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刷题重要10000倍!数学学得好的孩子,靠的都是这个思维方式!(附训练资源)
数学不好是怎样一种的体验?
网上有个流传很广、但特实际的数学题:
一个人去餐厅点了个12寸的披萨,服务员说12寸的卖光了,换两个6寸的可以不?
数学不好的人这么一听,估计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6+6=12,小学数学呀。
然而真相是,根据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面积)=π(圆周率)×r²(半径的平方),6寸披萨的面积是9π,12寸披萨的面积是36π,所以12寸披萨是6寸的四倍,而不是两倍啊!
事实上,数学的本质不是算术,而是抽象思维!而俗话说的学数学需要“开窍”,其实就是,善于利用抽象思维来发现规律并灵活应用。
一旦能做到这点,思考时,脑子里就会出现一副千丝万缕的立体图,这个图就是我们说的数理思维。
而现实是,很多孩子学数学只停留在算术的层面,并没有达到思维的层面,导致数学不好,或者学得很费劲。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新加坡数学的一大利器——建模思维。(文末可领取全套PDF资源)
新加坡数学采用新加坡CPA数学教学法,利用图形帮助孩子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提升孩子的计算、应用、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分类统计、归纳等多种数学能力,建立系统性数学思维。
在数学启蒙阶段,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数感”、数学,不只是解决各种复杂的运算,更要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应用能力、建模能力。
C - Concrete 具象化
P - Pictorial 形象化
A - Abstract 抽象化
新加坡数学采用新加坡独有CPA教学法,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针对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不同年龄孩子设计适宜的数学知识点、题型和解题方法,全方位地提升孩子计算、应用、逻辑思维、分类、统计、归纳等数学能力。
1. 具象化阶段(Concrete)
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实物理解数学概念,而3-6岁正是培养孩子具象化思维的关键年龄段。
新加坡数学中文版中的具象化思维主要体现抽象问题的具象化,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东西(如橡皮、鸡蛋、矿泉水等),帮助孩子理解数学的抽象概念。
通过可视化的物体,孩子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背后蕴含的规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数学问题的本质。
2. 形象化阶段(Pictorial)
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图形让孩子直观的理解数学关系,解决数学问题,6-9岁年龄段的孩子就需要逐步建立起形象化思维,解决更加复杂的数学难题。
形象化思维主要通过“建模”——Model-Drawing这一解题技巧来培养。
建模法是CPA教学法的核心,其内涵就是将数学问题“可视化”,“简化”习题难度。
下面这道加法运算中就使用了建模,把24和36通过不同长度的长方形来建模,通过两个长方形相加就能得计算的到答案。
旁边的竖式计算也是建模的一种,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个位数相加为十需要进一;做减法时,各位不够减就需要向前一位借一等等,这些都是建模的技巧。
下面这道题是三年级练习册中的关于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除加法可以用方框表示外,乘除法计算也可以用这种建模方法
示例中的第一个题将一碗面条看做一个方框,一个方框代表3新元,一共买了9个方框,数一下一共是27元哦!
新加坡数学中建模方法非常多,一道题可以用多个建模方法进行解答,下面这道题除了用数方块模型的方法外,还推荐用方程式解题。教给孩子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3. 抽象化阶段(Abstract)
这一阶段主要是理解抽象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抽象化思维一般是9-12岁的孩子着重培养阶梯能力。
这一阶段的题型设计结合实际应用,涉及到大量的统计图表题、平面几何和空间思维,培养孩子全面建立系统的数学思维。
下面这道题是四年级练习册中考察统计表的知识的习题。需要孩子们结合已有数据创作图表,考察孩子抽象转换能力,同时一题多问,深入挖掘。
高年级对于几何图形的考察逐渐深入,例如五年级考察的是计算四边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五年级还会考察立体形状的体积、表面积。
应用题是抽象数学题的典型代表,没有几何图形帮助理解,只有两三句题目,需要孩子们自己根据题中的内在逻辑规律,找出解题的思路。
这样从具象到形象、再到抽象的过程看起来缓慢,却让孩子们能真正学到数学的精髓,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才是数学思维建立的根本。
如果你也觉得这份资源很棒,右下角点个在看,然后公众号内回复“新加坡数学”参与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