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阅读的力量,能够影响孩子的终生

一个孩子的认识水平,如果我们给他积累了、如果给他大量地铺垫了,他的高度就会超出他这个特定年龄段。

——李希贵

李希贵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

还是在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我作为一个中学的语文老师,遭遇了好多尴尬。

其中,有一年我在高密四中,有两个班没有语文老师,因为高一新扩了两个班。没有办法,那个时候乡村学校要聘到新毕业的大学生很困难。所以,就在四个月的时间里将近一个学期,这两个班是没有语文老师的。

学校没有办法,只好让其他班的语文老师来代课。这个代课是没法代的,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教两个班的语文课。

教两个班的语文课是很辛苦的,再给别的班代课很困难。所以没有办法,只好老师和学生一块儿制定他们的自学计划,让学生去自修,同学们实在感到太枯燥的时候,老师就把学生放到阅览室里去读书,或者把图书馆的书借到教室里让学生读书。

一个学期下来,从学校到语文学科的老师都捏了一把汗,担心这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可是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却让语文老师很尴尬:这两个班的语文基础知识并不比平行班低,相反阅读题目和写作题目的成绩比平行班的成绩还略好一点。

这件事情让我们开始思考:我们(语文老师)到底在干什么?我们课堂上那一些汗水、那一些努力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带着这样一种思考,1995年我来到了高密一中,在一中又遇到了一件事:一位考上大学的毕业生,写信给他没有考上大学、正在一中复读的一位好同伴,介绍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

当谈到语文的时候,这个学生告诫他的同伴,他说了一句话:“语文呐,你可千万别上语文老师的当!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那些东西没用。”

这封信后来被这个班的班主任老师发现了,回到办公室她当着全办公室的语文老师就讲了这封信,我发现老师们好长时间都没有说话,她们真的是被刺疼了!但也确实是被刺中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学生说的话有一定道理,我发现语文教改的时机到了。

为了统一老师的思想,也统一社会、家长的思想,在那个学期的期末,我就让刚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和上初中四年级的内侄女参加了高三的语文期末考试。卷子批出来就更加让我们老师尴尬了:当时高三还有两个复读班(高四),他们的平均分是84.5分,但是这两个孩子的平均分却跟高三的平均分不相上下,初一的孩子考了82分,初四的孩子考了85分,这两张试卷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

这两个孩子一个差了六年,一个差了三年,虽然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了大量的讲解、大量的训练,但他们有的是什么呢?他们有的是在不同的年龄大量的适合他们的名篇名著的阅读。因为我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提出、购买和推荐了适合他们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阅读书目,购买了大量的图书,而且我书架的书在不断地减少,他们书架上的书在不断地增加。

当买的书不能满足的时候,他们就把我的书也偷偷地拿到自己的书架上,有些还写上他们的名字。

暑假的时候,我让读初一的儿子写下“你最喜欢的十本书及其理由”,他在初一读的都是这样一些书:《纸牌的秘密》、《涅克维奇精选集》、《死水》、《鹅掌女王烤肉店》、《伊豆的歌女》、《唐宋名家词选》、《雍正王朝》、《苏菲的世界》、《契诃夫精选集》、《戴高乐传》。

其中,《戴高乐传》他买了三本,每一本都比照着读,而且能找出同样一场战争,哪个传记写得比较好,哪个传记写得有问题。

这十本书当中,有三本书是哲学书籍。就是说一个孩子的认识水平,如果我们给他积累了、如果给他大量地铺垫了,他的高度就会超出他这个特定年龄段。正是因为他们自己的阅读、涵咏、积累和感悟,就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成绩。

我记得后来他在初三的时候又参加了一次高考,当时考了122分,但是再到三年之后高三参加高考的时候,也没有突破123分。这就说明:语文到了一定程度以后,有些东西是考不出来的,但是阅读的力量却能够影响一个孩子的终生。

