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夫妻说散就散,孩子怎么办?

昨日,娱乐界再出“大瓜”:文章和马伊琍官宣离婚。文章说“同行半路,一别两宽”,马伊琍应“往后,各生欢喜”。

很多曾看好这对婚姻的人表示很心疼,他们一边为马伊琍感到不值、为文章感到可惜,一边慨叹再惊天动地的爱情承诺都可能瞬间一文不值。

十一年的婚姻,扛过了文章的“辜负”和“咎由自取”,却还是倒了下去。不过,文章也好,马伊琍也罢,他们在婚姻上做出的任何决定都不需要被别人心疼,因为他们有完全的自我决断能力,并为自己所做的决定负完全责任。而最值得心疼的是他们的孩子,孩子没有决定权,甚至没有参与权,只能听天由命,眼睁睁看着一个好好的家庭“一拆两散”。

无论以后是跟着爸爸生活,还是跟着妈妈生活,原本的成长轨迹都会被打乱,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会增多。一旦孩子进入到这种状态,就很容易滋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离异家庭子女身上很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笔者从事教育一线工作十几年,遇到过不少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们中的大多数和正常家庭出身的孩子一样,活泼、聪明、有上进心,却也有一部分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整体上看,离异家庭子女出现心理障碍的几率要远高于正常家庭子女。

一、焦虑、抑郁

夫妻双方的离婚,不可避免会出现子女抚养权纷争、财产纷争等,他们中的有些人会为此撕破脸皮,互相攻击,甚至拿孩子当筹码要挟对方。孩子亲眼目睹一切,感受到敌视和不信任,会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产生畏惧心理,且缺乏安全感。

夫妻离婚后,还存在有情绪不稳定的现象,他们很容易把这种情绪带入到生活中,孩子极可能遭受“第二次伤害”。而“第二次伤害”比家庭破碎带来的“第一次伤害”危险性更大,因为它更隐蔽、持续时间最长。

父母分裂、对峙、攻击,并传递负面情绪,让孩子感到压抑、恐惧、担忧。慢慢的,就会变得焦虑和抑郁。

二、妒忌、逆反

笔者担任班主任期间,曾遇到过一件“怪事”:有段时间,很多学生的物件都莫名其妙地被损坏,而且这些被损坏的物件大多是刚买的新文具、新衣物等。比如有个同学体育课把新买的外套脱在了教室里,等体育课结束从操场返回教室,就发现自己的衣服被划出好几道刀痕。还有一些同学是铅笔盒、书包、钢笔等被人为损坏。

经过了解,这是班上的一名女生所为。这名女生父母的离婚官司打了很长时间,双方恶言相向,斗得你死我活。女孩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既不愿意跟妈妈生活也不愿意跟父亲生活,所以她一直跟爷爷奶奶在一起过日子。每当看到健全家庭中孩子快乐的样子,她就很是羡慕。这种羡慕慢慢演化为妒忌,从而导致破坏行为的发生。

出身离异家庭的孩子或多或少会遭受一点“非议”,这种议论,有时候是来自邻居,有时候是来自孩子的同学。他们渴望与其他孩子一样,被重视,而不是被奚落。所以在言行上会刻意表露出与众不同,以显示自身价值,结果很容易走上了逆反这条路。

三、自卑、自闭

父母在孩子年幼时离异,孩子比较容易出现自卑、自闭等问题。年幼的孩子缺乏一定的抗打击能力、心理比较脆弱,家庭的破碎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天灾人祸”。面对这样残酷的事实,他们无可奈何、不知所措。

特别是在他们看到同龄人在父母的陪伴下快乐玩耍时,内心会非常痛苦、失落。因为不会整理情绪,不懂得拒绝悲伤,于是他们就沉浸在忧虑和痛苦中,逐渐变得自卑起来。

因为自卑,他们不愿意与别人接触。即便有些同龄人试着与他们交往,他们也会表现出戒备、厌烦的心理。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的不幸;他们总觉得别人看自己的眼神不对,是瞧不起自己。

胆怯,消极颓废,缺乏自信和进取精神,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孤独和内向,进而走向自闭。

父母要这样与孩子相处,不要让夫妻的“一拍两散”成为孩子一生的噩梦

离异家庭子女只能与父母其中的一方生活,他们面临的不仅是家庭教育的缺失,还有离异父母未来重新组建家庭所造成的存在感降低。因此我们除了用一般的教育方法外,还需要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和方法。

首先,满足孩子必须的物质要求,弥补孩子缺失的爱。部分离异家庭经济水平会有所下降,但无论怎样,父母都需要创造条件,给孩子提供相对稳定、充足的物质环境,让孩子的日常生活水准与一般健全家庭子女无异。

在经济日益发达的当下,只要家长有心,想做到这个层次并不很难。如果实在做不到,也请好好与孩子沟通,以得到他们的理解。

夫妻离异后,孩子若跟父亲生活,母亲的爱会缺失;若跟母亲生活,父亲的爱会缺失。或许有人会说,即使离婚,孩子还是会共同抚养,父亲和母亲仍然会爱着孩子。可一旦离婚,就代表父母共同对孩子进行抚养的客观条件已经丧失,无论他们有多爱孩子,都不能如健全家庭那样对孩子进行关爱。

因此,只解决物质需求远远不够,还要补偿孩子失去的爱。离异家庭子女会在不同程度上失去父亲或母亲的爱,那么其他有关的亲人、教师、同伴需要为其提供更多的爱护,以帮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

其次,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或某种特长,积极引导孩子参加集体性活动。培养兴趣爱好,既是为了转移孩子的视线,也是为了锻造他们的品格。当孩子的精力被某些兴趣爱好所牵扯时,他们的负面情绪就要消弭很多。而培养兴趣的学习过程,也是引导孩子建立不畏难、不怕苦、坚持不懈优良品格的过程。

这个方法很有效,有相当多的离异家庭子女通过学习画画、舞蹈、围棋、乐器等,情绪变得乐观起来。

在培养孩子兴趣、特长的同时,家长要努力创设合适环境,引导孩子参加集体性活动。一定频率的集体活动,有助于孩子正面情绪的养成,也能避免孩子走向孤独和自闭。某种程度上,参加兴趣学习,就是一种非常好的集体性社会活动。

最后,夫妻离婚要做到“好聚好散”。“一日夫妻百日恩”,如果双方真的走到感情破裂无法挽回的地步,就好好协商,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小,而不是互相攻击、老死不相往来。虽然夫妻的关系已不存在,但与孩子的关系却是割不断的。试想,孩子看到自己最爱的两个人在那里相互诋毁、仇恨,内心是有多痛苦。

更为过分的是,有的离异家庭,一方不仅带着孩子远离另一方,不让另一方接触孩子,还经常在儿子面前把另一方贬得一无是处。这种做法会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仇恨且痛苦的种子。一些离异家庭子女的性格偏执和人格不健全,与此有很大关系。

随着社会的逐渐开放,离婚夫妻的数量大幅度增长,离异家庭越来越多。对成年人来说,离婚或许只是旧爱情的“死亡”和新爱情的“再生”,但对孩子来说,这就是一个家庭永久的破碎。

婚姻不易,育儿更不易。当缘分已尽,各奔东西,如何减少不完整的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一个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耐性和爱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