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雨时:生命的绚丽绽放——读李婍散文集《隔岸女人花》

李婍,当代女散文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作家协会文学院签约作家。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廊坊师范学院作家班。长期以来,从事散文写作,已有散文集《人生旅途》《紫陌红尘》《夜在窗外》等出版。之后,又专注中国古代文化/文学中女性形象和命运的探索和书写,相继出版了《莫问奴归处》《红楼女儿梦》《胭脂魅》等著作,作为畅销书,引发了广泛而热烈的反响。而这部《隔岸女人花》,作者更把笔触伸向民国年代,揭示和展现了历史错动中女性意识的觉醒,讲述了那飞花流年岁月的一系列新女性的爱情故事和人生运命,记叙了她们的浪漫与梦想,向往与追求,以及失落与忧伤。不仅逼真地再现了记忆中的历史影像,也使她对女性文化的探寻与体察进入一个新的更深邃的层面。

中华民国的建立,废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新的共和。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大的变革。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开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首当其冲的是人们的婚姻观念。尤其是社会舆论把强国与妇女解放联系起来,倡导废止缠足和兴办女学。于是,中国女性从“三从”“四德”走向独立自尊,从屈从附属走向男女平等,从无主体状态确立鲜明的女性意识,清晰地划出了她们所必将走的历史轨迹。尽管那个年代仍充满战乱和血污,但已然醒来的女性却在风云激荡中,改写着个人的人生,于宏大的历史叙事里创造着属于她们自我的历史,迎来了她们生命绽放的“人间四月天”,使她们获致了某种新生的葱郁与葳蕤,呈现了一派聪俊进取的青春气象,虽然最终难免凋零和萎顿……
    作者在书的《目录·题记》中这样写道:
    仿佛,她们还没有走远,还能听到她们的柔声细语,还能看到她们一袭旗袍的美丽倩影,还能嗅到空气中隐隐的脂粉馨香。刚刚开始泛黄的上世纪民国时代记忆中,她们是一群怎样的女子,她们的爱情有着怎样的美丽与忧伤?
 本书收录了三十多个民国女人的人生爱情传奇。作者站在现今时代,以当下的女性意识,穿越岁月的时空,从记忆的深处,重新唤起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让她们在历史的屏幕上再次上演她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从而在博大的包容、悲悯与同情中感悟现代女性之花生长的艰卓与苦涩。

女性之美,如诗如画。爱,是人类的本性,是生命的本质。它是人性中华彩的乐章。女人为爱而生,她们坚强、善良,重情而懂得感恩。爱情之于女人,几乎是她存在本身。真正的爱情,是根植于性爱的两情相悦、两心相知。它是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融合,是灵魂与肉体的和谐达成。其重要品格是忠贞不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然而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理想欲求。人类历史上,真正完美的爱情,并不多见,因而,“爱而不能得其所爱,又不能忘其所爱”便成了中国文学的原型母题。爱的悲剧,带着哀婉而凄美的精神气韵,流转于传统历史文化的长卷中……
    在新旧交替的特殊年代,那些民国女子的爱情把这一历史原型又一次演绎得风生水起,淋漓尽致。不论是灿若烟花的演艺女星们,还是才情勃发的女作家、女诗人们,抑或社会上各界女性名媛们,在时代潮涌的感召下,她们从千年的枷锁中挣脱出来,把目光聚焦在爱情和婚姻上,面对前所未有崭新世界,她们跃跃欲试,一些先觉者开始走出家庭,寻求社会空间和心灵释放,她们敢爱敢恨,飞蛾扑火般投入自认为美好的爱情,在爱情中追求自由和幸福。然而,一个个却跌入幻灭的命运深渊,空留下无尽的悲伤和惆怅,任心灵的碎片在暗夜里熠熠闪烁凄迷的光……
 