有了这样一个经验之后,我们就在这一年进行了改革。

把常规的语文课由每周六节改成了两节,由老师在课堂上完成教材、四节由学生自主阅读,把学生放到阅览室。

这些学生非常努力,学习非常有成果。他们的语文成绩当时在潍坊遥遥领先,而且不仅仅是语文成绩遥遥领先,更重要的是还影响到了他们的整体素质,在这些学生之中,还出了一个山东省的文科状元。

由此我们感觉到: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尽管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能力有听、说、读、写,但是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孩子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

我讲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有一次在河南开封,开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杜复平女士给我提供了她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时的一个故事:

在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时,用错了语文卷子,用的是下学期,快考完的时候才发现用错了试卷。但是来不及换了,只好把试卷中的文言文题目去掉了。

阅卷出来以后,他儿子的考试成绩是98分,只差两分满分。这个学校有个很好的做法,就是孩子自己认为成绩不理想的话,可以申请参加二次考试,档案记录最高成绩。

这个孩子想:我考下学期的卷子都考了98分,如果考学过的卷子肯定能满分,于是就申请了二次考试。用了上学期的考卷,结果考完后一阅卷成绩为93分。

语文这个学科跟理科还是不一样,它不是一一对应的,靠一个系列、一个梯级、一个台阶去给学生提高成绩。它必须通过大量的积累,然后才能有一个提升。

在语文课堂上确实有许多让我们反思的事件,2006年《中国教育报》曾经在“读书栏目”报道了一件事:病假条换来的课外阅读。

有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开始由于偶然的生病请假,结果在家里读书让她感到比在学校里上语文课更加快乐。这种阅读的愉快体验带来的是让她不断请假、不断旷课,以这样的方式来换取课外阅读。

这是一个让我们语文老师感到很辛酸的案例,但是却带给这个孩子四百多部名著的阅读,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写了一百多张病假条,她的成绩也特别突出。

在潍坊的时候,我曾经对学生搞过这样一个调查:在中学的语文学习期间,对你帮助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在41份问卷里面,有好多学生谈到了自己登上讲台讲了一节语文课,当学校校刊的编辑,积累了300首宋词,看完了《家》、《春》、《秋》,坚持看《读者》,收集好文章做剪报,写周记,一次迎奥运征文获奖的鼓舞,利用班级图书角进行读书,等等。

但是在所有的答案里边,没有一个提到是因为老师讲得好,这个问题特别耐人寻味,特别值得我们研究。我们好多课堂确实是因为大量的、繁琐的一些环节而影响了孩子的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但是当我们把课堂分割零碎了之后,孩子就感觉不到生命的活力。

我随便找了过去的一个课堂实录,这是一个老师上朱自清的《春》开始的几分钟。

老师:“请打开书的23页,读一下文章的名字。”同学们就读:“春。”

老师又问:“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啊?”学生就说:“朱自清。”

老师接着追问:“看一看下面的注释,朱自清是哪里人?”学生就看注释。

老师随后问道:“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

就这样一路问下来,搞得非常零碎。这样的课堂看上去好像有点极端,但这确实是好多好多语文课堂的一个现实状况。这样就把学生本来应该有的阅读时间就搞得没有了。

基于上述的现实状况,所以我们提出了“语文主题学习”这样一个思路,希望学生通过欣赏、通过分享、通过诵读、通过比较和模仿,来打下阅读的基础

但是对一个学校来说、对一个老师来说,选择这样一些能够让学生去阅读的图书还是有困难的,于是我们这个团队就开发了适合特定学生、特定年级和特定单元学习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这个阅读量看上去确实很大,而且我们要求是课内阅读,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调查数据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阅读完全是可以通过课堂完成的。

有这么一些数据大家可以看一下:

上海市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4000万字,九年时间学生要读400本书,平均每人每年要读45本书左右。

但是这个规定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世界上平均每年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他们平均每年每人读书达64本,这不是指学生,还包括成年人。

我们国家再加上成年人,平均就不到一本了。世界上平均每年读书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平均每人每年读书达55本,现在美国已经全面启动了全民读书计划,每年要达到50本。

关于阅读量,好多名家都通过自己的阅读经历提出了一些想法,你像张光斗说:

