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干姜、炮姜,同物不同效,用对了效果翻倍!
生姜为姜科植物的根茎。味辛,性温。归肺、胃、脾经。功能解表散寒,降逆止呕,化痰止咳;干姜为生姜根茎的干燥品。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功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生姜
为姜科植物的根茎。味辛,性温。归肺、胃、脾经。功能解表散寒,降逆止呕,化痰止咳。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咳喘,胀满,泄泻。其配伍应用为: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发热等证。生姜辛温发散,感冒轻证,可单用本品加红糖煎汤热服。但一般用作风寒感冒的辅助用药,配合麻黄、桂枝、防风等,共奏发汗解表效果。
用于风寒客肺的咳嗽。生姜温肺化痰止咳,轻证单用煎服或含咽,但临床常配杏仁、紫苏、陈皮等药同用。本品亦用治久咳,多与补虚润燥之饴糖或蜂蜜配用。
用于呕吐、泄泻。生姜有降逆止呕作用,适用于各种证型之呕吐,故有呕家圣药之美誉。因其性温,尤善治胃寒呕吐,常与半夏同用,以增强和中止呕之力。方如《金匮要略》小半夏汤;若治胃热呕吐,则与黄连、竹茹等同用以清热和中止呕,方如《六因条辨》黄连温胆汤。治水热互结,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肠鸣下利等症,可配半夏、黄连等,以和胃降逆,散水消痞,如《伤寒论》生姜泻心汤。中寒腹痛、吐泻,可用煨姜配木香、甘草以温中散寒,止痛,止泻。
用于痈疽初起,冻疮用及跌仆伤痛。生姜外用能温血脉,暖肌肉,散寒滞,有消肿定痛功效。故治痈疽初起,可与大蒜头、葱白等熬成膏药贴敷,如《疡医大全》救苦膏。治疗冻疮,用生姜制成干浸膏配辣椒辣素,用凡士林调搽少许涂抹患处,适用于I°~Ⅱ°的冻疮预防。
治疗跌仆伤痛。或用生姜和生地黄捣烂,或用生姜汁调大黄末敷患处。本品取汁调腻粉治蜂虫蜇伤,亦有解毒止痛之效。
用于解药物及鱼蟹中毒。生姜能解诸毒,治食鱼蟹等食物中毒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者,可配合紫苏同用。
治半夏、天南星之轻度中毒引起喉舌麻木者,可单以生姜煎汤饮服,或捣取自然汁饮之,均有一定的效果。阴虚内热及实热证禁服。
干姜
为生姜根茎的干燥品。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功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泻泄,亡阳厥逆,寒饮咳喘,寒湿痹痛。其配伍应用为:
用于脾胃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泻泄等。干姜性热,温中散寒,助脾胃阳气。故无论是外寒内侵,或阳气不足之虚寒内生,均可应用。轻证单用即效,但临证多配成复方,如脘腹冷痛,常与高良姜配伍,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功。
治干呕吐逆,吐涎沫。常与半夏同用,以温中和胃,降逆止呕,方如《金匮在略》半夏干姜散。
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吐逆下利。配党参、白术、炙甘草等,以健脾益气,温中散寒,方如《伤寒论》理中丸。
用于亡阳证。干姜善除里寒,又能通脉助阳,治亡阳欲脱所致四肢厥逆,脉微欲绝,常与附子相须为用,既能辅助附子以增强回阳救逆功效,又可减低附子的毒性,方如《伤寒论》通脉四逆汤、干姜附子汤等。
用于寒饮伏肺,症见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等。干姜能温肺散寒而化痰饮,并常配细辛、麻黄等以增强药力,方如《伤寒论》小青龙汤,《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
此外,干姜散寒兼能燥湿,宣通络脉,可用于寒湿痹痛,常配苍术、独活、乌头等药,以增强散寒除湿之效。
炮姜
为姜科植物姜干燥要茎的炮制品。味辛、性温。归脾、胃、肝经。其配伍应用于为:
用于脾胃虚寒之受用疼痛,呕吐,泻痢。炮姜辛苦性温,能温中散寒止呕止泻。
治脾胃虚寒所致诸证,单用亦可取效,但临证多配伍应用。如治寒凝脘腹冷痛,常配高良姜,以增加散寒温中之力,方如《局方》二姜丸。
治中焦虚寒,脾胃不和,腹痛吐泻。常配人参、白术、甘草等,以补虚散寒,健脾和中,方如《伤寒论》理中丸(汤)。
治脾肾阳虚,腹痛久泻,冷滑注下不禁。可配炮附子、煨肉蔻等,以助阳散寒,实脾止泻,方如《济生方》火轮丸或《三因方》桂香丸。
用于吐血,便血,崩漏。炮姜能温经止血,临床可用治虚寒性吐血、便血、血崩经漏,可配侧柏叶炭、艾叶炭、乌梅炭同用,以加强止血之力。孕妇及阴虚有热者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