            萧红

鸡鸣早看天。文学永远是时代的神经索,年青的文学者往往最初感应历史的脉动,并及时地做出反应。试以作家萧红为例。她原名张乃莹,出生在北方一个地主家庭,十九岁那年,因不满意已定的婚姻,而与表哥出走,来到北平。但不久,表哥迫于家庭压力,扔下她独自返回东北。后来,因为生计她不得不回到家乡,但仍未见谅 ? 在她生活危难中,投稿给《国际协报》请求援助,因而结识了当时做编辑的萧军。两个人相识、相契、相爱,并开始同居,改名萧红,共同从事文学创作。这时期,她写出了小说《生死场》。然而好景不长,萧军的大男子主义粗暴,使她渴望得到温暖的尊严受到伤害,因此他们没有逃出爱情婚姻七年之痒的符咒,两个人分手。之后,遇见了端木蕻良,因为她已怀孕在身,基于传统观念,两个人的爱恋也是不温不火的维持,已没有了一点浪漫。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置身于遥远而陌生的异地香港,端木蕻良也没有守护在她身边。萧红一生渴望爱情,把经历太多苦难的心安放在爱情中,但爱情一次次破灭,最终以三十岁的年华,在寂寞中离开人世。她给世界的留言是:“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这是美丽而年轻的生命最后撕心裂肺的呼告……
 

           阮玲玉

不少影星们,多是草根出身或来自破落家庭。她们小时候受尽磨难,往往是丑小鸭,但在新时尚的怂恿下,她们进入演艺圈,蜕变为白天鹅,然后这白天鹅也断翅在暗潮汹涌的爱情之海。例如,阮玲玉。这个出生在上海的女孩儿,童年时代很贫苦,六岁上死了做工的父亲,母亲带着她给大户人家当保姆。但母亲望女成凤,省吃俭用供她上学。当时中西文化交汇的喧嚣与浮华,女孩子经不住诱惑,在经人推荐下,她参加了电影拍摄。她最初所塑造的角色多为最底层最草根的女子,本色表演,很快走红上海。她的第一任丈夫是母亲做保姆那家的四少爷,他们虽然相恋很久,但结婚后,那四少爷天生不是做丈夫的料,他不能自力,整天游手好闲,凭着妻子挣来的钱打发自己无聊的日子,这样的婚姻必然疲惫而无意趣。于是两个人日趋疏远。这时出现了第三者,那是一个茶叶大王,他看上了阮玲玉的东方之美,在这个情场老手的情感攻势下,阮玲玉屈服了。这样,形成了三个人的纠葛,经常出现家庭暴力。阮玲玉再也无路可走。这时她开始拍摄《新女性》,虽然年轻的导演曾进入她的视野,但也未抓住。据说,她拍摄新女性自杀那场戏,非常入戏,她所营造出来的悲情气氛,使在场的人都流泪了。影片公映后,小报记者不负责任的评论和流言蜚语,使她已经十分脆弱经不起一点沉重的心,彻底破碎。她留下一纸“人言可畏”的遗言,在二十五岁花季年龄服安眠药自杀,真实地再现了她所拍摄的《新女性》的人生悲剧!……