“如果一本书10万字,那么每个中小学生每年读40本书,一年就是400万字。”

《小布头奇遇记》的作者孙幼军说:

“以平均每本书10万字计算,中小学学生每个月至少应该读一本,认真地读,而不是走马观花,能读两本更好。”

柳斌主任说:

“每天课外读一篇千字文,应该是个基本的要求。如果能做到,则一年之内,可达到36万字,十二年则可阅读430多万字。所以,中小学阶段阅读500万至1000万字应当是合适的。”

那么说这样一些话,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就是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都要培养,但是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说法,可以说明不同年龄读不同书的重要性

三岁孩子眼中的爸爸:“哇!爸爸太伟大了,他什么都知道。他不仅认识‘一’,还认识‘二’,他连‘四’都会写呢。”

这个两三岁、三四岁孩子眼中的爸爸太高大。但对不起,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他就有感觉了,他说:“爸爸好像有时候也不对。”

到了二十岁,甚至感觉到他爸爸简直太迂腐了,没有办法和他对话。

到了三十岁就有点骄傲:“如果老头子当年和我一样老练的话,他该赚到多少钱啊?”

但是一过四十岁,就开始感觉到:“也许爸爸说的话有一点道理,当初可能需要听听他的意见。”

过了六十岁对爸爸就非常崇拜了:“爸爸太了不起了,我当初要是听他的话该多好!”

我们过了四十五岁的人,都特别愿意、越来越愿意和爸爸妈妈多待一会儿,多聊一会儿,多坐一会儿,跟二三十岁的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样一种规律同样适合我们的阅读,就是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让他能有不同的理解,让他理解不同的事物,一定要基于他的生活。

你看,在没有进行课改之前,我们一年级的小学教材,我随便想起一篇——《小八路》。

“他是谁?你看他身穿军装,头戴军帽,脚穿草鞋,胳膊上还有臂章。原来他是个小八路。你看他长得多结实啊!他一定跟着八路军跑过很多路、打过很多仗,他真是个勇敢的小八路。”

这是给六岁孩子学的课文,这个六岁孩子看了这个课文之后他会怎么想呢?首先,小八路是什么?有没有小七路?有没有小六路?这个路跟狗熊一样不一样?也就是他没法理解。

昨天下午我曾经讲到过一个课例,一个老师跟学生一起学苏教版的《小池塘》(一年级),他说“这些池塘边的芦苇像睫毛一样”。

我就问旁边四个孩子什么是睫毛?一个孩子说睫毛就是眉毛,这个孩子最接近这个说法。一个孩子说睫毛就是芦苇,另外两个孩子说不知道.

还有一课选了《王二小》。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着八路军放哨,有一天,敌人来扫荡,走到山口迷了路。敌人看见王小二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什么是儿童团员?什么叫放哨?谁是敌人?扫荡是怎么回事?

能把这几个概念搞清楚,学生基本上就糊涂了。小孩子,特别是低段,一到三年级的时间,一定要基于孩子的生活,他才会阅读。包括现在我们的教材里边一些文字也是值得商榷。

我知道苏教版相对编得还比较好,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你看小学一年级就有一篇文章叫做《春到梅花山》,这个课文就太南京化了。这个梅花山,就只有南京有,能够看到梅花的孩子就太少了。

我想我什么时候见过梅花,我可能大学毕业的时候还没见过梅花。但是梅花山,那就更是渴望不可及了,孩子们就没法理解。

还有就是《草原的早晨》。我们这边一年级的尽是这样一些课文,你看台湾一年级的课文是什么,它就是《天亮了》、《上课了》、《我的一家》,就是这样一些孩子们身边的生活。

不是说我们只能学身边的,而是特别的年龄阶段,他特定的认识水平需要从身边的开始。

孩子们有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由我们的想法和感情来代替他们的想法和感情,那这样就是愚蠢的。像我们把《匆匆》、《春》这样的朱自清的名篇,我们成人特别喜欢的文章编到小学教材里,本来就是没有从儿童的角度出发

你问一问小学生,他会喜欢《春》吗?他会喜欢《匆匆》吗?我曾经对小学生做过一次调查,每一次调查都是“排倒数第一、第二、第三” 这么一个位置。

为什么?

