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游徽州51:石桥上

歙县水南石桥上

石桥上是歙县南乡靠近淳安的一个很小的山庄,几十户人家,全村多数姓吴。在生产大队时这里叫石泉生产队,隔壁的叫杨泉生产队和景泉生产队。村里一位老者告诉我,吴泰伯九十九世,唯公二十二世的吴观鼎(1695-1764)字日午,是石桥上始迁祖。唯公于雍正初年(约1725年左右)迁居大洲源石桥上,距今300年。妻方氏,墓在大坦,又名小淙弯临河穴五老观太极形。据说这里解放后出了十几个老师,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有,可以称作“老师村”。现年八十多岁的吴善林就是这个村走出去并在南京林业大学当教授。村里吴仁寿是中学老师,他老婆是老师,妹妹、妹夫都是老师。“老师村”名符其实。

老师多的地方自然尊师重教,孩子们的学习氛围也比较好,刚回复高考时村里就一下子“跳农门”(考取中专以上学校)好几个,一时传为佳话。

受家教村风的影响,这山村走出去并成立一番事业的人也不忘“反哺”家乡,每年给老家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发慰问金,虽然不多,但表达的是一种孝意;村里的什么人遇到什么事,在外的同乡都会尽力予以帮助......几十年润物细无声,赢得了十邻八乡的美誉。

有条石板路自下而上穿村而过,在村中央的石板路上有座被村民叫作“庙”的建筑,应该就是旧时进村的村口亭,上有四个字“豁其洞开”,难怪这里人聪明豁达。

石桥上有一片村景很是入画,就是从竹筒坦出村拐弯处回望石桥上,汪坑上面一片古树林,几幢老宅飘落在林间。这几幢老宅被岁月的印痕包裹着,黝黑里泛出黯红的光泽。老宅有两层,一楼是砖木结构,二楼则是杉木的,临溪有一个长方形的老大的窗子,试想农闲时间,泡一壶浓浓的毛峰茶,凭窗细品,那是何等惬意。

但可以肯定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很少品味如此悠闲而富有诗意的日子。拥有诗意的条件,却很难真正享有,这就是歙南人几百上千年来的客观存在,归根结底就两个字——生活。到过歙南的人都知道,这里山清水秀,但生活条件却是很艰难,“南乡佬”就是为生存而拼搏的符号。

在这片古树林上面是一条穿村而过的公路,这条路修通时间不长,记得几年前去这里还是石板路,上上下下的阶梯,路两边是窄窄的红砖墙。2018初冬,当我再去时,这一切已经改变了。倒是山弯里的汪坑边上几幢民房很是幽静,一条长长的竹简将汪坑里的泉水高高地引到家门口,一条白线从水简口哗哗掉落池中,溅起大大小小的水珠,在空中翻几个跟头后又重新跌进池子,打几个滚,又欢快地消失在汪坑里。每一个路过的人无不被这一简泉水吸引,搓搓手,捧起一捧喝上几口,那是一种透心的凉快和沁人心脾的甜美,不禁想起白居易的一首小诗:

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上一村: 歙县竹筒坦

下一村: 歙县武阳

(敬请留言、纠错和转发)

(0)

相关推荐

  • 广宁大屋村、石桥崀村

    大屋村位于北市镇,始建于1788年,村中有10多座砖石结构的清代客家古宅.     仁善里门前直径30公分,高8.5米的石旗杆     旗杆石     村里以"仁善里"客家大屋最为 ...

  • 安徽渔梁坝被誉为“江南都江堰”

    若是去安徽歙县旅游,有一个地方必去,那就是被人赞誉为"江南都江堰"的渔梁坝.渔梁坝位于歙县城南1公里处的练江中,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它横截练江,使坝上水势平坦 ...

  • 南何村复仇记:收拾“村盖子”

    村盖子,是一个村子里最恶的人,其恶势能盖住全村,故有"村盖子"之称. 何富贵在南何村算是头一号恶人,这怂不讲理,有些麻迷儿,又是个牛脾气,见谁不顺眼就骂就打,在村里比干部还爱管事. ...

  • 【行走徽州107】老竹岭脚:徽州东大门(昱岭关)下第一村

    [行走徽州107]老竹岭脚:徽州东大门(昱岭关)下第一村 司马狂/文 歙县有东西南北四乡的划分,但这个划分,其实并不是按照区域所处的四个方位来划分的.譬如歙县的旱南,其实位于徽州古城的东方.在歙县与昌 ...

  • 新安江水库移民——从歙县到旌德

    从歙县到旌德 孙孝华 微信版第614期   动  员   我的老家是著名的"三潭"枇杷之乡安徽歙县绵潭. 记得我12岁的时候,父亲从村里开会回家,告诉我们:国家要建设新安江水库,动 ...

  • 成才卜子,依然恋你(下)

    本文作者:卢丰 成才卜子,依然恋你(上) 成才卜子,从人文历史上说推崇教育.育人为先.大约五十年代初,第一个创办私塾学堂的便是这个村.我从小就听说这个私塾学堂有个姓杜的好老师,现已年逾八十的退休老教师 ...

  • 杜兴辉丨恩师门前的观音庙

    我的小学恩师水天民老师已离开我们二十一年了.自从我参加完水老师三周年后再也没去过他的老宅.而就在他的老宅大门外却盖起了一座观音庙,小小的庙宇听说是以前就有毁于文革了,现在的新庙是善男信女凑钱重建的,十 ...

  • 童 年 往 事

    --谨以此文追忆我的故乡和我的童年 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从来没有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也曾经历过这样那样的人和事,有的人见过面吃过饭,一转过背也就忘了:有的人即便工作关系在一起经年 ...

  • 我的童年,我的小学

    乡愁永远是我心中的一道坎      小岔是个极其偏僻落后的村落,至今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对于教育有着与生俱来的隔绝,解放前,村里识文断字的人特别少,直到1975年左右,小岔生产队才投资修建了固定办学 ...

  • 南展区里的故事

      南展区里的故事            南展宽工程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为解决黄河入海前地段的窄河道防洪防凌问题,确保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得已而修建的一项巨大 ...

  • 家乡纪事(12)—— “南头”的今昔变迁

    进入我的家乡上东峪村,村头有一片开阔的地方,叫"南头".之所以这么称呼,大概是因为村子整体顺着山沟呈南北走向,这个地方处于旧村的最南端,因位置而得名. 现在,沿进村道路两侧盖了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