        陆小曼

在民国社会各界著名的女性中,陆小曼是最为特立独行的一个,她的爱情故事也最为轰轰烈烈。她出身于名门官宦之家,从小在父母的娇惯下,养成了张扬、任性和我行我素的个性,同时也冰雪聪明,懂外语,能书会画。她的妩媚而时尚,使她在社交界如鱼得水,很快成了有名的交际花。她曾有过一段婚姻,但由于丈夫远离京城,她在百般寂寞中红杏出墙。而当她一天遇见了诗人徐志摩时,便开始了一场不顾一切的恋爱大戏。她狂热、浪漫、火辣,一下子征服了原本也是情种的徐志摩。于是她与丈夫离异,并与徐志摩正式结婚,梁启超证婚,胡适主婚,遍请社会文化名流,风光无限,成了当时一大文化事件。结婚后,他们移居上海,陆小曼仍在交际场中活跃,徐志摩忙着赚钱供夫人花钱如流水的消费。婚姻和爱情是两码事,从爱情到婚姻,浪漫退场,剩下就是为钱的事争吵、纠缠、冷战。徐志摩很失望,陆小曼很失落。在一次大吵之后,徐志摩飞北京去参加一个报告会,没想到飞机失事,从此,阴阳两隔,给陆小曼只留下了无限的悔恨、哀伤和无尽绵长的怀念。有人说她是一枝娇媚的罂粟花,毒害别人,也荼毒自己,最终凄凉地凋零,落入滚滚的烟尘中……
    烟花妩媚,繁华落尽,残红流水。爱的生命经历风雨从绽放到消歇……。民国女子爱情悲剧的造成,有其历史转折的过度性原因,但从她们自身来说,也导源于新思想与旧伦理的纠缠束缚和禁锢了她们的爱情。她们一方面憧憬独立、平等,另一方面又把对方当做生存的依靠,表现可很强的依赖性;她们一边精神上彷徨着,一边又大胆行动着。在此种矛盾辗转中,一旦爱情失手,就会把自己逼到生命崩溃的边缘……。另外,男性世界对新女性的爱情追求,在观念和行为上也并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给她们一个适应的人文环境。男女爱情角色和理念的不对等,想法与做法的错位,致使她们自认为美好的爱情理想无法实现。所有的爱情,出发的时候,光鲜亮丽。经历一番实战后,个个都变得落红遍地,惨淡凄凉……

         吕碧成

但是,也并不是没有清醒者。被称为“近代女词人第一”的吕碧城就是一个。她生于诗礼之家,自小家庭屡生变故,父死,被霸家产,退婚,几经辗转,和母亲一起寄居在舅舅家。在她年青的时候,由于国势衰微,社会上启蒙思潮风起。受了时代的感召,她只身来到天津,做了当时启蒙报纸的第一个女编辑。不仅写稿,而且参与社会活动,提倡女权,创办女学,并创作了大量诗词。她曾发表《满江红·感怀》:晦暗神州,欣曙光,一线遥射。问何人,女权高唱?若安达克?雪浪千寻悲业海,风潮廿纪看亚东。听青闺,挥洒发狂言,君休讶。这是一种怎样壮烈的情怀,在社会上,她思想独立,精神独立,后来经济也独立,人生风采多姿。但对爱情,她却很冷静,很理性。不是没有遇见过使她心动的人,但多由于不对称而放弃了。她不把男女情爱当做人生的全部。由于她看透了男性世界对女性需求与压制的双重性,同时也体察了身边一个个女性爱情的悲剧,尽管大家都为她操心,但她还是坚持独居生活,终生未嫁。其思维深刻之处在于:不是从女性到女性,而是从女性到人性。因此,她把爱扩散开去,使之广被人类的朋友——动物世界,成了中国第一个动物保护主义者。
 

林徽因

也有成功完美的范例,那就是林徽因的爱情与婚姻。她是大家闺秀,十六岁时曾随父亲游历欧洲,生命质地受到了中西文化的滋养。成年后,她的才情、她的智慧、她的修养,为一般女性所无法比。她端庄、沉静、内秀,虽然也有一片凌乱花影,但她能驾驭自己的情感,主宰自己的人生。她可以轻轻松松地与诗人徐志摩谈恋爱,谈诗写诗说浪漫,但并不同意嫁给他。而是选择了自己中意的学建筑的梁思成,认认真真地和梁思成过日子。她觉得建筑师的肩膀似乎比诗人的肩膀更可靠,更使她感到踏实。他们一起画图纸,谈设计,互相支撑与扶持,而且彼此都是自由的。因此她的爱并没有锁闭在“围城” 之中,而可以真真诚诚地做哲学家金岳霖的红颜知己。他们一生毗邻而居,金岳霖守候着柏拉图式的爱情,终身未娶。真正的爱情是博大而神秘的,它渊深而丰沛。也许只有以生命为主体,面对世界,把爱情、亲情、友情等交融在一起,才能包涵和体现人类之爱的真谛。林徽因的美丽是永恒,她的爱是人性的,时间越久远,关于她的传诵越精彩,越绚丽……
   民国女子的爱情传奇,那些悲剧和喜剧给我们的历史启示是:真正的现代爱情不同于传统爱情,其现代性的特质,表现为——它不是攀援的、依附的、“无我”的,而是男女双方独立、自由、平等的;不同个性异在的结合,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以志趣和事业为纽带的相互包容与支撑;他们应该善于分享和奉献,并肩分担命运的风雨,共同享受幸福的云霞。这样的爱情,是感性的也是理智的,是肉体的也是灵魂的,是单纯的也是丰厚的。它根植于现代生活的土壤,迎合吐纳古今中外的文明,而以崭新的姿态在人类精神的原野上摇曳生辉……
 