他这个年龄,他喜欢故事,你非要逼着他学这种所谓的名篇范文,我觉得他没办法学好。

什么时候他会喜欢范文呢?他会泛读的时候,他就真的喜欢范文了。你看小学生他会泛读吗?他一开头就跑,你让他泛读难死他了、烦死他了。

但是有一天到初二了,他开始学会泛读了,他也喜欢范文的情调了,《读者》也会成为他们首选的读物,这个时候大量泛读的阅读期就开始了。

所以小学生的阅读范围应该是大量的故事书、历险记、童话,我们喜欢不等于孩子喜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推荐的好多书目孩子不喜欢。

九年制课标修订之前,我们课标推荐的那些书,哪一本是学生喜欢的呢?几乎没有。为什么?这是我们成人的视角,我们认为很重要,我们认为孩子应该去学习。

所以就包括我们订画报、订儿童杂志的时候也要留心。两岁之前,有一本叫《婴儿画报》,两到三岁,有一个叫《娃娃画报》,三到五岁叫《幼儿画报》,五到十岁还有《儿童画报》,然后是《连环画报》。

好多家长和我说,你们家孩子好,你家孩子喜欢读书,我家孩子不喜欢读书。

我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发现哪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不喜欢你给他的书。

我们家长现在带着孩子到书店去,一买就买提高成绩的书、马上见效的书、他不喜欢的书。所以,孩子不是不喜欢读书,是不喜欢家长给他推荐的书。

现在出版界也有好多误区,所以要慎重选择图书。

一个误区就是,好的名著被改编成学生读的连环画,或者有一套书把四大名著,把《红楼梦》改编成小学生读的连环画,这是非常愚蠢的一件事儿。

叫小学生读《红楼梦》,他能学到什么呢?你是害了《红楼梦》。为什么?就是他再也不读这个玩意儿了,因为他知道这个是不好的,结果到了成年他也不读了。

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我们选了十位学生,就是我们问他“你喜不喜欢《红楼梦》?你是什么时间读的《红楼梦》?”

十位学生,有七位学生说喜欢《红楼梦》,这七位学生是什么时候读的《红楼梦》呢?一个是高一寒假,一个是初四到高二,一个是高一暑假,一个在高二,一个在高一暑假,一个是初四暑假,一个是高一至高二上学期。

还有三位学生不喜欢《红楼梦》,我调查一下,全是在小学和初一读的《红楼梦》,从此他就不喜欢这玩意儿了,你再让他读就很困难,就伤了他的胃口。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把好的东西在一个不恰当的时间送给孩子

其次,有些名著是有特定内涵的,并不适合孩子读。

我想引用费孝通一句话,他说:

“我小的时候,还没现在的孩子们幸福,很少有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书,我只能从爸爸妈妈的书架上找书看,比如说《三国演义》、《水浒传》,里边说你一刀我一枪的,很精彩。”

我始终不建议孩子们读《水浒传》,这个书没有一定的见解能力会出问题。因为它里边好多容易迷惑孩子的,假的,那种义气,那种杀杀砍砍很容易养成孩子模仿的习惯。

再一个,好多名著是挺好,但是不是孩子的名著。还有呢,有人心非常好,觉得孩子们读名著这么厚读不了,所以就把它缩写了。这一缩写可坏了,情节一删减,这人物也不丰满,从此孩子就不喜欢了。

书店里有好多这种的书籍,特别危险,一定不要读这种缩写的书。缩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儿。只有极其个别的作家,那些驾驭能力非常强的作家,他不仅写小说,而且写得非常好的作家,才能够缩写出来。所以这些缩写的书我们不建议去读。

还有,警惕假的少儿书籍。我举一个例子,这是《科学家爷爷谈科学》给小学生读的书,其中我举一个著名科学家谈地球资源,这肯定是给孩子读的书。但是随便拿出其中一段话来你就读不懂,连我们都读不懂。

