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60年 | 回忆父亲周本淳(二):父亲的学问

1996年,周本淳、钱煦夫妇在日本名古屋大学

父亲逝世时,我泣撰了下面这幅挽联:

笑踏坎坷知足常乐为人随心所欲不逾规矩

饱读诗书过目不忘著文游刃有余皆合方圆

文字非常稚嫩,但表达了我对父亲为人与治学的无限敬仰之情。此节先说其治学。

父亲手不释卷,博览群书。他喜欢买书,只要看到好书,立刻买下。50年代时曾得到500元(相当于半年工资)一笔稿费,立刻买了一套四部备要。袁枚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可父亲总是随买随读,速度极快,夸张一点说是一目十行,读完也就记住了。对一些线装书,父亲还喜搦(nuò,握)管施朱,一边诵读一边断句,并随处评点。对杜诗与苏诗他更是烂熟于心,口不停诵。正因为有深厚的学问与过人的记忆力作基础,父亲下笔著文时,才总是具有厚积薄发的特点,胸有成竹,举重若轻,自然天成。

父亲爱读诗,也爱写诗。自40年代前期读大学时,即厕身于诗坛诸老之间,在报纸副刊旧体诗词专栏发表旧体诗。50年代在南京一中任语文老师时,著有《怎样学好语文》(江苏人民,1956年)一书,极受欢迎,一版再版。

他并选注了《宋诗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约稿,已发排,后因58年右派问题未能出版。58年之后被剥夺发表权达二十年之久,其间曾撰《离骚浅释》一书,也曾编写过一些教材,前者因右派问题无从问世,后者则不能署名。78年初他调入南京师院淮阴分院(后改名为淮阴师专,现升格为淮阴师院),不久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父亲的发表权得以恢复。此后他一发而不可收,发表论文百余篇,并出版了下列十一种著作:《唐音癸签》(校点,上海古籍,1981),《震川先生集》(校点,上海古籍,1985),《唐人绝句类选》(编选,浙江古籍,1985),《唐才子传校正》(校点,江苏古籍,1987),《小仓山房诗文集》(校点,上海古籍,1987),《诗话总龟》(校点,人民文学,1987),全国师专通用教材《古代汉语》(主编,华东师大,1990),《读常见书札记》(83年以前论文选集,江苏教育,1990),《苕溪渔隐丛话》(重订,人民文学,1992),《蹇斋诗录》(自作旧体诗词选集,1994),《诗词蒙语》(上海文艺,2001)。父亲在78年复出后取得的这些科研成果非常引人注目,有些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父亲在学术界的崇高地位。

周本淳先生著作

虽然古谚有“学识何如观点书”之说,但我还是想说,以上这些成果并不足以说明父亲的博识;或者说以父亲的渊博,如果不是被无端剥夺年富力强的二十年时间,完全可以取得更多更大的学术成就。中国文学史上说东汉王充,于书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说曹植才高八斗,七步成诗;说苏东坡是艺术全才,唯喝酒、下棋、唱曲子稍逊于人。我读到这些记载时,总是自然地联想到父亲。我当然不是说父亲能与他们相提并论,而是说父亲在读书、记诵、思维敏捷等方面,确实每每让我感到有远过常人之处。

1988年左右吧,父亲抬举我与他合作,为孙望先生主编的《唐代文选》的某些文章作注释,记得有一篇刘贲的《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几乎句句用典,有的典故我查遍工具书,也找不到出处,只好硬着头皮一次次打电话去淮阴父亲处求援,父亲几乎总是在电话里就给我具体指示,所指当为某事某人,当查何书,等等。也正因为有这样一位博学全能的父亲做后盾,不学无术的我后来才斗胆接受南大出版社所约,选编并注释了《中国历代僧诗选》一书(1991年6月出版),其中向父亲请教之处不计其数。我在日本留学,之所以能顺利完成三十万字的博士论文《司马迁的史传文学世界》,也是由于身后站着父亲这位学术巨人。他就像一位高明的医生,妙手回春,把我碰到的疑难杂症一扫而光。我95年3月拿到学位,同年10月该论文即由台北文津出版社列入“文史哲大系”中出版,想来这也曾给父亲带来一丝欣慰吧。

