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晚稻收购市场仍由托市收购主导
国庆节后,新季中晚稻上市量快速增加,市场购销逐渐活跃,受托市价偏低影响,中晚稻增量上市后价格稳步上涨,逐步向托市价靠拢。为了保护农民种稻收益,提振农民种稻积极性,国家自10月16日率先在安徽、河南和湖北三省符合条件的相关地区启动2018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至此,中晚稻托市大幕拉起。
托市在三省率先启动 中晚稻市场进入托市行情
2018年中晚稻托市收购首先于10月16日在安徽、河南和湖北三省启动,其中粳稻托市收购价2600元/吨,中晚籼稻托市收购价2520元/吨。较上年相比,安徽和湖北省启动时间晚了19天,河南省启动时间晚了6天。去年四川省在首批启动托市的名单中,今年四川托市收购尚无消息。虽然托市启动时间晚,托市价格偏低,收购质量标准严格,但是市场对托市收购的期待性依然偏高,今年托市收购将继续主导中晚稻后市行情。安徽省已公布首批托市库点为509个,湖北省也及时召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中晚稻托市收购工作。
据统计,截至10月10日,主产区中晚籼稻累计收购545.8万吨,同比增加96.7万吨,增幅21.5%。其中:湖北收购235.9万吨,同比增加38.7万吨;安徽收购101.2万吨,同比增加46.3万吨;四川收购62.4万吨,同比减少21.8万吨;湖南收购62.3万吨,同比增加31.6吨;重庆收购29.3万吨,同比减少11.9万吨;江西收购17万吨,同比减少0.5万吨;云南收购13.9万吨,同比增加0.5万吨;江苏收购11.3万吨,同比增加7.3万吨;河南收购4.9万吨,同比增加4.9万吨;福建收购3.7万吨,同比减少0.2万吨;贵州收购3.2万吨,同比增加2.9万吨;广西收购0.7万吨,同比增加0.6万吨;浙江收购0.1万吨,同比持平。
目前正处于中晚稻集中收购前期,从当前的收购进度来看,整体收购量已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预计托市收购启动后,中晚稻收购进度将继续加快,总体收购量或将再创新高。与此同时,今年国内稻谷库存居高不下,政策性粮源又持续拍卖,市场原粮供应十分充足,再加上大米加工企业盈利微薄,开工率持续低位徘徊,各方主体入市相对谨慎,农户惜售心理也减弱,预计后期中晚稻托市收购覆盖面将继续扩大,今年中晚稻收购市场仍由托市收购主导。
上市节奏不同 籼强粳弱行情差异大
由于南北方差异,不同地区粳稻和中晚籼稻上市节奏不同,市场行情差异较大。分省情况如下:
广东:目前广东地区中晚籼稻大量上市,辖区粮库收购入库价2600~2660元/吨。上周华南粮食批发市场竞价采购地方储备稻谷12475吨,实际成交9882吨,成交率79%,成交均价2681元/吨。目前,受托市收购预期增强影响,省内粮库稻谷收购难度明显加大,到货量明显减少,近期新签订合同价格预计涨幅40元/吨左右。陈稻谷销售除粤东地区外,广东省内其他区域价格有明显止跌态势,预计后期大概率企稳趋涨。
湖北:国庆节后中籼稻上市量增加,省内主要产区收购进度加快,截止到10月10日,全省累积收购新季中晚籼稻186.05万吨,同比增加6.9万吨,增幅3.9%。由于新收获上市的中晚籼稻质量要好于前期水平,新粮价格偏强运行。截止到10月16日,湖北省内国标三等中晚籼稻市场收购价为2440~25200元/吨。其中荆门地区收购价为2440元/吨;荆州地区收购价为2520元/吨;仙桃地区收购价为2480元/吨,均较上周有所上涨。随着托市启动临近,各级储备粮库收购节奏加快,市场竞争加剧,新粮市场价格逐步向托市价靠拢。预计后期托市启动后,新粮市场价格将维持托市价2520元/吨左右。
广西:目前广西中籼稻已完成收割上市,受区储订单收价格支撑,市场收购价格较为平稳,到库除杂价维持在2700~2740元/吨,其中桂林地区收购价为2700元/吨;梧州地区收购价为2720元/吨;南宁地区收购价为2740元/吨,均较上周有所上涨。受临近省份早籼稻恢复拍卖影响,区内稻谷陈粮市场价格下滑。