你看,里面谈到矿石的时候,它说矿石是指一种在现有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够从中提取有用成分的自然矿物聚集体。这不坏了么?这不越搞越糊涂么。

所以,就是因为这样一些原因,那么,语文主题学习就有一个专家团队,专门给孩子来挑选适合他们读的文章和图书。

我记得,2006年我到太原去,太原的一个语文特级教师告诉我一个叫他很不安的例子,就是他的外甥女,从此就不喜欢旅游了。

为什么不喜欢旅游呢?就是只要一旅游,她妈妈就让她写游记。所以家里有旅游,要么就不去,怎么动员都动员不了,她舅舅去动员,也没有成功。

阅读也是这样,有好多家长,一阅读就让孩子写读后感,一阅读就让孩子干什么事儿,就要写作,所以搞得孩子也不愿阅读了。

因此我们千万不要着急,只要有了一定量的阅读量,你不让他写,他也忍不住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搞教材的时候,我们特别希望快出成绩。我们改了半年了,怎么成绩没有提高,甚至还要下降,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它是一个长线的改革,这个改革,在第一个学期甚至要以牺牲基础知识的成绩为代价。但是不要紧,只要你坚持两个学期以上,他就会突飞猛进地提高。

所以我们在改革初期,一定告诉所有参加改革和旁观改革的人,改革是有风险的,改革的期望值不要高了。

今年春天,我外甥到老家潍坊,他刚刚一岁半,还没有学会叫姥姥,结果一到潍坊就遇到一大批他要叫姥姥的人。这批人特别渴望这个一岁多的孩子能够喊一声姥姥。结果到一个地方,每天就一批人围着他教他说姥姥,“姥姥、姥姥、姥姥、姥姥”……把孩子教傻了。

我一听这事儿着急了,你们赶快回来,再过一个月这个孩子就傻了。他天天没有成就感,天天在挫败感中,他还是学不会。为什么?再有两个月,你不教他就会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等待,我们一定要慢慢去滋养。

在孩子进步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给他创造一些精彩,给他有一个鼓舞。比如说,和课外互补一下,我们先读个什么,再去读课文的时候,读了和不读是不一样的,那么他就体会到成就感。

最近一个学生特别喜欢一个电视剧、动画片或者是电影,那么你就选择一些和那个有关系、能够帮助他理解的一些文章。然后他再去看电视,再去看电影,再去看舞蹈,这样他就特别有成就感。

当然,开一些家庭的读书报告会、班级的读书报告会或是小伙伴之间的读书报告会,等等,这都会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在这一方面,在座的各位老师都有非常好的做法,我也听到了一些,看到了一些。

你像在中国台湾、在新加坡,你经常会在教室里、走廊上、一些活动空间,看到阅读数。在这个学期要读的20本书,读过的苹果是红色,没读过的苹果是绿色,还是白色的。让学生互相竞争、互相比较、互相分享。

那么这样一些情况,包括给孩子出一些书,出一些孩子的专集、书函,放到图书馆作为孩子们的阅读资源,那么这些都对孩子起到非常好的激励作用,现在好多学校做的也非常大。

最后我想用一个哲学家,他曾经回答这些提问的时候说的一句话,他说:

“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选择干什么?‘他说‘阅读’。

又问他:“如果你已经被囚禁在牢房里,你干什么?”他说‘阅读’。

又问他:“如果已经到了世界末日,你今天打算干什么?”他还是说‘阅读’。”

我也想起了美国一个著名的成功学家,有人问他的几个话题他的回答。问他:

如果你的事业失败了,你干什么?

他说:你阅读吧。

又问他:如果你失业了,你干什么?

他说:你要提升自己,你阅读吧。

又请教他说:如果我失恋了,我怎么办?

他说:你阅读吧。

以这两位成功人士的回答和各位老师和家长共勉,谢谢大家!

