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国,一生获无数荣誉,却捐掉了所有获奖奖金

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顶级科学家中,最被人们熟知的莫过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其实每个获奖的科学家,都是各自领域有着世界级影响力的一流学者,只是因为他们中有很多人较少出现在聚光灯下,所以很少被提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大气物理学创始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开拓者叶笃正院士。
1916年,叶笃正出生在天津“聚福里”,他父亲很崇尚《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古训,所以给他取名“笃正”,希望他勤勉求是,坚持正义。
1930年,叶笃正进入南开中学读书。受南开校训的影响,叶笃正认识到最大的“公”就是国家,他说“我要学本事为国家做事,不能因循守旧,要日新月异”。后天叶笃正又把最大的“公”扩充为全球,他觉得要为全球的“公”学本事,给全球工作。
1935年,叶笃正从南开中学毕业,以全班榜首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理学院;1941年,叶笃正考入西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史地研究所读研,专攻大气电学和理论气象专业。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高校学习条件非常艰苦,经常在桐油灯前苦读的叶笃正,白皙的皮肤被熏得漆黑,同学们因此笑称他为“叶包公”。
1945年,叶笃正赴美留学,在钱伟长的建议下,他转到芝加哥大学,成为气象界泰斗罗斯贝教授的弟子,开始了大气动力学研究。1948年,叶笃正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研究助理。留美期间,叶笃正发表的最具代表性的论文是他的博士论文《大气中的能量频散》,这篇论文被誉为动力气象学的三部经典著作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叶笃立刻准备回国,当他的好友卡普兰教授得知情况时,劝道:“你留学几年时间写出了那么多有影响的论文,如果你一直在美国,在一流的实验室,会写出更多更有影响的文章”。然而叶笃正不为国外的优厚条件所动,于1950年和妻子一起回到祖国。
当时国内气象科学几乎是一片空白,叶笃正从零开始,于1951年绘出中国第一张500豪巴的高空图。他亲手把这张图挂在墙上,激动地对大家说:“中国的天气预报要在物理、数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今后,天有不测风云的时代该在中国结束了。”
1958年,叶笃正与另一位天气动力学家朱抱真合作出版了最早被国际公认的大气环流动力学著作《大气环流的若干基本问题》,该书受到国内外气象界的推崇,一直是大气环流演变过程和维持机制的经典著作之一。一年后,叶笃正,又与他人合作出版了当时国内外唯一的西藏高原气象学专著《西藏高原气象学》。
1978年,国内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该年3月份,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叶笃正参加,并荣获先进工作者奖。之后,叶笃正担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和中科院副院长。他主持工作的那段时期,中国气象学会全方位地开展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进入二十一世纪,叶笃正虽然年事已高,却仍然活跃在科研领域。2003年,叶笃正获得世界气象组织的最高奖——国际气象组织奖,该奖项被认为是气象领域的“诺贝尔奖”,而叶笃正是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2006年1月,叶笃正获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7年2月,叶笃正获得“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荣誉称号;2010年1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第27895号小行星命名为“叶笃正星”……他一生拿下多个顶级奖项,获得无数荣誉。
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的叶笃正始终保持着朴素的生活状态,他把所有的获奖奖金都捐献给了国家和社会。其中包括1995年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成就奖”的100万元奖金,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500万元奖金。
著名动力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崇银这样评价叶笃正院士“叶先生是一个真正的大科学家……他考虑问题不是仅从大气所出发,而是从国家、世界科学的发展着想,这是一个大科学家的胸襟。科学研究及科学活动应是为国家、为人们、为全人类。”
“为国家建设放弃国外优厚条件,获得无数荣誉,却生活简朴,捐掉了所有获奖奖金”,叶笃正的大家风范,应该被永远颂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