江西:目前江西省内中晚稻上市量增加,加工和储备企业入市收购比较积极,新季稻米价格总体保持稳定,优质优价特征明显。据监测,截止到10月16日,江西省内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维持在2420~2580元/吨,其中吉安地区收购价2440元/吨,赣州地区收购价2580元/吨,南昌地区收购价2520元/吨,价格较上周稳中略涨。优质中晚籼稻品种价格坚挺,市场走货量较好,诸如黄花粘收购价2650~2900元/吨,泰国丝苗2800~3000元/吨,价格远高于普通稻,这也是今年江西省优质稻种植面积较上年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
吉林:目前吉林省内稻谷收割进入高峰期,由于省内秋季气温偏高,再加上降雨频繁导致稻谷收割期较常年推迟10天左右,预计10月25日前后结束。目前省内多数地区新季超级稻已经陆续上市,受水稻丰收、最低收购价大幅降低及上市量增加影响,价格较前期略有下降。目前大米加工企业收购价约2860~2960元/吨,较上周跌40~60元/吨。普通杂交稻由于种植区域较少,目前正值收割高峰期,尚未上市。
黑龙江:目前省内粳稻进入大面积收获上市阶段,近期天气晴好,利于新稻收割晾晒,部分大米加工企业已经开始收购潮粮进行加工。整体收割进度超过七成,预计在10月底之前能全部收获。由于新稻上市量增加较快,当前省内原粮供应相对充足,整体收购价格不高,部分地区出现价格下行趋势。由于目前正处于粳稻上市初期,主流价格尚未形成,价格波动比较大,预计后期随着收购主体积入市收购增加,新稻价格将逐步企稳回升。目前黑龙江省内普通粳稻主流收购价约2500~3000元/吨,其中鸡西地区收购价2600元/吨,齐齐哈尔地区收购价3000元/吨,黑河地区收购价2500元/吨,价格较上周涨跌互现。
陈粮需求弱 拍卖行情难以提振
进入10月份以后,中晚籼稻拍卖停止,早籼稻拍卖重启,粳稻拍卖持续。但是目前正值中晚稻大量上市之际,市场购销主要集中于新粮市场,对陈稻市场的需求整体偏弱,再加上新稻价格整体偏低,价格优势比较明显,导致各方主体参与竞拍陈稻的积极性偏弱,短期拍卖行情十分低迷,流拍现象也比较多。据统计,本周拍卖共计进行2次,累计投放政策性稻谷140.27万吨,实际成交仅有0.52万吨,成交率0.37%,成交均价2150元/吨,且本周成交主要集中在2014~2015年产早籼稻上,粳稻拍卖全部流拍。据国家粮油交易中心发布的公告称,下周政策性稻谷拍卖继续进行,其中22日投放2015~2017年产最低收购价稻谷80万吨;23日投放2013~2014年产最低收购价稻谷60万吨,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预计短期内拍卖行情难有好转趋势,低成交率将成为拍卖市场的常态。
月度净进口转为净出口 国际大米影响持续弱化
据海关最新数据统计,2018年8月份我国进口大米13万吨,出口大米19.1万吨,月度净出口大米6.1万吨,这是自7月份以来第二个月大米进口量小于出口量,进出口形势发生逆转,从月度净进口转为月度净出口,这是一个质的转变,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内外大米价格走势的背离,另一方面是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国际大米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弱化,对国内大米市场的冲击作用逐渐减小。据监测,截止到10月中旬,越南15%破碎率大米到我国广东口岸完税价约3150元/吨,比同期广东地区普通早籼米批发价低350元/吨,且两者价差有持续收窄趋势。随着国内大米价格持续下跌,以及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和人民币汇率走软影响,预计后期进口大米数量或将持续减少。
近日国家发布了2019年的大米进口关税配额量,数量较往年持平,依旧为532万吨,其中长粒米266万吨,中短粒米266万吨,国营贸易比例为50%。今年大米进口量较往年出现大幅下滑,前8个月的大米进口总量仅为200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66万吨,减幅25%。根据目前的进口形势预估,2018年全年大米进口总量或将不超过300万吨。大米进口量大幅下滑,对持续低迷的国内大米市场而言,整体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