来源:一起学语文

李希贵:学校是什么?(CCTV开讲啦)

什么是学校

李希贵

过去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给学校定义的时候,学校是什么?学校是学生来学习的地方,但是我们没有问问孩子,我们的学校应是个什么样子,我想展示一个泼水节的照片,从狂欢节到泼水节,我们事实上是通过这样的一个课程,来叫学生们能看得见老师真的希望和你们平等,它带来一个最重要的值得我们欣慰的事就是,我们的学生真实了,但是学生真实了以后,他和你交流的问题就不一样了。去年秋天,我们高一一个男生给我发过一个短信,他说,校长,请你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在初三的时候,曾经暗恋一个女生,但是这个女生呢,中考的时候没有考到第十一中学校,她考到其他学校去了,现在每当我闲下来,大脑里满都是她的形象,问我怎么办?这也是我工作了三十多年了,接到的第一个关于这种问题的短信,所以平等的师生关系会让我们看到孩子真实的内心,我们也会真正地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去研究怎么教育他们,这是我们为什么苦苦地追求平等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天我还想给大家看第二个照片,这是学校话剧《雷雨》的一个剧照,前几个星期你去听课,你去看他们演戏的时候,一片混乱,因为每一个同学,每一个剧务,每一个角色,都感觉到自己最重要,一个一个孩子就像大爷一样,特别大,但是经过一个学期,他们之间的冲突,他们之间的磨合,他们之间的沟通,最后他们终于发现一个道理,你不合作,就没有办法成功。所以到最后一个学期,当他们在戏剧节上演出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学生全变了,他们从那种大爷变成了孙子,一个一个都像孙子一样。给别人递个话筒啊,给别人整整服装,给别人化化妆拿拿道具,这就是教育,这点是我们感受到他们在体验当中成长。当然,这个戏剧课事实上还给我们一个非常意外的收获,就是我们感受到了男生女生在这个青春花季他们有一个正常交往的平台。你说在数学课上吧,你说男生女生老两个一块接触,是不是不太好,在这个物理课上吧,你两个天天在一块做实验,也不太好。但是我要说,青春花季的学生,如果没有了异性之间的目光,他们就缺了好多人生的营养,没有他们之间正常的交往,他们的情商就不会健康。所以他们必须要有这么一个舞台,使他们去交流。

我上高中的时候,你要男生女生说话,那马上老师就跟上了,我记得一个比我高两届的校友,他长得很帅,也特别外向,很喜欢跟女生交往, 但在学校里没有机会,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发现他心爱的那位女生,家里院子里栽了一棵杏树,结满了杏子,他想以这个杏树为媒介,来和这个女生交往,但是很麻烦,他要去偷杏子,首先遇到一个挑战是,必须在她爸妈不在家的时候,为这事,他暑假里就在她院子门外,溜达了两个星期,才终于发现一个机会,但当他实施去偷杏的时候,又遇到第二个挑战,就是他要弄出很大的声音,一定要被这位女生发现,结果这个女生对这个杏树不太关心,以致邻居发现了,要出来抓他了,这个女生还没有发现,所以这个男生只好抓起一把沙子洒向了她的窗户,才终于把这个女生引出了。但是接下来他遇到第三个挑战,就是他要逃跑,但是要控制逃跑的速度,以确保被这个女生追上,然后发生冲突。你看,为了说几句话,费多大劲。我们戏剧课上,男生女生他们之间就有很好的交流,我觉得都是健康的交流,一开始呢也不容易,比如说他们要有一个拉手的动作,一开始是拉一支铅笔,后来老师把铅笔没收了,就拉着袖子,经过那么两三个月才开始拉手,事实上在这个青春花季,让他们健康的情感得到交流,就解开了人生的那些秘密,就解开了人生的面纱,所以我们一定要鼓励我们的学生有一种健康的情感交流。