父亲被右派冤案压制了20年,80年代初并没有文名。有一次,父亲得到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的《苕溪渔隐丛话》。随手一翻,发现错误颇多,他就随读随用红笔勾出,总有百十条吧,随即寄给当时并不相识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陈新先生,希望他们再版时改正。结果陈新先生从善如流,经研究后即决定把此书交给家父重订,二人也随之成了莫逆之交。此书虽然因经费问题一直拖到92年才面世,但足见父亲渊博学识之一斑。

1981年初夏,父亲做客北京我伯父处。适逢胡耀邦总书记登泰山引用了杜甫《望岳》诗,《光明日报》拟翌日刊载《望岳》全诗及赏析文章。在《光明日报》任职的父亲的侄儿紧急向父亲约稿,父亲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全凭记忆,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一挥而就,当即交稿,刊载在次日也就是7月5日的《光明日报》第四版上,题目就是《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文章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有诗词界朋友称赞说:“过去解释领袖引用古诗词,从来都是郭老和臧克家的‘专利’,至此被周先生一举打破,可喜可贺!”

1977年暑假,周本淳夫妇在北京帽儿胡同,和母亲、大哥大嫂合影

《读常见书札记》里收有一篇《谈〈陈与义集〉校点问题》的文章,文章分“校字失当”、“篇名误漏”、“人名失误”、“引号不当”、“失其句读”五个方面举出该书校点的六十二处失误,且全给出

正解,所涉及的知识横贯经史子集,若非读书万卷,则不可能具此识力,信手拈来。有位父亲熟识的先生集几十年心血完成一部笺注,送父亲一部。父亲当即诵读一过,用红笔将他认为有误之处一一订正,并修书一封,让我并书带给那位先生,说订正了一些排版错误,供再版时参考。我出于好奇,悄悄数了数,竟然有137处见红。而父亲做这些注记时,全凭记忆,并未翻参考书,其博闻强识如此。

说父亲博闻强识并非我一个人的印象,凡是和先父比较熟悉的同事、朋友甚至师长似乎均有这样的共识。

父亲下放淮安时的朋友张人权先生在回忆文章中说:周本淳“是做学问的人,古今中外,提到什么他都能说清来龙去脉。当时县革委会副主任金靖中(原任省委办公厅主任)同志称他是‘活词典’,我们就称他是‘户籍警’,对古籍的‘门牌号码’熟得很”。

父亲在淮安结识的挚友南师大名教授常国武先生也说:“和本淳学长接触的时间愈长,就愈觉得他学识的广博和精邃。这除了他好学不厌的因素之外,还因为他具有特强的记忆力和在文学方面的出众才华。”

南师大徐复先生是全国训诂学、音韵学学界首屈一指的大专家,据张乃格先生回忆,徐复先生得知他曾受业于先父后,高兴地说:“你是周本淳的学生啊,他这人过目成诵,学问可大着哪!”

南京大学程千帆先生是古典文学界享誉全国的著名学者, 80年代中期,我曾与父亲一起去看望程先生,席间父亲谈到自己正在为江苏古籍搞《唐才子传校正》一书,听说与北京某大学者撞车了。程先生笑曰:“你是坦克车,谁也撞不过你。”虽是笑言,但我印象很深。程先生曾赠给先父一幅对联,兹将内容敬录如下:

本淳先生究心文史嫥精孟晋殆将度越昔贤

累世不能殚其学

一日未尝忘于心

——趣取太史公语集联为赠千帆并记

由此足见程先生对先父治学之黾勉劬劳的赏识与器重程度。

上面提到的《唐才子传校正》一书还有个插曲值得一提。我与妹妹先林92年在日本京都逛中文书店时,无意中父亲的《唐才子传校正》赫然映入眼帘,原来这本江苏古籍87年出版的书,88年即被台北文津出版社印出。于是我买下此书后把这件事转告了父亲。后来经过交涉,文津出版社赔偿了四五百美元了事。文津出版社以大量出版学术著作著称,这样不经作者同意即随意出版,当然有失身份,但似乎也可作为此书学术价值的一个旁证。