正像作者在《写民国女性创作谈》一文中所说:
   民国一个个唯美的、凄婉的爱情传奇,是一曲曲最悲哀的旧日情歌,漫化成沉醉婉转的时光流水,在老式唱片中以独有的韵味慢慢吟唱着。她们每一个人的爱情故事是独有的,但是,爱情中的人性光辉古今中外却是相通的,曾经有这样一些乱世佳人,曾经在人世间这样爱过,活过,她们的故事对后来的人们依然是启迪,读她们的故事,对今天的人们依然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纵览全书,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是下了极大的功夫和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她不仅从浩繁的史料中广泛搜集,打捞钩沉,细心地找出一个个民国年间的传奇女子,并聚焦在她的爱情故事,经过审视、辨析,拂去灰尘,还历史本来的面貌,而且写作时,更是以满怀深情,重返历史现场,直击人物的命运,与她们交流与对话,聆听她们哀伤的倾诉,她甚至进入到人物的心灵,感同身受地和她们一起面对波折的命运,与她们同哭同笑,同喜同悲。这样,通过她以心灵和泪水的洗刷和塑造,那一个个民国女子活了起来,栩栩如生的来到今天的人们面前,讲述她们各不相同的悲情遭际……。因此,这部著作是作者用生命写成的。她用自我的女性生命,扶起和托举出了那些民国女子辉映现世的鲜活的爱情生命。

放下书稿,掩卷默然,颇为感动,对那一个个历史女性的运命,不胜慨叹、唏嘘和思绪万千……
 
 (此文发表在《沃土》2016年创刊号,题目有改动)

作者(右)与李婍(左)

作者简介:苗雨时(1939-)当代诗评家。河北省丰润县人。1965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系。现为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作家协会第四届主席团名誉委员。长期以来致力于现代诗学的教学与研究,从事诗歌评论写作。任系中文系主任期间,曾与河北作家协会联合举办两届作家班,培养了大批青年作家和诗人。现今又特别关注网络诗歌的动态和走向。2015年10月,建立了廊坊师范学院“雨时诗歌工作室”,2016年4月,创办和主编高校民刊《雨时诗刊》,倡导“学院派”现代汉诗写作。出版著作有:《诗的审美》《诗歌写作技巧》《河北当代诗歌史》《走向现代性的新诗》《当下诗歌现场》等多部。传记收入《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英文版)。

(0)

相关推荐

  • 从徐志摩前妻到中国首位女银行家,她的人生如何触底反弹?

    你知道徐志摩因为林徽因抛弃的第一任妻子是谁吗? 她叫张幼仪. 她出身显赫,恪尽妻子本分,把好东西都让给长辈和丈夫,却依然没有逃脱被徐志摩理直气壮地要求离婚的命运,这位才子丈夫甚至不顾危险要求她去堕胎. ...

  • 只听过民国四大才女?其实民国还有28大才女

    说到民国几大才女想必大家也都是非常的清楚的,话说大家也许应该听过民国是有四大才女的,而且还非常的著名了,那么大家都听说过四大才女,那么有没有人听说过民国28大才女呢?其实这个也还是挺有话说的,下面也不 ...