这个第三个照片,这是一个签约仪式,左边是学校一个学生银行“圆梦银行”的行长和副行长,右边是学校一个商店文具屋,我记得2010年的时候,我们学校有5家学生书店,向学生竞标,其中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他们中标了一家书店,他们盘算了一下,启动这个书店需要5000块钱的启动费,就去敲我的办公室,我一听,第一我没有那么多钱借,第二我借给你5000块钱,你启动这个书店太容易了,我不能帮你这事。但是我为了怕打击他们的情绪,还是从稿费里给他们借了400块,但是你必须写下借据,而且要写上归还我的时间,这件事被媒体给炒出去了,学生知道了,这下坏了。好多学生都去敲我办公室,特别是初中的学生,他们觉得找校长借钱很好玩,仍来敲我办公室要借钱,我一看这事不好。第一我没有那么多钱借,第二我借出去我怎么去回收,我天天追着学生屁股后面要债,那不合适,所以我想来想去,决定成立学生银行,我从稿费里拿出了2万块,让教导处组织竞标,成立两家银行,那么这是其中一家叫“圆梦投资银行”,但是有一天突然这个行长来找我,说他看到了另一家银行叫“十亿投资银行”的一个海报,这个银行他决定贷款的利率可以降到最低,零利率,这个“圆梦银行”傻了,说这不是恶性竞争吗?所以和校长共进午餐的时候他们就去找我,说校长你能不能管一管他们,不能再这样恶性竞争。这个时候我就不帮了他们了,为什么?我希望他们能去沟通,我说你们自己研究怎么解决,你们可不可以去商量一下怎么办。他们 这种沟通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效果,最后他们决定,成立了一个银监会来监督他们,我相信这样一些调查研究思考,就会帮助他们来接触社会,来认识世界,来丰富自己的人生。

教育和帮助他们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大的教育本身就应该有帮助,但是我们现在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把它理解窄了,我们认为教育我就要去拼命影响你,去说教,这才是教育。教育其实更多的还要帮助他,我们再来看另一个照片,这个孩子是在马术方面非常有造诣的一个孩子,三年前,我们中考录取学生的时候,这个孩子报了我们学校,但是他离我们学校的录取线差很多很多,那个时候我们正好遇到一个情况,就是刚刚我们的高考的升学率录取到一本的录取率达到了99%,所以好多老师觉得经过再一年的努力,我们就会有100%的学生上一本,如果今天我们决定要这个学生,那就预示着三年之后你的一本的录取率绝对不是100%,因为她连二本能不能考上都是问题,但是我们放弃100%录取率,但是我们要了另一个100%,就是每个孩子的成功,教育不仅仅是拿学生过来加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我们要去发现孩子的潜能,唤醒孩子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最终成为他自己,现在我们4000多个学生,有4000多张不一样的课程表,每一个学生按照自己的课程表去走班上课。比如说我们有机械技术,汽车技术,服装技术,数据库动漫技术,看上去好像对高考啊,对升学没多大关系,但是对学生的人生非常重要。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你们上大学的时候,学的这个专业,你们跟自己理想的目标差多少,你被大材小用了吗?我相信这是一种感觉,为什么?就是你希望干的行业,你没有干上,你的潜能没有得到发挥,所以你就感觉到自己被大材小用了。

我希望我们未来有一天,我们都没有这种被大材小用的感觉,每个人都发挥最大的潜能,为这个国家,为这个社会服务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赢了!

最后我想说,我们为什么这样去做一个学校,就是因为我们希望,在这样一个校园里,听到孩子们花开果树的声音,有些人要给教育下一个定义,我特别欣赏一个教育家,他也叫马克思的一句话,他说,教育就是一个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所以在我们的校园里,迷恋着孩子们成长,所以我们要把学校变成一个孩子们向往的新学校,谢谢各位!谢谢!

(0)

相关推荐

  • 致老师 | 我曾是差等生

    每 天 陪 你, 一 路 前 行 点  击  上  方  蓝  字  关  注  多耳来信 我从小长的丑,又笨,对于学习一窍不通,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差等生. 别的孩子每次领到新书会找张报纸把它们包起 ...

  • 我在九2班(83)

    83.努力去改变什么 倒春寒的日子,自然是从春天模式立刻又回到了冬天. 拿到九2班入学考试成绩,感觉和这个倒春寒的天气一样,心情是沉重的.按理说,九2班在三个实验班的优势明显:语文.英语.物理.化学. ...