本文文字、图片转引自网络,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

淮师60年专题相关链接

回忆父亲周本淳(一):慈爱的父亲

胡健 | 过客 ——闵抗生先生印象

胡健 | 听周本淳先生上课

读书日,想念几位淮安的文化老人

刘正伟 | 于北山先生二三事

钱仓水 | 忆于北山先生

(0)

相关推荐

  • 章培恒:《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增订本)》后记

    蒋(天枢)先生所撰<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的增订本就要出版了.出版社要我写一篇<后记>,以增加读者对蒋先生的理解,同时说明一些有关的具体问题.这在我当然是义不容辞的事.记得蒋先生 ...

  • 寻找李一冰

    李一冰<苏东坡新传>,出版在文学大师林语堂<苏东坡传>之后,照理说,压力颇大,但却意外胜过林书──但是,李一冰是谁呢? 我问遍了我熟悉的文学圈教授,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李一冰是谁 ...

  • 淮师60年 | 回忆父亲周本淳(四):我的父亲母亲

    1947年,钱煦老师大学毕业(二排左二) 父母亲相濡以沫54年,对父亲最熟悉.最了解的当然是母亲,所以我一边写这篇文章,一边就一直想着我亲爱的母亲.在我们家里,在我的眼中,父亲母亲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 ...

  • 淮师60年 | 回忆父亲周本淳(三):父亲的性格

    周本淳先生.钱煦老师结婚照 对父亲的性格,我觉得很难用一个具体的词汇加以概括,因为我觉得任何一个具象的词汇都不足以传达出父亲的性格在我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父亲的学问和才华当然令我高山仰止,但他的性格 ...

  • 淮师60年 | 李湛渠先生

    「前言」 2018年10月16日,淮阴师范学院建校60周年校庆日.最近,很多人纷纷撰文诉说自己的淮师情结,我们也征集了部分文章,向这所为淮安各行各业.特别是教育界输送了大量人才的学校致敬. 如果您与淮 ...

  • 淮师60年 | 先生之风,心向往之——记施军老师

    「前言」 2018年,是淮阴师范学院建校60周年.最近,很多人纷纷撰文诉说自己的淮师情结,我们也征集了部分文章,向这所为淮安各行各业.特别是教育界输送了大量人才的学校致敬. 如果您与淮师也有剪不断理还 ...

  • 淮师60年 | 走不出的母校情怀

    「前言」 2018年,是淮阴师范学院建校60周年.最近,很多人纷纷撰文诉说自己的淮师情结,我们也征集了部分文章,向这所为淮安各行各业.特别是教育界输送了大量人才的学校致敬. 如果您与淮师也有剪不断理还 ...

  • 淮师60年 | 班主任程中原老师

    早就想写我读淮阴师专时的班主任程中原老师,不好写.他现在是著名的国史研究专家,对他的研究成果,评述的人太多,我完全没有资格.但我还想写,作为他曾经的学生,我想写的不是作为研究专家的程中原先生,而是作为 ...

  • 淮师60年 | 最后一课

    2017年,萧兵先生(1933年生).赵恺先生(1938年) 不是患难之交,是生死之交. 初识萧兵是1958年,因为右派集中劳动,在淮阴郊区的一座万头猪场.这之前他是东海舰队的军官,再之前,是叶飞将军 ...

  • 回忆父亲周本淳(一):慈爱的父亲

    周本淳先生和夫人钱煦老师 2002年7月29日是我永世难忘的日子,就在这一天的19时54分,我无限敬仰和挚爱的父亲与我们永别了. 7月19日突接妹妹先林电邮,晴天霹雳一般,说父亲患病,虽尚未确诊,但有 ...

  • 淮师60年 | 过客 ——闵抗生先生印象

    「前言」 2018年,是淮阴师范学院建校60周年.最近,很多人纷纷撰文诉说自己的淮师情结,我们也征集了部分文章,向这所为淮安各行各业.特别是教育界输送了大量人才的学校致敬. 如果您与淮师也有剪不断理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