概,极其接近,王闿运曾说:“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