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热播背后的故事:步入“深水区”的医学科普如何突围?

导语:“当前医学科普多聚焦在常识辟谣和常见病的浅层信息。对于像中晚期肿瘤等重疾、罕见病症的系列科普信息仍十分匮乏,也无法满足人们精准化和场景化获取诉求。

腾讯希望通过和《人间世》第二季的合作,关注每个个体的生命体验,让医学科普更具人文关怀,做到更有深度、个体化和精准化传播,助力在医疗科普进入‘深水区’后突破壁垒、破除坚冰。” 腾讯医疗副总裁兼医疗资讯产品中心总经理张猛表示。

1月1日,《人间世》第二季正式开播,当天晚上就在豆瓣收获9.6高分,创下了国产医学科普节目的新纪录。观众好评、媒体热议背后,也引发了行业更多深思:医学科普走过了健康常识、常见疾病和健康管理两个阶段,进入“深水区”之后该怎么做?

《人间世》作为电视纪实片,以还原真实医疗场景的、关注个体家庭的方式,展示重疾小众概率背后的“100%生活”。而在这背后,如何将复杂、疑难的医学原理、知识,以一种全新方式讲述出来,帮助观众了解疾病、理解诊疗过程,也成了摆在《人间世》栏目组与合作方腾讯医典面前的难题。

“医学总是让人感觉冷冰冰的,比如骨肉瘤,医学上这么讲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三。可是,对每一个家庭来说,一旦发现了这种疾病,对生活的影响就不是百万分之三,而是百分之百了。”张猛认为,任何疾病能在早期发现,以及治疗中切实感受到有温度的关爱,可以有效改善个体生存、家庭生活质量,重疾、罕见病尤其如此,医学科普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才是“深水区”医疗科普突围的关键,这也是腾讯医典选择与《人间世》合作,想要共同探索的东西。

医疗科普进入深水区,从常识、普通病种到重疾、罕见病种

过去几年,互联网快速普及给了医学科普很好的发展土壤,也让医疗科普成为了医疗卫生大体系前端环节的有效补充。企鹅智酷调查显示,目前,39%的用户在患病时会先在网上搜索。而过去几年里,国内与健康相关的自媒体已达4万多个,周阅读量在100万以上,全网搜索信息每天超6000万。

然而,直到目前,无论是国内常见的第三方网络平台,还是医学机构、大众媒体,都倾向于将内容聚焦在“高光”领域,比如健康常识的普及和辟谣、常见疾病的科普介绍,包括阿里“医知鹿”、百度百科名医网合作、丁香医生等,都在这些领域取得了进展。

“如果说,早年间的健康常识介绍是医学科普的第一阶段,那么,过去几年大量出现的常见疾病医学和健康管理科普就是第二阶段。然而,仅仅这样是不是足够?”张猛认为,当前医学科普在深度和广度上,都面临很大局限,就广度而言,所介绍病症种类有限,罕见病症科普内容不多;就深度而言,还停留在“这种症状通常是什么病”和“常见病怎么治好”层面,像中晚期肿瘤等重疾、罕见病症的系统化、结构化医疗知识图谱信息十分稀缺。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去年下半年开始,腾讯医典持续探索医学科普的“深水区”:与WebMD达成战略合作,获得超过60000篇医学内容的独家中文授权,推出“医学企明星”计划联合更多医学专家投入到科普创作,解决内容覆盖广度层面的问题。

“未来,只有能满足不同病患群体多样化资讯需求的整合式平台,才是用户需要的医学科普平台。”张猛认为。

携手《人间世》,则是希望在传播深度上取得突破,在医疗新闻纪录的真实场景下加注医学科普内容,为帮助重疾和罕见病患者提高自我认知,与医生共同探讨诊疗方案,提供更多的参考路径。

张猛认为,医学科普要想往下进化,需要打透三个层面,从精准化、个性化覆盖,到对包括重疾、罕疾等各类疾病进行全周期专业科普,以便重疾、罕疾患者和家属从全局角度了解诊疗全程,从而获得更多、更有效的治疗决策时间,再到持续赋予关注和温暖感,帮助患者家庭走出冷冰冰的疾病困境。

关注每个个体的生命体验 医学科普“深水区”的航向

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上海市骨肿瘤研究所所长蔡郑东看来,抛开深度、广度这种词汇,对于个体和家庭来讲,医学科普“深水区”的核心,应该是关怀和温度:关注每个个体的生命体验,才是医学科普最终要实现的目标。

“以第一集聚焦的骨肉瘤为例,在目前外科教科书上,这个病是出现在最后一章、篇幅最短的‘冷门’疾病。然而,还原到具体的医疗场景下,哪怕医学上按亿万分之一来算的概率,对患者而言,都是百分百确定的痛苦和生死大事。”蔡郑东表示。

这也是腾讯医典和《人间世》合作的共同出发点。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挑战巨大: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在做到内容更有深度、信息安全可靠、满足个体诉求的同时,还要做到精准化传播,然而,这并不容易,一方面,疾病知识本身就非常复杂,因个体不同又会有很多差异,另一方面,在重疾、罕见病种等医学诊疗上,本身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以腾讯医典肿瘤词条文章为例,平均每个词条编撰所需时间约两个半月,期间编审团队查阅5到10种权威医学期刊,检索至少两个以上医学专用资料库核对,与相关疾病权威医生访谈,联合国内顶级医疗专家和机构共同编撰与审核。

同时,要将医学科普更精准地传递到有需要的用户当中,离不开线上社交、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综合运用,通过对线下具体医疗场景的配合支持,在需要的时间、地点,给用户提供想用、有用、能用的信息。

不过,尽管挑战很大,张猛依旧对目标充满信心:在腾讯医典肿瘤篇中,仅乳腺癌、肺癌等单个病种,就已经累计500余篇文章,并依托于小程序载体,将所有内容依照患者流程结构化进行展示,患者还可根据自身情况对应相应类别,获取个体化建议,“从常识、辟谣到重疾、罕见病科普进化,从粗放内容分发到精准化、场景化触达,是医学科普在‘深水区’突围的关键。”

文 | 郝雪阳

微信 | hxy942416176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后台发送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好文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近期推荐

★ 美团点评发布《2018年口腔行业白皮书》,口腔诊所最关心的220多万交易数据

★ 又是Loxo!“广谱抗癌药”刚刷屏世界,被礼来80亿美元收购

★ 投过Facebook、SpaceX多家牛企,美最多产VC如何在数字健康领域搞事?

2018最热推荐

★ 康复医疗市场解读:美国物理治疗市场超300亿美元,社区诊所为主要模式,而我国刚刚起步

★ “国家队”资本布局揭秘:15支医疗基金,近70个项目,重点投生物医药、科技医疗、基因

★ 收购医院蔚然成风,制造、地产、保险等产业资本纷纷跨界医疗,价值医疗将成为下阶段重点

★ 万字长文还原IBM Watson

★ 口腔连锁正在跑马圈地,这种快速复制模式能否走通?国内与1900亿美元的欧美市场差异何在?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