  • 曾建新║爱情岛(组诗)

    <爱情岛> 一片心形的树叶在海上漂浮 与岸离别的日子多么难过 我心里长满的草和树 都是对岸的思念 这个我漂泊的岁月 泪水渗入海里 咸涩咸涩的 不管春日还是深秋 离开了岸 我像失却了灵魂 岁 ...

  • 张学良风流一生从未失手,只有已婚的林徽因,让他如意算盘落空!

    民国处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时期,因此思想文化也是在慢慢的改变的.在民国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的才子,像是徐志摩.鲁迅.梁思成--可是其中才女也是特别多的,像是林微因.陆小曼.宋爱玲--我们今天要说的就 ...

  • 民国时期的滏阳河风貌

    滏阳河原为漳水支流,元代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洺州(明清广平府)水利工程,使洺水北移滏水注洺州,始形成今日之"八百里滏水"的壮观河道.滏水北移以后,广平府即免于西来洺水之患,逐渐成为风 ...

  • 徐志摩一段不被祝福的爱情

    徐志摩一段不被祝福的爱情

  • 苗雨时: 诗—生命与语言的互动

    诗-生命与语言的互动 苗雨时 何为诗?关于诗的界定多种多样:情感的抒发,生活的反映,时代的神经,语言的游戏--这些诗歌观念,或多或少有些道理,但都缺乏整体统一性.因而不可能切近诗的本体.本源和本质.我 ...

  • 苗雨时:论诗歌的生命形式

    论诗歌的生命形式 苗雨时 一切艺术的共同特性,就是"表现性".一件诗歌作品,就是一个表现性的形式.这种表现性形式,供人们的感官去感知,或供人们的想象去想象.而它所表现的东西是人的生 ...

  • 苗雨时:诗—生命与语言的互动

     诗-生命与语言的互动 苗雨时 何为诗?关于诗的界定多种多样:情感的抒发,生活的反映,时代的神经,语言的游戏--这些诗歌观念,或多或少有些道理,但都缺乏整体统一性.因而不可能切近诗的本体.本源和本质. ...

  • 苗雨时 ‖ 让地域、历史、自然、文化交融 为诗歌创作的艺术生命 ——序杨立元《滦河诗群论稿》(下)

    关于"滦河诗群"的整体范式和美学特征,作者从八个方面予以总括,我认为可以把它们浓缩为六点: 一.浓郁的家园意识 家园,是人生命的源头,立足的根基,情感的凭依,心灵的栖居之地.所谓& ...

  • 苗雨时 | 河北当代诗坛点将录 郭小川 李瑛 陈超

    郭小川 郭小川(1919-1976),当代著名诗人.河北丰宁人.他的诗歌创作起步于延安时期,建国后,世纪50年代,创作进入第一次离潮.他站在时代的前沿,以饱满的热情和火辣辣的诗向,召唤青年们高扬&qu ...

  • 苗雨时:论诗歌语言的精炼与跳跃

                             诗歌是意义最丰富的文学文本.因为其体裁特点是高度集中与凝聚地表现人生.它要求以少许的语言符号表达广阔深厚的内容.这样,在符号的"横组合&qu ...

  • 苗雨时: 论小诗写作

    论小诗写作                      苗雨时 所谓"小诗"主要是从篇幅和表现上来说,它短小精悍.古代小诗绝句,用来写景.状物和抒怀.现代小诗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 ...

  • 解读伊蕾与席慕容/苗雨时

    大陆诗人伊蕾与台湾诗人席慕容是风格不同的两位女性诗人, 从两首诗的比照,看她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及艺术差异性.                 作者: 苗雨时 陌生人之间 伊蕾 伊蕾(1951--)女,原 ...

  • 简论诗歌的语感/苗雨时

    近来阅读网上诗歌,且不说内容如何,单从话语层面来看:有的畅达,有的艰涩:有的独特:有寻常:有的有诗味,有的无诗味:有的引读者入诗,有拒读者于诗外-- 这使我想到了诗歌的语感问题. 语感,又有人称为语言 ...