  • 【教学随笔】并不圆满的积分活动

    将积分活动进行到底,持续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我一直以来想要坚持的事情.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我不断改进积分制度以及实施的相关原则.因此,我每期都会对积分活动的规则等方面,根据我 ...

  • 暑假 | 暑假作业交给老师后,真的都被当废品卖了吗?

    语文学习没有那么难 感谢大家点开 今后会发一些教育类的内容 快乐学拼音,轻松学语文. 最近有学生问我,老师,您总是强调暑假作业的重要性.我们写了一本又一本,开学一交,还不是都被你们老师当做废品给卖了. ...

  • 别人买不到的学习资料,聪明的家长全能找到,辅导孩子学习有诀窍,你知道怎么做……

    开学一周了,不少家长反映,有些热门的辅导资料.学习资料都买不到.也有的家长面对琳琅满目的教材.练习册,不知道买什么.更有的家长,一听是老师让买的就特别生气,觉得是老师在赚家长的钱.关于教辅那些事,小岛 ...

  • 李展飞:读书日,赵丽颖冯绍峰分了,事实证明,要多读书少谈恋爱

    去年的读书日,周扬青与罗志祥分手,今年的读书日,赵丽颖与冯绍峰分手,事实证明,多读书少谈恋爱. 这是我今天在网上看的段子,拿出来一笑.原本离婚这事不是啥好事,也不好笑, 不过明星们今天合了明天分,大家 ...

  • 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为了公平,我是怎么做职级评定的?

    但凡有人要搞改革,就要先搞一个试点,这是总设计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好的方法,当时搞改革开放为什么选一个鸟不拉屎的小渔村?因为阻力小. 早在1993年,李希贵说服了市里分管教育的领导,在国家职称评定的基础上 ...

  • 特别喜欢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李希贵老师有一...

    特别喜欢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李希贵老师有一个主张,他说"作为一个校长,在学校里看到孩子违规违纪了,得绕着走". 哎奇怪,一般的校长要是看见这种情况,肯定得叫住学生批评教育一下,这才叫 ...

  • 北京名校长李希贵:阅读的力量,影响孩子的一生

    " 一个孩子的认识水平,如果我们给他积累了.如果给他大量地铺垫了,他的高度就会超出他这个特定年龄段. --李希贵 " 11 还是在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我作为一个中学的语文老师,遭遇 ...

  • 著名校长李希贵:教育是一个闭环

    明珠絮语-教育|美文|人生感悟 联系:mingzhu786(转载)hbliuchanghai(商务) mingzhudz(读者) 原创首发|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转载请联系授权 ...

  • 李希贵:北京十一学校的成功,离不开这14种教师激励方案

    全文长 34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5 分钟 李希贵 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教师是学校里第一重要的群体,其精神状态和工作态度将决定学校组织的兴衰成败.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来自教师对 ...

  • 李希贵 : 北京十一学校的14种教师激励方案

    "精彩导读诚邀您参加第十六期全国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暨教师专业发展专题研修班教师是学校里第一重要的群体,其精神状态和工作态度将决定学校组织的兴衰成败.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来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及 ...

  • 李希贵眼中的学校组织变革

    北京十一学校推行一个学生一张课程表,以走班选课的形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说实在话,我十分佩服十一中学李希贵校长,他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孩子们戏称为"贵爷".他也是一个 ...

  • 李希贵:作为学校管理者,最应重视一切可能影响教师积极性的事情

    人生学会面对失败是很重要的,学会跌倒爬起来不受伤,这是人生最重要的本领. 1 理解新时代育人目标 新一代的需求并非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底层开始的,而是从看重顶层,他们要实现自我价值. 在这样一个飞 ...

  • 李希贵:作为学校管理者,最重视一切可能影响教师积极性的事情

    理解新时代育人目标 李希贵说,新一代的需求并非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底层开始的,而是从看重顶层,他们要实现自我价值. 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自我实现已经不再是顶峰.能不能自我实现之后,进一步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