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最高境界: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

​教育的最高境界: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

追梦部落

心若在,梦就在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究竟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很多时候,我们家长把孩子的事情作为自己的事情,越俎代庖,事必躬亲。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学习、生活都是他自己的事情。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以“动作慢”“时间晚了”等理由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自我成长。因为,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你。家长和孩子相处的十几年时间,就是一个逐步放手、不断成长的过程。

自我教育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有三种教育方法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它们分别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讲道理是中国父母最推崇的教育方式,却往往收效甚微。其实,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教是为了不教;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可见,自我教育在人的成长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开启自我教育的能力。

所谓自我教育,就是孩子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监督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把教育的权利赋予受教育的孩子,让他们直接介入到他们原以为只有爸爸妈妈才能发号施令的教育过程中来,从而有效地调动其积极性和自觉自主性。

如何实现

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人看

很多父母自诩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的标准是:如果是我遇到这件事,我会怎么做?于是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学校组织期中考试了,家长惴惴不安,比自己考试还要紧张;孩子成绩考得好,家长得意扬扬,四处张扬,喜形于色;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觉得脸上无光,羞于见人……我们要求孩子给自己争气,当孩子不能为自己“长脸”时,不少家长就会抱怨。

然而,家长的观点永远代替不了孩子的想法。家长在抱怨时,孩子不免会产生抵触情绪。不如把时间还给他,把空间让给他,把他的生命还给他,把他的人生还给他,在心里尊重他的存在,认可他是不同于你的新的一个人,认可他将展开一段完全不同于你的新的生命历程。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自己的存在。一个能够切实体会到自己存在的孩子,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对自己的责任心和担当力就会自然产生。

这样,孩子自我教育的契机就开启了。

教会孩子制订、实施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研究表明,3—10岁是儿童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养成的最佳时期,而制订学习计划恰好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时间管理的重要锻炼机会。

根据孩子的实际和课业要求,引导孩子制订一份符合实际情况的计划,就是帮助他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会自我管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家长可以以伙伴的身份参与,与孩子多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孩子学会根据自己的状况来调整计划。家长就应该成为这样的一个伙伴,远离指责,远离训斥,更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应给予孩子更多信心、更多鼓励,并逐步放手,培养孩子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当孩子完成了自己预定的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之后,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快慰,进而激励自己继续努力。

在制订和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家长要树立正确的理念:任何计划都需要与孩子一起协商完成,而不能够让孩子按照家长的意志来制订;不要让孩子死板地执行计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计划是用来帮助孩子的,而不是用来约束孩子的工具。

引导孩子学会反思

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反思,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自我反省是加快孩子成长的一个秘诀。每天晚上,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好好问问自己下面的问题:今天我到底学到些什么?我有什么进步吗?我是否对所做的一切感到满意?让孩子用三言两语,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所得,培养不断反思的习惯。长此以往,一定会受益匪浅。

其实,自我教育的能力,就是一个孩子独立的能力,独立担当自己人生的能力。家长应把握好“管”与“放”的尺度,不动声色地引导、默默地支持、做孩子坚强的后盾。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用正确的方式打开家庭教育,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教育,就是为孩子的人生开启一扇新的窗户,能够在精神上给他一个提振,让他逐步意识到:我,是自己的主人!我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育的最高境界: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

追梦部落

心若在,梦就在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究竟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很多时候,我们家长把孩子的事情作为自己的事情,越俎代庖,事必躬亲。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学习、生活都是他自己的事情。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以“动作慢”“时间晚了”等理由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自我成长。因为,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你。家长和孩子相处的十几年时间,就是一个逐步放手、不断成长的过程。

自我教育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有三种教育方法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它们分别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讲道理是中国父母最推崇的教育方式,却往往收效甚微。其实,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教是为了不教;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可见,自我教育在人的成长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开启自我教育的能力。

所谓自我教育,就是孩子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监督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把教育的权利赋予受教育的孩子,让他们直接介入到他们原以为只有爸爸妈妈才能发号施令的教育过程中来,从而有效地调动其积极性和自觉自主性。

如何实现

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人看待

很多父母自诩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的标准是:如果是我遇到这件事,我会怎么做?于是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学校组织期中考试了,家长惴惴不安,比自己考试还要紧张;孩子成绩考得好,家长得意扬扬,四处张扬,喜形于色;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觉得脸上无光,羞于见人……我们要求孩子给自己争气,当孩子不能为自己“长脸”时,不少家长就会抱怨。

然而,家长的观点永远代替不了孩子的想法。家长在抱怨时,孩子不免会产生抵触情绪。不如把时间还给他,把空间让给他,把他的生命还给他,把他的人生还给他,在心里尊重他的存在,认可他是不同于你的新的一个人,认可他将展开一段完全不同于你的新的生命历程。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自己的存在。一个能够切实体会到自己存在的孩子,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对自己的责任心和担当力就会自然产生。

这样,孩子自我教育的契机就开启了。

教会孩子制订、实施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研究表明,3—10岁是儿童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养成的最佳时期,而制订学习计划恰好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时间管理的重要锻炼机会。

根据孩子的实际和课业要求,引导孩子制订一份符合实际情况的计划,就是帮助他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会自我管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家长可以以伙伴的身份参与,与孩子多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孩子学会根据自己的状况来调整计划。家长就应该成为这样的一个伙伴,远离指责,远离训斥,更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应给予孩子更多信心、更多鼓励,并逐步放手,培养孩子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当孩子完成了自己预定的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之后,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快慰,进而激励自己继续努力。

在制订和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家长要树立正确的理念:任何计划都需要与孩子一起协商完成,而不能够让孩子按照家长的意志来制订;不要让孩子死板地执行计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计划是用来帮助孩子的,而不是用来约束孩子的工具。

引导孩子学会反思

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反思,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自我反省是加快孩子成长的一个秘诀。每天晚上,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好好问问自己下面的问题:今天我到底学到些什么?我有什么进步吗?我是否对所做的一切感到满意?让孩子用三言两语,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所得,培养不断反思的习惯。长此以往,一定会受益匪浅。

其实,自我教育的能力,就是一个孩子独立的能力,独立担当自己人生的能力。家长应把握好“管”与“放”的尺度,不动声色地引导、默默地支持、做孩子坚强的后盾。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用正确的方式打开家庭教育,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教育,就是为孩子的人生开启一扇新的窗户,能够在精神上给他一个提振,让他逐步意识到:我,是自己的主人!我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